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規章規范
㈠ 安全環保規章制度
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管理制度
一、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環境保護是關繫到人身安全版的大事權,要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實驗室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檢查。
二、各項實驗要按有關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不得違章操作。
三、對易燃、易爆和劇毒危險品要按規定設專用庫房存放。領用時應嚴格履行手續,有可靠的安全防範措施。嚴禁將易燃、易爆、容易產生有毒氣體的物質倒入下水道,防止污染環境。
四、實驗室使用電加熱器具,需經學院水電管理部門審核批准。電器設備必須按規定裝設,禁止超負荷用電。牆上電源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任何人不得拆改。
五、實驗室內不得明火取暖,嚴禁吸煙。
六、做到人走關水、斷電、熄滅火源、關窗落鎖,切實抓好防盜工作。
七、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做好實驗室的安全保衛工作,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排除不安全因素,對消防器材應定期檢查,保證有效。
八、保持實驗室室內環境衛生和教學儀器設備的整潔。
㈡ 環保管理規章制度有哪些
據我所知有:「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
㈢ 環境保護部關於廢止部分環保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一、決定予以廢止的規章
1.城市放射性廢物管理辦法(1987年7月16日,(87)環放字第239號)
2.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1996年4月1日,環控〔1996〕204號)
3.關於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的補充規定(1996年7月26日,環控〔1996〕629號)
4.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1999年4月16日,環發〔1999〕98號)
5.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1999年11月2日,環發〔1999〕246號)
6.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2001年5月9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9號)
7.淮河和太湖流域排放重點水污染物許可證管理辦法(試行)(2001年7月2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11號)
8.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2005年8月30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7號)
9.限期治理管理辦法(試行)(2009年7月8日,環境保護部令第6號)
10.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2012年10月11日,環境保護部令第22號)二、決定予以廢止的規范性文件
1.關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4月29日,環發〔1999〕107號)
2.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00年2月23日,環發〔2000〕38號)
3.關於發布《2000年機動車環保達標車型名錄》實施《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標准》的通知(2000年7月4日,環發〔2000〕135號)
4.關於印發《地方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審批辦法》的通知(2001年2月22日,環發〔2001〕21號)
5.關於公布《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申請報告》等四種文件格式的通知(2001年12月31日,環發〔2001〕214號)
6.國家計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規范環境影響咨詢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1月31日,計價格〔2002〕125號)
7.關於執行《國家計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規范環境影響咨詢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 年 3 月 28 日,環發〔2002〕54號)
8.關於對新車(機)型排放達標申報審核工作進行調整的通知(2002年7月12日,環辦函〔2002〕233號)
9.關於核定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有關問題的通知(2003年3月25日,環辦〔2003〕25號)
10.關於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實行公示的通知(2003年3月28日,環辦〔2003〕26號)
11.關於高壓送變電設施環境影響評價適用標準的復函(2004年8月4日,環函〔2004〕253號)
12.關於印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2005年2月24日,環發〔2005〕24號)
13.關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工作有關事項的公告(2005年11月21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2005年第52號)
14.關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11月23日,環辦〔2005〕126號)
15.關於印發《全國生態縣、生態市創建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2005年12月13日,環辦〔2005〕137號)
