物業法規案例分析
① 物業案例分析
物業工程部的說法不對,根據物業管理條例、關於進一步加強住宅裝飾專裝修管理的通知,屬陽台裝修改變了陽台的使用功能,加大了陽台的承重負荷,如果施工不當還會造成樓下陽台滲漏水有不安全隱患,以上行為是法律、法規的禁止行為。
② 有關物業管理糾紛案件的案例分析(內容詳細一點)
被告:史先生、達女士(本所委託人)
承辦律師:牛公慶、張由
爭議焦點:物業公司是否具有訴訟主體資格
案情簡介:
史先生、達女士夫婦繫上海市杏山路某弄某號902、901室的戶主。901室與902室為同單元相鄰的兩套房子,為了把兩套房子合成一套使用,在兩套房子門外的走廊處安裝了一道防盜門。上海SZ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系該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該公司認為史先生、達女士夫婦的行為構成非法佔有,造成公共妨礙,將兩夫婦訴至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
雙方主要觀點:
原告方認為:
史先生、達女士開始裝修購置的房屋時,與原告簽訂了一份《二次裝修管理協議書》,按協議約定,兩被告不得在公用部位安裝防盜門。兩被告的行為違反了合同約定,且造成了公共妨礙。
我方認為:
一、依照《上海市居住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由於業主違法物業使用規定,影響到相鄰關系,業主委員會或者相關業主、使用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作為物業管理公司,不具有本案的訴訟主體資格,沒有起訴權。
二、被告安裝的防盜門並非公共走廊,而是901、902兩套房子之間的共用走廊,由於901、902兩套房子是一戶人家購買,走廊也實際上是由一戶人家使用,對大樓內其它業主沒有任何影響。此觀點也已得到大樓內的其他業主書面同意,並作為證據向法庭提供。
三、被告與原告簽訂的《二次裝修管理協議書》是一份委託合同,根據《合同法》相關條例,委託合同隨時可以解除。被告當庭向原告出具了《解除合同通知書》。
訴訟結果:
對於原告沒有訴訟主體資格這樣一個明顯的事實,一審案件的承辦法官以「辦過三百多個案子,都是這樣判的」為理由,不予採信,判決原告勝訴。我所律師為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正義,向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上訴,二中院以同樣的理由駁回了上訴。我方即向二中院申請再審。再審中,法官認為一審二審對於原告具有主體資格的確認是錯誤的,但是為了維護法院的名譽,建議我方撤訴,並親自至委託人家中通知,可以安裝防盜門。後上海市高院出台司法解釋,明確了物業公司在業主違法物業使用規定產生的糾紛中不具有訴訟主體資格。
法律意義:
在上海市高院的司法解釋尚未出台前,我所律師通過正確理解《上海市居住物業管理條例》的精神,通過不懈努力,為委託人爭取到了合法權利。
③ 近期發生的有關物業管理法律的案例
在一個已實施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內,物業管理企業將所管物業項目 的樓內一樓電梯旁的公共部位約100平方米出租給他人設攤經營.住宅區內業主認為,在購房時已將該公共部分攤入所購房屋的建築面積之中,對此公共部位擁有使用權,物業管理企業未經為主同意,擅自將公共部位出租給他人經營,是一種侵權行為,業主委員會一紙訴狀將物業管理企業告上法庭.
問:1、住宅小區內業主所言是否有道理?
2、物來管理企業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2、某住宅區的物業管理公司,根據本公司制訂的管理辦法,向在小區內施工的施工隊收取了兩萬元押金。施工中因施工隊員工操作不當引起火災,造成婁個居民人員作廢及財產損失。善後處理時,物業管理公司和施工隊相互推卸責任。
問:1、物業管理公司收取押金的行為有無法律依據?
2、受害人應以誰起訴對象?
3、物業管理公司應承擔哪些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案例1
1.住宅小區內業主所言是否有道理?
有道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章第七十、七十一條規定,業主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和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同時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2.物來管理企業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要承擔法律責任。依據是非法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案例2
1.沒有依據!物業服務企業只能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相關要求向業主收取裝修保證金,之後要退還。
2.受害人應以誰起訴對象?
