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機房規章制度
① 製冷機房人員管理制度
1989年12月21日商業部(89)商副字第153號發布)本規范適用於肉、禽、蛋、水產類冷加工和儲藏的各類冷庫。
一、總則
1.1.冷庫是食品冷藏加工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易腐食品的冷凍加工和儲藏任務,起著促進農副漁業生產、調劑市場季節供求、配合完成出口任務的作用。
1.2.冷庫結構復雜,技術性強,冷庫的使用、維修、管理,必須嚴格按照科學辦事,認真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標准和法規,做到安全、衛生、低消耗。
1.3.冷庫領導及各級主管部門在抓使用的同時,要抓好日常維護檢修工作,切實做到使用好、管理好冷庫。
1.4.冷庫全體職工要鑽研業務,掌握科學技術,熱愛本職工作,愛護國家財產。要加強科學研究,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採用先進技術,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二、人員
2.1.企業必須按有關規定配備受過專門教育和培訓,具有冷藏、加工、製冷、電器、衛檢等專業知識、生產經驗和組織能力的各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有一定數量的技師、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負責冷庫的生產、技術、管理、科研工作。
2.2.冷庫的壓縮機房操作人員,必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經過專業培訓,獲得合格證書,方能上崗操作。
2.3.負責冷庫生產和管理的企業領導人,應具有冷庫管理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要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學習和經驗交流,要對本規范的實施負全部責任。
三、庫房的使用管理
3.1.冷庫的使用,應按設計要求,充分發揮凍結、冷藏能力,確保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養護好冷庫建築結構。庫房管理要設專門小組,責任落實到人,每一個庫門,每一件設備工具,都要有人負責。
3.2.冷庫是用隔熱材料建成的,具有怕水、怕潮、怕熱氣、怕跑冷的特性,要把好冰、霜、水、門、燈五關。
3.2.1.穿堂和庫房的牆、地、門、頂等都不得有冰、霜、水,有了要及時清除。
3.2.2.庫內排管和冷風機要及時掃霜、沖霜,以提高製冷效能。沖霜時必須按規程操作,凍結間至少要做到出清一次庫,沖一次霜。冷風機水盤內和庫內不得有積水。
3.2.3.冷庫內嚴禁多水性作業。
3.2.4.沒有經過凍結的貨物,不準直入凍結物冷藏間,以保證商品質量,防止損壞冷庫。
3.2.5.要嚴格管理冷庫門,商品出入庫時,要隨時關門,庫門如有損壞要及時維修,做到開啟靈活、關閉嚴密、防止跑冷。凡接觸外界空氣的門,均應設空氣幕,減少冷熱空氣對流。
3.3.防止建築結構凍融循環、凍酥、凍臌。
3.3.1.各類冷庫庫房必須按設計規定用途使用,冷卻物、結凍物冷藏間不能混淆使用。原設計有冷卻工藝的凍結間,如改為一次凍結時,要配備足夠的製冷設備。冷卻物冷藏間、結凍物冷藏間、原設計的兩用間確需改換用途的,由設計部門設計並按程序報批。