16.關於病原微生物實驗室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2月14日,環辦〔2006〕14號)
17.關於開展國家生態縣、生態市考核驗收工作的通知(2006年3月15日,環辦〔2006〕28號)
18.關於印發《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試行)》的通知(2006年3月31日,環發〔2006〕50號)
19.關於印發《新生產機動車排放污染申報檢測機構管理辦法》的通知(2006年4月24日,環發〔2006〕59號)
20.關於明確《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6月7日,環函〔2006〕224號)
21.關於實行甲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評價范圍分級管理的公告(2006年7月26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2006年第36號)
22.關於開展電磁輻射設備(設施)申報登記工作的通知(2006年12月5日,環辦〔2006〕138號)
23.關於印發《環保總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暫行辦法》的通知(2006年12月26日,環發〔2006〕205號)
24.關於印發《中央財政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2007年5月11日,環發〔2007〕67號)
25.關於印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的通知(2007年6月25日,環發〔2007〕97號)
26.關於高壓輸變電建設項目環評適用標准等有關問題的復函(2007年11月28日,環辦函〔2007〕881號)
27.關於35千伏送、變電系統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2007年11月30日,環辦函〔2007〕886號)
28.關於印發《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2007年12月10日,環發〔2007〕188號)
29.關於發布《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和《自動許可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的公告(2008年2月4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2008年第11號)
30.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22日,環發〔2008〕25號)
31.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2008年2月22日,環發〔2008〕24號)
32.關於加強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輻射安全和防護工作的通知(2008年4月14日,環發〔2008〕13號)
33.關於加強核設施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年4月16日,國核安函〔2008〕26號)
34.關於加強鈾礦冶設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年4月25日,環辦函〔2008〕119號)
35.關於加強核設施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年5月15日,國核安發〔2008〕43號)
36.關於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2008年6月6日,環發〔2008〕48號)
37.關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第73條和第74條「應繳納排污費數額」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2008年6月13日,環發〔2008〕52號)
38.關於印發《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的通知(2008年6月24日,環辦函〔2008〕373號)
39.關於加強國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的通知(2008年7月11日,環辦〔2008〕53號)
40.關於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及從業人員管理的通知(2008年7月24日,環發〔2008〕69號)
41.關於環境監測數據公開范圍有關問題的復函(2008年7月29日,環函〔2008〕157號)
42.關於開展排污費徵收稽查試點工作的通知(2008年8月1日,環辦〔2008〕57號)
43.關於開展醫療廢物環境管理檢查工作的通知(2008年8月4日,環辦函〔2008〕539號)
44.關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再次登記的公告(2008年9月9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8年第43號)
45.關於深化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2008年9月18日,環發〔2008〕89號)
46.關於加強不合格奶製品銷毀環境監管工作的通知(2008年10月20日,環辦〔2008〕81號)
47.關於高壓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監管問題的復函(2008 年 11月6日,環辦函〔2008〕789號)
48.關於同意將C.I.活性黃107等101種化學物質列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08年12月26日,環辦函〔2008〕944號)
49.關於發布《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2009年)的公告(2008年12月31日,環境保護部、海關總署公告(2008年第66號)
50.關於加快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核心應用軟體部署工作的通知(2009年1月19日,環函〔2009〕17號)
