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築法規定
1. 我國建築法的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築活動,實施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建築活動,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
一、法律的適用范圍,也稱法律的效力范圍,包括法律的時間效力,即法律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效力和什麼時候失效;法律的空間效力,即法律適用的地域范圍;以及法律對人的效力,即法律對什麼人(指具有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適用。關於建築法的時間效力問題,本法第八十五條作了規定。本條則是對本法適用的地域范圍和對主體行為的適用范圍的規定。
二、本條第一款對本法適用范圍的規定,包括兩層含義:
1.本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或稱空間效力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所及的全部領域內。法律空間效力范圍的普遍原則,是適用於制定它的機關所管轄的全部領域。建築法作為我國最高權力機關的常設機構_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其效力自然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領域。當然,按照我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只有列入這兩個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才能在這兩個特別行政區適用。建築法沒有列入兩個基本法的附件三中,因此,建築法不適用於我國已恢復行使主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即將恢復行使主權的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的建築立法,應由這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自行制定。
2.本法適用的主體范圍包括,一切從事建築活動的主體和各級依法負有對建築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的政府機關。(1)一切從事本法所稱的建築活動的主體,包括從事建築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活動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集體所有制的企業事業單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合夥企業、私營企業以及依法可以從事建築活動的個人,不論其經濟性質如何、規模大小,只要從事本法規定的建築活動,都應遵守本法的各項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將受到法律的追究。(2)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各級依法負有對建築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的政府機關,包括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都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建築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包括依照本法的規定,對從事建築活動的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進行資質審查,依法頒發資質等級證書;對建築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是否符合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及是否遵守法定程序進行監督,但不應代替建設單位組織招標;對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建築安全生產依法進行監督管理;以及對違反本法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等等。對建築活動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的,將受到法律的追究。
三、本條第二款以對本法所稱建築活動下定義的形式,對適用本法規定的建築活動的范圍作了限定。即適用本法的建築活動的范圍是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
1.廣義的建築活動,包括各種土木工程的建造活動及有關設施、設備的安裝活動,既包括各類房屋建築的建造活動,也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礦井、水庫、通信線路等專業建築工程的建造及其設備安裝活動。在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建築法(草案)中,曾將適用本法的建築活動,規定為是指土木建築工程和建築業范圍內的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及建築裝修裝飾活動。這樣規定,就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礦井、水庫、通信線路等專業建設工程的建築活動統統都包括在建築法的適用范圍之內。立法機關在對草案進行審議時認為,草案規定的適用范圍過寬。房屋建築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礦井、水庫、通信線路等專業建築工程的建造活動有較大的不同。專業工程建設也各有其主管部門,本法對各專業建設工程的建築活動難以完全適用和解決對它們的監督管理問題。由於房屋建築涉及千家萬戶和社會各個方面,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本法的適用范圍應當規定為適用於包括民用住宅、工業用房和作為公共活動場所的房屋建築在內的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這樣規定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管理體制上也比較順。至於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礦井、水庫、通信線路等各項專業建築工程的建築活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的有關原則,根據各專業建築活動的特點,由國務院另行制定具體適用辦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機構就草案的規定徵求意見的過程中,不少地方、部門和專家也都提出,為使建築法的規定能夠抓住重點、符合實際、切實可行,應當將其適用范圍限定為適用於各類房屋建築的建築活動。此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建築立法也明確將適用范圍規定為適用於各類房屋建築活動。經過反復認真的研究,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建築法(草案修改稿)中,對草案的規定作了修改,將適用本法規定的建築活動的范圍限定為「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同意法律委員會所作的修改。
2.本條所稱的各類「房屋建築」,是指具有頂蓋、樑柱和牆壁,供人們生產、生活等使用的建築物,包括民用住宅、廠房、倉庫、辦公樓.影劇院、體育館、學校校舍等各類房屋。本條所說的「附屬設施」,是指與房屋建築配套建造的圍牆、水塔等附屬的建築設施。本條所說的「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是指與建築配套的電氣、通訊、煤氣、給水、排水、空氣調節、電梯、消防等線路、管道和設備的安裝活動。
3.建築裝修活動,如果是建築過程中的裝修,則屬於建造活動的組成部分,適用本法規定,不必單獨列出。對已建成的建築進行裝修,如果涉及建築物的主體或承重結構變動的,則應按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執行;不涉及主體或承重結構變動的裝修,不屬於本法調整范圍。此外,對不包括建築裝修內容的建築裝飾活動,因其不涉及建築物的安全性和基本使用功能,完全可以因使用者的愛好和審美情趣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不需要以法律強制規范,因此本法的調整范圍不包括建築裝飾活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七條釋義
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回建設行政主答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但是,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限額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批准開工報告的建築工程,不再領取施工許可證。
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
(二)依法應當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已經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三)需要拆遷的,其拆遷進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經確定建築施工企業;
(五)有滿足施工需要的資金安排、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
(六)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對符合條件的申請頒發施工許可證。
(2)我國建築法規定擴展閱讀
建設單位應當自領取施工許可證之日起三個月內開工。因故不能按期開工的,應當向發證機關申請延期;延期以兩次為限,每次不超過三個月。既不開工又不申請延期或者超過延期時限的,施工許可證自行廢止。
在建的建築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設單位應當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發證機關報告,並按照規定做好建築工程的維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