3.3.2.空庫時,凍結間和凍結物冷藏間應保持在—5℃以下,防止凍融循環。冷卻物冷藏間應保持在零點溫度以下,避免庫內滴水受潮。
3.4.保護地坪(樓板),防止凍臌和損壞。
3.4.1.不得把商品直接散鋪在地坪上或墊上席子等凍結;拆肉垛不得採用倒垛的方法;脫鉤和脫盤不準在地坪上摔擊,以免砸壞地坪,破壞隔熱層。
3.4.2.商品堆垛、吊軌懸掛,其重量不得超過設計負荷。
3.4.3.沒有地坪防凍措施的冷卻物冷藏間,其庫溫不得低於0℃,以免凍臌。
3.4.4.冷庫地下自然通風道應保持暢通,不得積水、有霜,不得堵塞,北方地區要做到冬堵春開。採用機械通風或地下油管加熱等設備,要指定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根據要求,及時開啟通風機、加熱器等裝置。
3.5.冷庫必須合理利用倉容,不斷總結、改進商品堆垛方法,安全、合理安排貨位和堆垛高度,提高冷庫利用率。堆垛要牢固、整齊,便於盤點、檢查、進出庫。
3.6.庫內貨位堆垛要求:
距凍結物冷藏間頂棚0.2米。
距冷卻物冷藏間頂棚0.3米。
距頂排管下側0.3米。
距頂排管橫側0.2米。
距無排管的牆0.2米。
距牆排管外側0.4米。
距冷風機周圍1.5米。
距風道底面0.2米。
3.7.庫房要留有合理的走道,便於庫內操作、車輛通過、設備檢修,保證安全。
3.8.商品進出庫及庫內操作,要防止運輸工具和商品碰撞庫門、電梯門、柱子、牆壁和製冷系統管道等工藝設備,在易受碰撞之處,應加防護裝置。
3.9.庫內電器線路要經常維護,防止漏電,出庫房要隨手關燈。
.3.10.凍庫不宜採用包庫制度,防止違章使用。
四、商品保管與衛生
4.1.冷庫要加強商品保管和衛生工作,重視商品養護,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保證商品質量,減少乾耗損失。冷庫要加強衛檢工作。庫內要求無污垢、無黴菌、無異味、無鼠害、無冰霜等,並有專職衛檢人員檢查出入庫商品。肉及肉製品在進入冷庫時,必須有衛檢印章或其它檢驗證件。嚴禁未經檢疫檢驗的社會零宰畜禽肉及肉製品入庫。
4.2.為保證商品質量,凍結、冷藏商品時,必須遵守冷加工工藝要求。商品深層溫度必須降低到不高於冷藏間溫度3℃時才能轉庫,如凍結物冷藏間庫溫為-18℃,則商品凍結後的深層溫度必須達到-15℃以下。長途運輸的冷凍商品,在裝車、船時的溫度不得高於-15℃。
外地調入的凍結商品,溫度高於-8℃時,必須復凍到要求溫度後,才能轉入凍結物冷藏間。
4.3.根據商品特性,嚴格掌握庫房溫度、濕度。在正常情況下,凍結物冷藏間一晝夜溫度升降幅度不得超過1℃,冷卻物冷藏間不得超過0.5℃。在貨物進出庫過程中,凍結物冷藏間溫升不得超過4℃,冷卻物冷藏間不得超過3℃。
4.4.對庫存商品,要嚴格掌握儲存保質期限,定期進行質量檢查,執行先進先出制度。如發現商品有變質、酸敗、脂肪發黃現象時,應迅速處理。商品儲藏保質期如下:
品名 庫房溫度 保質期
帶皮凍豬白條肉 -18℃ 12個月
無皮〃 〃 -18℃ 10個月
凍分割肉 -18℃ 12個月
凍牛羊肉 -18℃ 11個月
凍禽、凍兔 -18℃ 8個月
凍畜禽副產品 -18℃ 10個月
凍魚 -18℃ 9個月
鮮蛋 -1.5~-2.5℃ 6~8個月
(相對濕度80%~85%)
冰蛋(聽裝) -18℃ 15個月
(相對濕度80%~85%)
超期商品經檢驗後才能出庫。
4.5.鮮蛋入庫前必須除草,剔除破損、襲紋、臟污等殘次蛋,並在過燈照驗後,方可入庫儲藏,以保證產品質量。
4.6.下列商品要經過挑選、整理或改換包裝,否則不準入庫:
4.6.1.商品質量不一、好次混淆者。
4.6.2.商品污染和夾有污物。
4.6.3.肉製品和不能堆垛的零散商品,應加包裝或凍結成型後方可入庫。
4.7.下列商品嚴禁入庫:
4.7.1.變質腐敗、有異味、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商品。
4.7.2.患有傳染病畜禽的肉類商品。
4.7.3.雨淋或水浸泡過的鮮蛋。
4.7.4.用鹽腌或鹽水浸泡,沒有嚴密包裝的商品,流汁、流水的商品。
4.7.5.易燃、易爆、有毒、有化學腐蝕作用的商品。
4.8.供應少數民族的商品和有強揮發氣味的商品應設專庫保管,不得混放。
4.9.要認真記載商品的進出庫時間、品種、數量、等級、質量、包裝和生產日期等。要按垛掛牌,定期核對帳目,出一批清理一批,做到帳、貨、卡相符。
4.10.冷庫必須做好下列衛生工作:
4.10.1.冷庫工作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發現有傳染病者應及時調換工作。
4.10.2.庫房周圍和庫內外走廊、汽車和火車月台、電梯等場所,必須設專職人員經常清掃,保持衛生。
4.10.3.庫內使用的易銹金屬工具、木質工具和運輸工具、墊木、凍盤等設備,要勤洗、勤擦、定期消毒,防止發霉、生銹。
4.10.4.庫內商品出清後,要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堵塞鼠洞,消滅黴菌。
五、設備管理
5.1.冷庫中的製冷設備和製冷劑具有高壓、易爆、含毒的特性,冷庫工作人員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感,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每年旺季生產之前,要進行一次重點安全檢查,查制度,查各種設備的技術狀況,查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設施的配置情況。
5.2.要加強冷庫製冷設備和其它設備的管理,提高設備完好率,確保安全生產。冷庫的機房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產制度、設備維護保養制度和班組定額管理制度等各項標准。根據設備的特性和實際操作經驗,制定本廠切實可行的技術規程,報主管部門備查,並嚴格執行。
5.3.冷庫所用的儀器、儀表、衡器、量具等都必須經過法定計量部門的鑒定,同時要按規定定期復查,確保計量器具的准確性。
5.4.操作人員要做到「四要」、「四勤」、「四及時」:
5.4.1.「四要」是:要確保安全運行;要保證庫房溫度;要盡量降低冷凝壓力(表壓力最高不超過1.5MPa);要充分發揮製冷設備的製冷效率,努力降低水、電、油、製冷劑的消耗。
5.4.2.「四勤」是:勤看儀表;勤查機器溫度;勤聽機器運轉有無雜音;勤了解進出貨情況。
5.4.3.「四及時」是:及時放油;及時除霜;及時放空氣;及時清除冷凝器水垢。
5.5.操作人員要嚴格遵守交接班制度,要加強工作責任心,互相協作。
5.5.1.交接班時,要做到:
5.5.1.1.當班生產任務及機器運轉、供液、庫溫等情況清楚。
5.5.1.2.機器設備運行中的故障、隱患及需要注意的事項明確。
5.5.1.3.車間記錄完整、准確。
5.5.1.4.生產工具、用品齊全。
5.5.1.5.機器設備和工作場所清潔無污,周圍沒有雜物。
5.5.2.交接中發現問題,如能在當班處理時,交班人應在接班人協同下負責處理完畢再離開。
5.6.氨瓶的使用管理,必須嚴格遵守《氣瓶安全監察規程》中的有關事項,特別注意:
5.6.1.不得使用已超過檢驗期的氨瓶。
5.6.2.充裝量不得超過規定。
5.6.3.不得放在熱源附近。
5.6.4.不得強烈震動。
5.6.5.不得在太陽下曝曬。
5.6.6.氨瓶必須按期鑒定。
5.7.大、中型冷庫必須裝設庫溫遙測裝置,以保證冷庫溫度的穩定和設備的正常運轉,降低能源消耗。
六、冷庫維護檢修
6.1.冷庫要按有關規定提取大修理基金,做到專款專用。
6.2.冷庫必須認真執行有關的維護檢修制度。冷庫維護檢修工作要列入領導議事日程,配備專人負責。要將冷庫的定期檢修和日常維護相結合,以日常維護為主,切實把建築結構、機器設備等維護好,使其經常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6.3.為掌握建築結構和機器設備的技術性能狀況,便於管理和維修,要按標准建立完善的技術檔案。
6.4.要定期對冷庫屋面和其它各項建築結構進行檢查。
6.4.1.屋面漏水,油氈層臌起、裂縫,保護層損壞,屋面排水不暢,落水管損壞或堵塞,庫內外排水管道滲水,牆面或地面裂縫、破損、粉面脫落,冷庫門損壞等,應及時修復。
6.4.2.地坪凍臌,牆壁和柱子裂縫時,應查明原因,採取措施,不使其繼續發展。
6.4.3.鬆散隔熱層有下沉,應以同樣材料填滿壓實,發現受潮要及時翻曬或更換。
6.4.4.冷庫平頂和月台罩棚頂,不得做其他用途,有積雪、長草時應及時清除。
6.5.冷庫的維修必須保證質量。積極採取新工藝、新技術,力求維修後的使用效果達到或超過原設計要求。要認真做好維修的質量檢查,竣工後要組織驗收。
6.6.冷庫的機器設備發生故障和建築結構損壞後,應立即檢查,分析原因,制定解決辦法和措施,並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對於那些玩忽職守、違章操作造成事故的人員,要追究責任,依章處理。
6.7.冷庫發生重大事故要立即逐級向主管部門報告。一般事故亦要建立登記制度,報廠級勞動安全部門備案。各冷庫每年要將各種事故書面報告主管部門,省級匯總後報商業部。
七、附則
7.1.本規范是根據1978年商業部頒發的《商業部門冷庫管理辦法》修改的,自1990年1月1日起執行,《商業部門冷庫管理辦法》相應廢止。
7.2.本規范修改、解釋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
註:1、冷庫重大事故是指各種機器設備遭受嚴重破壞,以致報廢或大修理後才能使用;由於爆炸、跑氨等事故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商品變質損失達十萬元以上;冷庫建築坍塌,地坪嚴重凍臌、沉陷,造成主要結構損壞,需要停產進行大修等。
2.冷庫一般事故是指各種機器設備的部件非正常磨損而發生的損壞,經過一般修理後仍能恢復使用;設備、容器、管道局部開裂、折斷、跑氨以及一般的商品變質,建築結構損壞等。
② 冷庫的機房設備有哪些,各有什麼形式和特點
風冷機組、吊頂冷風機、風冷機組、吊頂冷風機、膨脹閥 、電磁閥、製冷劑、輔材(減震墊、鋁排支吊架、角鐵等)
③ 冷庫機房液氨氣體報警器,冷庫機房液氨氣體報警器安裝位置有什麼規定
1、氨來氣比空氣輕,氨氣檢測源探頭安裝高度宜高出釋放源0.5~2m。
2、檢測探頭宜安裝在無沖擊、無振動、無強電磁場干擾的場所,且周圍留有不小於0.3m的凈空。
3、檢測探頭的安裝與接線按製造廠規定的要求進行,並應符合防爆儀表安裝接線的有關規定。
④ 冷凍機房處理製冷劑大量泄漏的緊急措施
火災撲救
一、冷庫火災的特點
1、燃燒猛烈,形成立體火災。冷庫四壁垂直貫通,有煙囪式的空心夾牆;保溫層中有瀝青、油氈,庫內有軟木、纖維板、稻殼和塑料等。因此,縱橫方向的蔓延速度很快。