51.關於發布《環境保護部直接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及《環境保護部委託省級環境保護部門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的公告(2009年2月20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7號)
52.關於公布新化學物質登記測試機構名單的公告(2009年3月23日,環境保護部2009年第14號)
53.關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2009年4月8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20號)
54.關於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管理辦法》的通知(2009年4月13日,環辦〔2009〕45號)
55.關於印發《中央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2009年4月21日,環發〔2009〕48號)
56.關於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管理防範事故風險的緊急通知(2009年4月24日,環辦〔2009〕51號)
57.關於開展辦理鈾礦山采礦許可證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有關問題的復函(2009年4月29日,環辦函〔2009〕397號)
58.關於進一步加大對醫療廢物和醫療廢水監管力度的緊急通知(2009年4月30日,環辦〔2009〕53號)
59.關於高壓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標准問題的復函(2009年5月14日,環辦函〔2009〕465號)
60.關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注銷登記事項的公告(2009年5月22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27號)
61.關於輸變電設施電磁輻射環境監管問題的復函(2009年6月8日,環辦函〔2009〕578號)
62.關於公布環境保護部審批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推薦單位名單(2009年)的公告(2009年6月9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28號)
63.關於貫徹落實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加強廢舊家電拆解處理環境管理的指導意見(2009年7月1日,環發〔2009〕73號)
64.關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2009年7月3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36號)
65.關於印發《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管理規定》的通知(2009年7月22日,環發〔2009〕87號)
66.關於發布2009年進口廢五金電器、廢電線電纜和廢電機定點加工利用單位名單的公告(2009年8月3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40號)
67.關於開展上市公司環保後督查工作的通知(2009年8月3日,環辦函〔2009〕777號)
68.關於印發《環境保護部核事故應急預案》和《環境保護部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2009年10月12日,環辦函〔2009〕1045號)
69.關於貫徹落實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2009年11月2日,環發〔2009〕127號)
70.關於同意將2-溴己酸等53種化學物質列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09 年11月5日,環辦函〔2009〕1147號)
71.關於高壓輸變電工程環評審批有關問題的復函(2009年11月10日,環核函〔2009〕81號)
72.關於發布《進口廢鋼鐵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試行)》的公告(2009年12月11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66號)
73.關於發布《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2010年)的公告(2009年12月28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76號)
74.關於《進口廢物管理目錄》變更部分海關商品編號和海關商品名稱的公告(2009年12月31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09年第78號)
75.關於印發《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監督考核合格標志使用辦法》的通知(2010年3月2日,環辦〔2010〕25號)
76.關於同意4,6-二氯嘧啶等24種化學物質列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10年3月15日,環辦函〔2010〕265號)
77.關於實行差別排污收費政策 提高落後產能和重金屬排放企業排污費徵收標準的函(2010年5月28日,環函〔2010〕161號)
78.關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注銷登記有關事項的公告(2010年6月8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10年第47號)
79.關於進一步嚴格上市環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強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後督查工作的通知(2010年7月8日,環發〔2010〕78號)
80.關於同意將4-(反-4-乙基環己基)溴苯等149 種化學物質進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10年8月12日,環辦函〔2010〕859號)
81.關於同意三(氨基磺酸)釔等74種化學物質列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10年9月15日,環辦函〔2010〕997號)
82.關於發布《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2011年)的公告(2010年12月29日,環境保護部、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101號)