看簽定合同主體雙方是誰,如果業主是和裝修隊簽定的合同就起訴裝修隊。
3.物業管理公司應承擔哪些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根據業主與物業服務公司簽定的合同和物業管理相關法規來承擔責任。
④ 一個物業管理的案例分析
1、要求賠償顯然復是不合理的,用制戶把車停在哪兒和物業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或者說並不是保安強制用戶非要停在市政路上,再者說,作為駕駛車輛的駕駛員應當知道停在市政道路上屬於違法行為,那麼出現違章自然不應當由管理處承擔責任。
2、如果物業管理公司在溝通和禮儀禮節上已經做到了位的話,物業公司就不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⑤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案例
業主在家中被害的法律責任案例分析
【案例1】某大學青年教師大白天被歹徒殺害於所住小區的家中。兇手雖被繩之以法,但老年失去唯一兒子的打擊,使得被害人的父母痛不欲生。他們認為,兇手之所以有恃無恐大白天入室殺人、搶劫,跟小區沒有保安員、門衛脫崗、外來人員可以自由進出有著直接的關系。於是,他們一紙訴狀將小區開發商及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一並告上法庭。當地人民法院先後兩次開庭對此案進行審理。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害人在家中被害,是罪犯犯罪的直接、必然結果,該犯罪結果所引起的刑事和民事侵權責任,已由罪犯承擔。被告某開發公司、某物業管理公司與罪犯的犯罪行為既沒有主觀上的共同故意,又沒有客觀上的行為牽連。原告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理由不充分。被害人人身損害與兩被告的管理行為無直接因果關系。因此,被告不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沒有法律依據,對此不予支持。
【案例2】兩名罪犯經預謀後,攜帶尖刀等凶器,竄至某市某小區某樓,因該樓值班保安員沒有盤查,兩人冒充物業人員,以檢修煤氣管道為名,進入某業主家中進行搶劫,將業主夫婦唯一的兒子殺害。兩名罪犯後被法院判處死刑並賠償經濟損失共4萬元。業主夫婦認為負責小區管理的某公司未盡到安全管理的責任,故將其告上法庭。當地法院一審判決負責小區管理的某公司賠償死亡補償金等費用共計16萬元。法院認為,樓宇保安員並未對兩名罪犯進行盤查。在樓宇中設置的保安設施、門禁系統和可視對講系統均已損壞,不能正常使用,使得犯罪分子得以未受到任何盤查即進入原告居住的房屋,並在較長時間內實施了犯罪行為,故該公司應對原告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案例分析】上述兩案例均是業主在家中被害,被害人家屬均要求物業管理公司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而兩地法院的判決結果完全不同。同樣的案例在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其判決結果也和上述兩案例一樣,有的判決物業管理公司承擔責任,有的判決物業管理公司不承擔責任。業主在家中被害,物業管理公司到底應承擔法律責任還是不承擔法律責任呢?對這個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物業管理保安應履行哪些職責
保安是物業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是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物業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物業公司的保安保什麼呢?
《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第四十七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發生安全事故時,物業管理企業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做好救助工作。物業管理企業雇請保安人員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保安人員在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共秩序時,應當履行職責,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從以上規定中我們認為物業管理保安的職責有:
①維護秩序。即維護物業區域范圍內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努力為業主創造良好的、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②協助做好安全防範。即協助公安機關做好安全防範。
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發生安全事故時,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並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救助工作。
2)物業管理保安的責任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來界定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指物業管理當事人由於違反物業管理法律規范或物業管理合同的規定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違反物業管理法律規范的行為屬違法行為,違反物業管理合同的行為屬違約行為。違法行為和違約行為是法律責任的基礎,法律制裁是法律責任的必然結果。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保證物業管理法律規范的有效實施,保障物業管理合同的全面履行,保護物業管理法律主體的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如果法律規范和合同僅有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而沒有在使用權利不當或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權利義務就成為一紙空文而沒有任何約束力。法律責任最基本的功能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明確違法違約後果。法律責任一般都會明確如有違法違約行為產生或哪些違法違約行為必須承擔什麼樣的後果。第二處罰違法違約行為。對違法違約行為進行經濟的、行政的或法律的制裁和處罰。第三賠償損失。違法違約人要賠償由於其違法違約給守法守約人帶來的各種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第四教育人們守法。明確法律責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制裁和處罰,而是教育人們知法守法,使人們懂得守法和違法的界線、知曉違法違約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自覺地守法守約。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具有以下特徵:
①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有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的事先規定。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事先規定。首先,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種類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范未規定的新種類的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其次,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內容要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范規定的內容以外的法律責任;第三,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處罰范圍和標准要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范規定的范圍和標准以外的法律責任。因此,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應有明確的法律責任或違約責任的規定和條款。如果沒有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的事先規定,就不能要求當事人承擔物業管理法律責任。
②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以物業管理違法違約行為為前提。
物業管理違法違約行為是物業管理當事人拒不履行義務或做出法律、法規、合同禁止的行為。違法違約行為的構成要件有三個:第一是違法違約性,即當事人違反了物業管理法律規范的規定或違反了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第二是危害性,即因違法違約行為,侵害了國家、集體或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危害後果。第三是可罰性,即當事人的違法違約行為符合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的處罰條件。以上構成要件只有同時具備,才能由當事人承擔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