2、燃燒隱蔽,不易尋找著火點。當冷庫保溫層稻殼起火測陰燃時間較長,陰燃火焰在夾牆內,外部不易發現。
3、煙霧大,溫度高,滅火行動不便。冷庫出入口少,庫門及多層冷庫的樓梯間,都被火焰封堵,而且濃煙翻滾,水槍手很難向庫內或向上進攻。
4、毒害氣體多,有爆炸危險。一般的冷庫起火,空氣不足,燃燒不充分,一氧化碳含量較高,用泡沫塑料作保溫材料的,著火後放出毒氣。若管內氨氣大量噴出,濃度達到15.7~27.4%時,遇明火即發生爆炸。
二、引發冷庫火災的原因
(1)建造過程中易發生火災。冷庫在建造過程中,要隔熱層中進行充填稻穀殼,在牆壁上要進行二氈三油的防潮構造處理,遇到火源就會發生燃燒。
(2)檢修時易發生火災。在進行管道的檢修時,特別是進行管道的焊接時,極易引發火災。
(3)冷庫拆除時易發生火災。冷庫拆除時管道中的殘余氣體以及隔熱層中大量的可燃材料,遇到火源就有會燃燒成災。
(4)電氣設備老化或使用不當會導致火災發生。冷庫中使用的照明燈、冷庫風機、電加熱門的使用不當以及電線的老化也會引發火災。
(5)管理不嚴,明火進入會引發火災的發生。
三、冷庫火災撲救措施
一是加強對冷庫外部情況及內部情況的了解熟悉
(一)外部情況
1、冷庫的形狀,庫房與機房的距離及輸氨管道的位置。
2、冷庫大門的數量和位置。
3、庫區內的車道和附近的交通道路狀況。
4、室外消火栓的數量、位置、地下管網口徑、形式、壓力、流量;消防水池的位置、容量、取水位置、補水形式。
5、與毗鄰建築物的距離及其使用性質,以及消防水源情況。
(二)內部情況
1、冷庫的結構、夾層中使用何種保溫材料和面層。
2、冷庫內部的平面布局及體積、儲存物資品種和數量。
3、氨壓縮機房氨罐的控制閥門位置。
4、庫房內照明線路的走向及供電形式、照明的用電量和類型及分布情況。
二是滅火基本要求
立足於現有裝備,充分發揮移動式消防裝備的作用,積極疏散冷凍物品,正確處理氨氣泄漏,有效地防止氨氣爆炸,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三是滅火戰術要點
(一)組織疏散力量(單位義務消防隊),及時疏散冷庫內部受火勢威脅的冷凍物品,以減少火災損失。
(二)進攻戰線應選擇冷凍庫房的大門。必要時,可使用破拆工具開辟新的進攻路線。
(三)實施內攻為主,內外夾攻,噴灌水流,關閉閥門,交替強攻的戰術方法,控制火勢,切斷蔓延,迅速撲滅火災。
四、滅火行動要求
(一)火情偵察
1、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了解火場初期情況,弄清燃燒部位,可從煙霧的流動情況判斷火源部位在冷庫的哪一側;觀看庫房牆壁顏色有無變化或觸摸牆壁溫度,大致確定陰燃部位。一般來說,溫度高、顏色有變化的部位即為火點。
2、深入冷凍庫房內部偵察
(1)冷凍庫房儲存物品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受到火勢威脅的情況。
(2)弄清燃燒是保溫層,還是庫房內部物品燃燒;燃燒面積,火勢蔓延的主要方向及進攻路線。
(3)了解燃燒的狀態,是否存在氨氣泄漏及爆炸危險。
3、利用現代儀器設備進行偵察。大致確定為火點。
(二)充分發揮移動、登高裝備的作用
1、用消防車就近佔領水源,內攻滅火。
2、用水罐消防車的水炮遠距離射向庫頂冷卻降溫,防止頂部燃燒。當火勢一旦突破外殼,可直攻火點。
3、用舉高消防車居高臨下出水滅火,准確地打擊突破外殼的火點。
(三)積極疏散物資
1、疏散的途徑是冷凍庫房的大門,或新開辟的通道。
2、疏散人員要佩戴防毒面具,在水槍手的掩護下進行疏散。