83.關於印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有關情況的函(2010年12月30日,環辦函〔2010〕1446號)
84.關於同意4-氨基-5-氨甲基-2-甲基嘧啶等150種化學物質列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11年1月6日,環辦函〔2011〕13號)
85.關於鋼壓延加工及鐵合金等項目環評審批有關問題的復函(2011年1月18日,環辦函〔2011〕57號)
86.關於進一步規范監督管理 嚴格開展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2011年2月14日,環辦〔2011〕14號)
87.關於外商投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許可權問題的復函(2011年2月15日,環辦函〔2011〕157號)
88.關於水泥粉磨站項目環評審批有關問題的復函(2011年2月18日,環辦函〔2011〕180號)
89.《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2011年3月14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11年第23號)
90.關於做好「十二五」時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2011年4月15日,環發〔2011〕43號)
91.關於進一步做好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的通知(2011年9月20日,環辦函〔2011〕1117號)
92.關於廢雜銅生產電解銅項目環評審批許可權的復函(2011年11月21日,環辦函〔2011〕1363號)
93.關於明確養殖場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問題的復函(2011年12月5日,環函〔2011〕337號)
94.關於發布《中國嚴格限制進出口的有毒化學品目錄》(2012年)的公告(2011年12月28日,環境保護部、海關總署公告2011年第91號)
95.關於《進口廢物管理目錄》變更部分海關商品編號和海關商品名稱的公告(2011年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11年第93號)
96.關於同意碳酸鑭(Ⅲ)等78種化學物質進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12年1月5日,環辦函〔2012〕4號)
97.關於鐵路建設項目變更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問題的通知(2012年1月13日,環辦〔2012〕13號)
98.關於合成氨及尿素項目環評審批有關問題的復函(2012年3月20日,環辦函〔2012〕337號)
99.關於同意 3,5-二氯溴苯等 208 種化學物質進入《已在中國境內生產或者進口的化學物質名單》的復函(2012年4月28日,環辦函〔2012〕481號)
100.關於印發《「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察系數核算辦法》的通知(2012年5月16日,環辦〔2012〕79號)
101.關於加強化工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2012年5月17日,環發〔2012〕54號)
102.關於進一步明確部分民用核安全設備類別許可范圍的通知(2012年6月25日,國核安發〔2012〕106號)
103.關於加強化學品全過程環境管理著力維護公共安全的通知(2012年8月16日,環辦〔2012〕109號)
104.關於進一步優化調整上市環保核查制度的通知(2012年10月8日,環發〔2012〕118號)
105.關於電池製造項目環評類別問題的復函(2013年1月25日,環辦函〔2013〕86號)
106.關於《進口廢物管理目錄》變更部分海關商品編號和海關商品名稱的公告(2013年1月31日,環境保護部公告2013年第7號)
107.關於發布《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環境管理登記申請表》等四項《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配套文件的通知(2013年3月22日,環辦〔2013〕28號)
108.關於多金屬復雜金精礦綜合回收項目環評審批許可權的意見復函(2013年6月25日,環辦函〔2013〕709號)
109.關於印發《省級化學品環境管理能力建設標准》的通知(2013年7月5日,環發〔2013〕70號)
110.關於印發《重點環境管理危險化學品及其特徵化學污染物釋放與轉移報告表》和《重點環境管理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管理計劃》的通知(2013年7月15日,環辦〔2013〕75號)
111.關於下放和加強進口廢五金類廢物加工利用企業認定工作的通知(2013年8月5日,環函〔2013〕176號)
112.關於繼續實施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2013年9月22日,環辦〔2013〕89號)
113.關於對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復函(2013年9月22日,環辦函〔2013〕1074號)
114.關於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項目列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意見的復函(2013年11月6日,環辦函〔2013〕1274號)
115.關於「圈區管理」區內企業進口廢五金類許可證有效期自動延期的函(2014年1月26日,環辦函〔2014〕93號)
116.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管理的意見(2014 年 3月4日,環辦〔2014〕24號)
117.關於發布《重點環境管理危險化學品目錄》的通知(2014年4月4日,環辦〔2014〕33號)
118.關於水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許可權的復函(2014年7月30日,環辦函〔2014〕929號)
119.關於改革調整上市環保核查工作制度的通知(2014年10月20日,環發〔2014〕149號)
120.關於鐵礦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許可權的復函(2015年1月6日,環辦函〔2015〕22號)