③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對違法違約當事人的一種制裁。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要求違法違約當事人必須承擔違法違約的法律後果,這顯示了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物業服務合同的嚴肅性。如果物業管理當事人違法違約,必將受到相應的的制裁和處罰。
④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法律責任具有國家法律所賦予的強制性和約束力。違反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由國家司法機關和其他法律、法規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違反物業管理合同的約定,由合同守約方依法請求人民法院追究違約者的違約責任。
根據以上的分析,針對本案例我們認為:
第一,物業管理公司不承擔違法責任。我國目前已出台的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中並沒有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的人身安全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業主的生命受到犯罪分子的傷害應由物業管理公司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顯然,業主被傷害,承擔違法責任的應是犯罪分子,而不是物業管理公司。
第二,物業管理公司是否承擔違約責任,要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物業服務合同由物業服務需求方與物業服務提供方雙方自願簽訂,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法成立的物業服務合同受到法律的保護。物業服務當事人由於違反合同條款的約定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因此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確認,除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外,也要以合同或契約約定的責任內容作為依據,但合同約定的條款不得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違背,否則,合同雖成立,但其在內容和形式上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則被確認為無效,得不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沒有法律效力。違約責任,指一方不履行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的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依法應承擔的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責任。違約責任是由合同義務轉化而來的,本質上出於雙方當事人約定,不是法律強加的,因此,物業服務當事人必須清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不能隨意承諾自己無法達到的義務。權利與義務一旦承諾,就應履行,否則就應承擔違約責任,按合同規定的違約責任條款接受處罰。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以上規定,合同是追究違約責任最根本的依據。物業服務合同可以對業主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措施做出更為具體的約定,也可以對業主人身或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後而要求物業管理公司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做出約定。如果有這方面的約定,一旦出現合同中約定的情形,物業管理公司應該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3)物業管理公司應加強和改善物業區域內的安全防範
目前的物業服務合同,一般都有對物業管理保安服務的約定,如保安服務要做到24小時專人值守、定期巡邏,做好環境和公共秩序管理,做好防火、防盜工作,加強人員、物品、車輛出入管理等。但是物業管理保安並不能杜絕各種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發生,只能是最大限度地去預防案件的發生。而目前相當一部分物業管理公司並沒有做到最大限度地去做好預防工作,沒有認真履行保安職責,如沒有聘用經過專業培訓的保安人員、對小區進出的陌生人員不進行盤查登記、很少對小區進行巡邏、保安人員脫崗、安全設施管理不善形同虛設等。這也是不少業主對物業管理公司產生情緒,拒絕交納物業管理費的原因之一。
因此,物業管理公司要充分認識到保安工作在物業管理工作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良好的保安服務有利於提升企業形象。保安服務的好壞,直接反映了物業管理質量的高低。良好的保安服務,以及保安人員的優良素質,將會獲得住戶和社會的稱贊,得到廣泛的支持,從而提升物業管理企業的企業形象。
②良好的保安服務可以使業主和使用人產生安全感。良好的保安服務提供良好的安全及保護,使業主和使用人人身免受傷害,財產免遭損失,從而滿足業主和使用人的安全需求,增強安全感和歸屬感。
③良好的保安服務可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的保安服務,社會秩序穩定,刑事犯案率低,可使人們安居樂業,人們都願意在此工作或居住,從而有效提高小區或大廈的銷售率和出租率。同時,良好的保安服務可以及時發現或避免刑事犯罪案件的發生,有效地保護業主和使用人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也大大減少和避免業主和使用人因生命受到傷害、財產受到損失而引起的賠償糾紛。此外,小區或大廈的保安管理是社會治安管理的組成部分,小區或大廈的良好保安服務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
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強對保安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努力做好保安服務工作。保安服務的關鍵是做好預防工作,應防患於未然。保安服務工作良好的重要標准就是物業區域范圍內不發生或很少發生刑事案件,不發生或很少發生安全事故。做好各項預防工作是保安服務工作的關鍵,因此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各類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⑥ 物業法律法規案例分析題答案急急急
可判決李某支付物業費。
物業管理費包括很多具體項目,業主如果認為物業公司管理不回到位,與物業服務合答同約定的標准差距明顯,可以要求減收物業費,但不能拒交,因為物業管理企業客觀上提供了一定的服務,所以拒交物業費的主張不合理。
⑦ 物業法律法規案例分析題答案急急急
根據物業抄管理條例 第五十條 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不得改變用途。
業主依法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告知物業管理企業;物業管理企業確需改變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應當提請業主大會討論決定同意後,由業主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所得收益,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養護,剩餘部分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一)擅自改變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築和共用設施用途的;
(二)擅自佔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道路、場地,損害業主共同利益的;
(三)擅自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
個人有前款規定行為之一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單位有前款規定行為之一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⑧ 物業秩序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來:保安隊長的做法是可行的源,物業本身就是一服務性的行業,對員工的儀容儀表要求是很嚴格的,保安員衣裝不整去巡查影響很不好。第二點,乘坐電梯進行巡查,完全是為了應付而做的巡查簽到工作,完全失去了我們作為物業保安員巡查工作的意義,物業公司聘用保安不是花錢請他來乘坐電梯的。
案例二:業主丟車一事,我們的分析應該是這樣的,1、首先看業主手冊或者是其他合同、協議上面有沒有明確提出車位有物業公司全權負責,如果沒有這一條說明,那麼物業公司是不負責任的。2、如果合同中有明確規定,而小區的安防措施不到位,那麼物業公司需要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