3、將物資疏散到安全地方並加強看管。
(四)火場進攻
1、外部堵截、沿梯強攻。先佔領上層,但冷庫的樓梯間往往被煙火封鎖,水槍手很難到達上層。因此,必須在庫外向樓梯問射水堵截火勢,掩護內部強攻。
2、側翼策應,縱深強攻。庫門是煙氣和火焰的唯一出口,水槍手很難攻入庫內。遇到這種情況,應採取如下措施:如冷庫有附屬樓時,可在附屬樓一側鑿牆洞,使大量煙火從洞口排出,再配合庫門水槍手攻入庫內,冷卻庫房結構。隨後全力向縱深強攻。
3、水槍掩護,交替強攻。組織兩個梯隊,第二組距離第一組一段距離,用開花射流掩護第一組進攻;內攻數分鍾後,兩組人員對調位置,交替強攻。
(1)在新建或修建時隔熱層發生火災,宜採用二氧化碳、乾粉滅火,並破拆開挖燃燒過的區域,將陰燃火源隔離從而達到撲滅火源的目的。
(2)冷庫拆除過程中發生火災,可以用水進行撲救,但要清理徹底,避免再次發生火災。
(3)電器引起的火災要盡快切斷火勢向隔熱層內蔓延。
(4)氨氣泄漏引起的火災,不要盲目滅火,先出水阻止火勢向其它部位蔓延,再設法關閥斷氣滅火。
4、撲救陰燃火災時,當保溫層被水泥頂制板封閉時,可在上層揭開若干水泥插板,從上部噴灌水流,控制火勢發展。
5、在確定陰燃部位後,可在火源下方拆牆開洞,向外清除保溫層內的燃燒稻殼,以配合上層夾擊火勢。
6、當氧壓縮機房起火時,可先撲滅火焰,再組織人員進入機房關閉氨罐閥門,切斷氨氣的來源。
(五)火場排煙。冷庫起火後,由於出入口少,煙霧不易散發,在用開花或噴霧的同時,可用破拆工具在庫房大門對面鑿洞排煙,減輕庫門處的煙火壓力。也可用移動排煙設備在下風洞口排煙。
五、滅火注意事項
(一)所有參戰人員均應按各自的分工的任務,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具,攜帶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戰斗。
(二)在滅火戰斗中要注意觀察,當發現建築物有倒塌跡象時,應及時撤出內攻人員,防止人員傷亡。
(三)凡是進入冷庫內部偵察和滅火的人員,必須佩戴隔絕式防毒面具。深入內部後,嚴禁將面罩取下,以防中毒。
(四)進入多層冷庫樓上的滅火人員或深入洞室內部的滅火人員,必須拴系安全繩,避免往返途中迷失方向或不慎墜落到夾牆內造成傷亡事故。
(五)進入氨壓縮機房關閉閥門或滅火時,除佩戴防毒面具外,還應穿著防毒衣,也可穿棉衣、棉褲、並扎緊腰帶、褲管和袖口,防止液氨噴出導致中毒或凍傷。
(六)合理拆牆開洞。無論是進庫滅火或是需要破拆牆壁時,要准確合理。一定要選准火源部位,開口不能太大。
(七)肉食品燃燒時,在撲救中應用噴霧水流滅火,做到邊滅火邊疏散。嚴禁用泡沫撲救,以免損壞食品,增大損失。
(八)防止陰燃火源復燃。冷庫夾牆內保溫層火勢被撲滅後,要認真檢查是否還有陰燃火源。滅火後要留出一定力量監護火場,防止復燃。
(九)、冷庫隔熱層發生火災,千萬不可灌水,稻穀殼受潮後失去保溫作用,導致冷庫報廢。
(十)、氨氣易容於水,發生泄漏後要採用大量的噴霧水進行稀釋。
(十一)、冷庫發生氨泄漏事故後,消防隊員必須在廠方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堵漏作業。
(十二)、氨為製冷劑,閥門處凍結不易關閉,須要用溫水進行解凍後實施關閉,千萬不可以用管制鉗強行關閉,以免造成閥門斷裂漏氣。
製冷劑泄漏處置
氨泄漏的原因及處置對策
一、氨的理化性質
氨是目前我國最廣泛應用的中溫製冷劑。它容易獲得,且價格便宜。大中型的冷庫均使用氨作為製冷劑。