121.關於調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內部審查分類目錄》的通知(2015年3月18日,環辦〔2015〕31號)
㈣ 綠色環保制度
(一)綠色管理 1、遵章守法。賓館(酒店)最高管理者承諾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保、節能、衛生、防疫、食品等法律法規,積極改進本單位環境質量,有效開展污染預防工作。 2、制定規章。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應制訂創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目標和指標,建立並實施有關環保、節能、降耗和倡導綠色消費的規章制度,必須有最高管理者發布的專人(綠色代表)負責該企業創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任務書;有創建綠色工作計劃;有明確的環境目標和行動措施;有健全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節能降耗、環保的規章制度,並且不斷更新和發展;有飯店管理者定期檢查目標實現情況及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記錄。 3、積極採用綠色環保賓館(酒店)質量管理體系。最高管理者落實一名管理者分管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創建、實施與運行,建立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各部門設有負責綠色管理任務的人員,形成管理網路。各級管理者要定期檢查飯店各部門的運行情況,有記錄,有整改措施,並有成效。 4、全員參與。每年均有酒店領導、員工參加各類形式的環保培訓,不斷提高員工安全和環保意識。酒店員工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保紀念日,單獨或聯合有關單位開展各類環保主題活動,每次參加活動的職工人數應在50%以上。酒店每年至少召開一次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員工大會或主題活動,開展一次全體員工參與的以節能、降耗為主題的綠色活動。 5、加強學習和培訓。結合酒店實際和國家環保發展的要求,以開辦「環保學校」的形式,對酒店內全體員工進行全面的環境意識的教育和環保、節能、降耗的技術培訓。每年購買或訂閱關於環境保護的手冊、書報刊、雜志、音像資料等,並確保員工和顧客易於更新環保信息。 6、與人為善的環保宣傳。飯店主要公共場所和相關場所應有體現保護環境、創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宣傳欄、廣告牌、裝飾或資料,客人活動區域以告示、宣傳牌等形式鼓勵並引導顧客進行綠色消費,使顧客關心綠色行動的告示和文字說明。飯店被授予「綠色環保賓館(酒店)」後,必須把牌匾置於醒目處。 7、建立檔案。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綠色環保賓館(酒店)工作計劃、思路、實施過程和工作總結的文件檔案(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等)。 (二)節約用水 1、各主要部門要有用水的定額標准和責任制,有關人員應定期登記用水量,強化用水管理,節約水資源。飯店的水消耗各主要部門要有用水的定額標准和責任制。建立水計量系統,並對用水狀況進行記錄、分析。 2、積極引進新型節水設備,並按說明書指導運用,以達到最少的用水量。採取多種節水措施,加強水資源的回收利用。 3、有關較高水消耗的部門應獨立安裝水表。 4、杜絕水龍頭滴漏、跑冒現象。 5、有游泳池的賓館(酒店),應有定期用水情況紀錄。 (三)能源管理 1、酒店要定期對電能總消耗進行監測,各主要部門有電、煤(油)能耗定額和責任制。 2、通風、製冷和供暖設備應強化日常維護及清潔管理,定期清理、檢查、清潔。 3、健全酒店的能源使用計量系統,有條件的在主要部門單獨安裝電表以控制能源消耗。 4、積極採用節能新技術,有條件的企業應使用可再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供熱裝置、地熱等)系統。 (四)環境保護 1、飯店污水處理、鍋爐煙塵排放、廢熱氣排放、廚房大氣污染物排放、噪音排放必須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 2、積極推廣、使用無磷和有機物不超標的洗浴、洗滌用品,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3、室內綠化與環境相協調,無裝飾裝修污染,房間空氣質量符合國家和地方標准。 4、冰箱、空調、冷水機組等積極採用環保型設備及用品。 5、室外可綠化地的綠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營業場地周圍不得使用化學除草劑和化學肥料。 6、客房用紙和衛生用紙最大限度使用環保再生紙,積極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製品。 (五)垃圾管理 1、酒店要通過垃圾分類、再回收利用和減少垃圾數量等強化對垃圾的控制和管理,員工能將垃圾按照細化的標准分類投棄,建立垃圾分類收集設施以便回收利用。 2、對顧客做好分類處理垃圾的宣傳,廢電池能統一收集。 3、食品垃圾、廚房垃圾積極採用獨立容器包裝處理。 4、衛浴用品積極使用可再循環或可降解的材料包裝處理。 5、對危險廢棄物有專用存放點 (六)綠色客房 1、酒店應設置有不少於客房總數20%的綠色客
㈤ 環保規章制度是什麼
企業環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認真執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方針,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 本企業環境保護管理主要任務是:宣傳和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進本企業生產發展,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企業的經濟活動能盡量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
第三條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企業員工、領導都要認真、自覺學習、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正確看待和處理生產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提倡車間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從源頭消滅污染物。