氨蒸氣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性臭味。在空氣中的容積濃度達到0.5—0.6%時,人停留半小時就會中毒。氨與空氣混合的容積濃度在11—14%時具有可燃性,在16—25%時遇明火會有爆炸危險,目前規定氨在空氣中的濃度不應超過20[mg/m3]。
氨具有良好的熱力性能,單位容積製冷量大,壓力適中,常溫下冷凝壓力不超過1.5[MPa],即15[kgf/cm2]。只要蒸發溫度不低於-33.4[℃],蒸發壓力總大於0.1[MPa],即1[kgf/cm2]。
二、造成氨泄漏的原因
1、設備故障。
設備故障是指設備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由於年久失修設備老化而引起的泄氣事故。
(1)閥門處泄漏。通常由於閥門的軸心松動,氣密性不好,氨氣順著軸心外泄。
(2)法蘭墊圈老化。管道中的設備油易腐蝕法蘭中橡膠墊圈,造成墊圈老化而漏氣。
(3)焊縫老化。經過長期的使用,一些管道上的焊縫老化,造成氨氣泄漏。
2、人為故障
人為故障一般是由於工人操作不當引起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壓縮機缸蓋頂開。由於工人操作不當,液氨或設備油進入壓縮機缸內,引起缸內壓力過大,從而將缸蓋頂開發生泄漏事故。1999年上海禽蛋三廠氨氣泄漏就屬於這個原因。
(2)誤關閥門,導致管路爆裂。如壓縮機在正常運轉,而誤將壓縮機到冷凝器一段的閥門關閉,就會這一段的管路爆裂,從而發生泄漏。
(3)裝卸時,鏟車鏟斷蒸發管。鏟車在冷庫房內工作,有時不小心會將牆壁上的蒸發管鏟斷而造成泄漏。
(4)堆垛倒塌時,砸壞蒸發管。有時由於堆垛堆放不牢,物品結冰硬化後,突然倒塌造成蒸發管破裂,氣體泄漏。
三、處置對策
(1)現場警戒。消防到場後,根據泄漏和擴散速度、風向等因素判斷並留有一定餘地確立警戒區域,設立警戒線,疏散該區域所有無關人員,並消除明火。
(2)稀釋抑爆。以泄漏點為中心,在其四周圍設置霧狀水幕稀釋吸收。
(3)關閥堵漏。假如壓縮機發生故障後,立即關閉回氣管和供液(氨)管的閥門;焊縫老化用夾具堵漏,閥門處泄漏用墊料充填。冷庫機房的工具間,都備有自製的各種型號管道的夾具和閥門軸心處的橡膠墊料或塑料墊片。管道裂口較小,也可用浸濕的棉織物敷於裂口,利用蒸發吸熱原理,自然冰凍止漏。
(4)工藝措施。假如蒸發管大面積破裂,用夾具無法實施堵漏時,立即採用工藝措施排除險情。具體做法是先停止液氨的供應,關閉閥門,切斷供氣源,縮小泄漏的范圍(只關進液閥,禁止關回氣管閥)。其次開動壓縮機,拉到最低壓力要接近於零,一般為0.001[Mpa],注意不要拉到負壓,避免空氣進入。
(5)中毒急救。有輕微中毒症狀應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程度稍重應送醫院診治。
⑤ 冷庫機房對土木建築的一般設計有什麼要求
1. 冷庫機房宜為獨立建築,並布置在製冷負荷中心附近,靠近冷負荷最大的冷間,但不宜緊靠庫區的主要交通幹道;
2. 在總平面布置上,冷庫機房宜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但在生產區內一般應布置在鍋爐房、煤場等易發煙、灰塵大等場所的上風向;同時,冷庫機房還應設在冷卻塔的上風向,其間距不小於25m;
3. 冷庫機房四鄰不宜靠近人員密集場所(如宿舍、幼兒園、食堂、俱樂部等),氨管道也不得通過上述房間,以免在發生重大事故時造成人員傷亡;
4. 冷庫機房面積主要考慮機器、設備的布置及操作所需確定,一般可按冷庫生產性建築面積的5%左右考慮。機房建築形式、結構、跨度、高度、門窗大小及其分布等具體問題最好由製冷工藝設計人員與建築有關設計人員共同商定;
5.