第二章 組織結構
第四條 根據環境保護法,企業應設置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機構,企業環保技術人員全面負責本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和監測任務,改善企業環境狀況,減少企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並協調企業與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
第五條 建立企業環境保護網,有企業領導和企業環保員組成,定期召開企業環保情況報告會和專題會議,負責貫徹會議決定,共同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
棚汪第六條 企業環境保護機構應配備必須的環保專業技術人員,並保持相對穩定。設置一名廠級領導來分管環境保護工作,並指定若干名專職環保技術員,協助領導工作。環保機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則
第七條 企業環保工作由分管環保領導主管,搞好企業內的環保工作,並直接向企業負責人負責環保事項。
第八條 環保人員要重視防治"三廢"污染,保護環境。要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日常生產中去,實行生產環保一齊抓。
第九條 環境保護工作關繫到周邊環境和每個職工的身體健康及企業生產發展,企業員工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工作制度,任何違反環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據事故程度追究責任。
第十條 防止"三廢"污染,所有造成環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車間都必須提出治理規劃,有計劃、有步棚悄驟地加以實施,本企業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應及時給予安排解決。
第十一條 對環保設施、設備等要認真管理,建立定期檢查、維修和維修後驗收制度,保證設備、設施完好,運轉率達到考核指標要求,並確保備品備葯的正常儲備量。
第十二條 在下達企業考核各項指標的同時,把環保工作作為評定內容之一。
第十三條 凡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中的"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作所需資金、設備材料,必須同時列入計劃,切實予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為借口排擠"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程的資金、設備、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環保機構職責
第十四條 本企業環保機構職責:
1、在企業分管領導負責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環保方針、政策和法規,負責企業本企業環保工作的管理、監察和測試等。
2、負責組織制定環保長遠規劃和年度總結報告。
3、監督檢查本廠執行"三廢"治理情況,參加新建、擴建和改造項目方案的研究和審查工作,並參加驗收,提出環保意見鏈和仔和要求。
4、組織企業內部環境監測,掌握原始記錄,建立環保設施運行台帳,做好環保資料歸檔和統計工作,按時向上級環保部門報告。
5、對員工進行環保法律、法規教育和宣傳,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並對環保崗位進行培訓考核。
第五章 獎勵和懲罰
第十五條 凡本企業員工,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成績明顯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第十六條 凡本企業員工玩忽職守,任意排放企業"三廢",造成污染環境事件,按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論處,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賠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等部門文件有抵觸時,按上級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本管理制度屬企業規章制度的一部分,有企業負責貫徹落實和執行。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並監督、檢查
㈥ 環境保護部關於廢止、修改部分環保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一、決定予以廢止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一)決定予以廢止的規章
1.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1992年8月14日,國家環境保護局令第10號)
2.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推廣管理辦法(1999年6月2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4號)
(二)決定予以廢止的規范性文件
1.關於建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2003年11月17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2003〕110號)
2.關於印發《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內部審計工作操作規程(試行)》的通知(2003年7月24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函〔2003〕359號)
3.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發展計劃管理規則(1994年4月25日,國家環境保護局)
4.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發展計劃管理規則補充規定(國家環境保護局,環科〔1997〕404號)
5.關於加強環境標准管理工作的通知(1998年9月24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1998〕323號)
6.關於加強地方環境標准管理工作的通知(1999年5月13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1999〕114號)
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1990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局)
8.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2000年8月25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0〕169號)
9.關於進一步規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2002年7月23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2002〕88號)
10.關於加強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12月9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2〕174號)
11.關於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級審批的通知(2004年12月2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發〔2004〕164號)
12.關於簡化已進行規劃環評的鋼鐵企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2006年3月3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2006〕43號)
13.關於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6月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型褲會,環發〔2006〕82號)
14.關於核定2005年進口廢五金電器、廢電線電纜和廢電機定點加工利用單位有關問題的通知(2004年10月10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2004〕344號)
15.關於印發《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試行)》的通知(2003年5月23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3〕91號)
16.關於調整《生態冊畝縣、生態市建設指標》的通知(2005年11月9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2005〕121號)
17.關於加強環保用和可能造成環境危害的微生物進出口環境安全及衛生檢疫管理的通知(2005年11月3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環發〔2005〕123號)
18.關於徵收城市污水處理費有關問題的批復(1997年9月22日,國家環境保護局,環發〔1997〕592號)
19.關於徵收燃煤電廠排污費有關問題的復函(1997年11月3日,國家環境保護局,環發〔1997〕675號)
20.關於向電廠徵收排污費有關問題的批復(1997年12月23日,國家環境保護局,環發〔1997〕814號)
21.關於石料開采企業排污收費有關問題的復函(1998年7月2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函州租森〔1998〕210號)
22.關於追繳超標排污費有關問題的復函(1998年7月23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函〔1998〕215號)
23.關於對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企事業單位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及實施處罰問題的復函(1998年11月27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1998〕283號)
24.關於加倍徵收超標雜訊排污費問題的復函(2002年9月29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2002〕259號)
25.關於徵收污水超標排污費有關問題的復函(2002年10月8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2002〕264號)
26.關於超標排污費構成問題的復函(2002年11月15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2002〕309號)
27. 關於《排污費繳納通知單(試行)》印製使用有關問題的通知(2003年6月9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辦函〔2003〕263號)
28. 關於夾雜在剝離土中的煤矸石徵收排污費問題的復函(2004年12月27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2004〕490號)
29. 關於徵收污水超標准排污費問題的復函(2007年7月10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函〔2007〕239號)
30. 關於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察系數核算工作有關問題的復函(2008年12月2日,環境保護部,環辦函〔2008〕875號)
㈦ 節能環保管理制度
環境保護工作管理制度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公司對於環境保護的總體管理要求和具體執行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公司各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
2 總則
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由行政部歸口管理和分工負責、分級負責制度。
堅持公司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環境和生產同步規劃、同時實施、同步發展。
公司建設和生產應依法保護環境,自覺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並依法保護公司的合法權益,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推行文明、清潔生產,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防止環境污染和其它公害。
3 機構和職責
3.1 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和需要由行政部負責,並接受市環保部門監督指導。
3.2 行政部的主要職責。
3.2.1 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家及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並依據公司環境保護戰略、方針和規章制度制定本單位相關的管理辦法。
3.2.2 負責公司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的規劃和計劃的制定及組織實施。
3.2.3 負責公司環保監督,環境統計的審核工作。
3.2.4 建立健全公司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管理制度,確保各類環境保護設施設備安全,有效正常地運行,從而做到達標排放。
3.2.5 負責處理公司環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糾紛,並制定防止環保突發事件預案,發生污染事件或其它突發性污染事件,應立即採取防止污染的應急措施。
3.2.6 負責公司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的組織實施,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4 辦公環境管理
4.1 辦公環境必須保持安靜,商談業務或接打電話應盡量降低音量,嚴禁在辦公區域內奔跑、大聲喧嘩、以免影響他人工作。
4.2 辦公時間嚴禁閑談、睡覺、吃東西、玩電腦游戲、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站、看與工作無關的書刊、報紙等。
4.3 員工著裝應得體,不得穿過於隨便、休閑的服裝,以免有損公司整體形象。
4.4 愛護各類設施設備,並正確使用設施設備。
4.5 辦公桌面保持清潔、整潔,椅子擺放整齊,廢紙雜物隨時入簍,嚴禁隨地吐痰、亂扔紙屑。
4.6 重要文件做到及時保存,不能隨意放置桌面,避免造成泄露機密。
4.7 未經許可,不得隨意動用其它員工的資料或專用設備。
4.8 不得隨意帶與公司無關人員入司,否則引起的後果自負。
4.9 最後離開辦公室的員工應檢查所有電源等是否關閉,保證安全。
5 生產環境管理
5.1 廠區地面衛生清潔
廠區地面衛生清潔專門由1名清潔工負責,其衛生清潔范圍包括:
5.1.1 全廠廠區通道、空地衛生清潔工作;
5.1.2 監督廠內員工講衛生,愛綠化;
5.1.3 車間公廁衛生清潔以及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
5.1.4 清潔工每天經常清理廠區內小垃圾桶內的垃圾;監督好車間員工的垃圾倒放,以確保他們把垃圾倒入廠垃圾倒放區的大垃圾桶內。
5.2 生產現場地面整潔
5.2.1 生產現場的原輔材料必須放在固定位置或區域內,擺放整齊,標識明顯、清楚,不合格品應加以標識並隔離存放。
5.2.2 廢棄邊料等應及時清理回收。
5.3 生產區無亂塔、亂建、亂堆、亂掛現象。
5.4 廠區職工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污物,不亂倒垃圾,不亂潑污水,不隨地大、小便。
6 日常生產生活垃圾、三廢管理
6.1 按規劃設置公共廁所、垃圾箱、果皮箱等公共設施。清潔工定期清理、保質清潔衛生。
6.2 公共廁所用無害水沖廁所,並有專人管理。做到基本無臭味、無蚊蠅、無蛆蟲、無隨地便溺現象。
6.3 妥善處理糞便、污水,對垃圾等廢棄物做到日產日清,對糞便和垃圾要設立處理場和聯系好相應的處理單位。
節能降耗管理制度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公司對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的職責、工作程序和記錄。
本程序適用於對本公司的水、電等能源消耗的過程。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適用於本標准。
GB/T15587-1995《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
GB/T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3 職責
3.1 公司行政部是本程序執行的主管職能部門,組織各部門根據要求對節約能源和控製成本採取有效措施;
3.2 後勤主任負責提供能源實耗統計數據抄報工作;
3.3 各部門負責對各生產車間的節約用水、用電宣導和監督;
3.4 公司行政部辦公室負責對各辦公場所、後勤、食堂節約用水、用電宣導和監督。
4 工作程序
4.1 水、電消耗定額
4.1.1 公司行政部負責計算水、電單耗定額,制定水,電消耗定額指標,並納入環境目標和指標中。
4.1.2 生產用水、電單位根據水,電,煤消耗定額指標實施,並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對於超標準的按照有關獎罰制度進行處理。
4.1.3 各部門做到正常的供電工作,保證用電的合理性,使生產不受異常影響,導致成本增大。
4.2 水、電、煤消耗定額修訂
4.2.1 公司行政部辦公室按照有關控製程序要求,執行對水電消耗定額的進行考核並及時進行調整,使定額有序和可操作性。
4.2.2 已調整定額及時公布,並通知各部門。
4.3 節能降耗工作
4.3.1 公司行政部理辦公室負責定期和不定期地宣傳節能降耗有關資料,各部門主管做好對所轄場所的用電、用水監督工作,各辦公場所做到人離水、電源關。
4.3.2 公司各部門文件列印復印應節約用紙,在辦公的適當位置放置廢紙回收箱和可重復利用紙張回收箱,可重復利用的紙張可以正反雙面列印,做到節約用紙。
4.3.4 公司行政部組織人員不定期檢查辦公場所,對辦公場所用紙和用電情況進行檢查,填寫《環境管理日常檢查記錄》,發現問題時要求責任部門及時整改,以減少資源浪費。
4.3.5 各部門對月度用電進行統計分析,各部門要合理安排生產避開高峰期用電,降低成本。
4.3.8 各部門合理有序地安排生產,對設備及時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能使用小功率設備盡量使用,提高設備有效利用率,特別對耗用水、電、煤的設備,應盡量避免空轉和浪費水資源。
4.4 獎罰制度
4.4.1 節能降耗管理負責制訂《節能降耗獎罰制度》,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准後各部門執行,文件按《文件控製程序》執行。
4.4.2 公司行政部對各能耗使用部門進行績效考核,執行《節能降耗獎罰制度》,並真正落實到位,體現節約有獎、浪費受罰的理念。
5.相關記錄
節能降耗管理日常檢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