冷庫機房的高度要考慮到壓縮機檢修時氣調設備和抽出活塞連桿的方便等因素並應兼顧通風採光的要求。一般大中型冷庫機房的凈高可取6.5-7m,小型冷庫機房的凈高可取5-5.5m。南方地區大中型冷庫機房應設置通風閣樓,並要注意朝向和周圍開敞,務必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和天然採光條件;
6. 為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和方便,冷庫機房內通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12m為宜,但大型機房要超過12m時,需設兩個以上互不鄰近、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入口。門洞寬度不小於1.5m,其中一個門洞寬度應能保證進入最大的設備;
7.
冷庫機房所有的門、窗均應設計成朝外開啟,並採用平開門,禁用側拉門,以便出現緊急情況時人員避險逃脫。氨壓縮機機房的門不許直接通向生產性車間,機房必須有良好的自然採光,其窗孔投光面積通常不小於地板面積的1/7~1/6,在炎熱季節里應採取這樣措施,避免陽光經常直射;
8. 為防止油浸,便於清洗,冷庫機房地面、牆裙和機器機座等表面一般因為現澆磨石面層。油泵、液泵、低壓集油器等設備基座四周,應設排水淺明溝;
9. 根據國家頒布的《建築設計防火規范》,氨壓縮機機房屬於乙類危險性生產建築,應氨二級耐火等級建築物進行設計。
⑥ 冷庫的機房設備有哪些各有什麼形式和特點
冷庫的機房設備有風冷機組、吊頂冷風機、風冷機組、吊頂冷風機、膨脹閥 、電磁閥、製冷劑、輔材(減震墊、鋁排支吊架、角鐵等)。
⑦ 冷庫機房工作原理
機械冷庫這種貯藏水果的辦法是在良好的絕熱建築物中,裝有機械冷庫機組,並根據水果品種對貯藏溫度、濕度和通風換氣的要求,對冷庫系統進行人為的調節和控制,因而貯藏時間更長,效果更好。
A、機械冷庫冷藏的原理。機械冷庫是利用氣化溫度很低的液體(製冷劑),使它在低壓下蒸發變成氣體,從而吸收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
冷庫用製冷劑除了沸點低之外,還要求對人體器官無害,對金屬不起腐蝕作用,無燃燒及爆炸的危險,不與潤滑劑起化學反應,還應具備良好的吸熱性能,蒸發吸熱多,在高壓冷凝系統內壓力低,粘度較低和價格便宜等。
冷庫常用製冷劑的種類和性質
名稱 沸點(℃) 臨界溫度(℃) 0℃時汽化熱(升/克)
氨(NH3) -35.5 132.4 301.6×4.18
二氧化碳(CO2) -78.2 31.1 55.0×4.18
二氧化硫(SO2) -10.0 157.2 91.3×4.18
氯代甲烷(CH2CL) -23.7 143.1 98.8×4.18
氟里昂(CCL2 F2) -30.0 111.5 37.2×1.18
以上冷庫製冷劑中,以氨及氟里昂製冷效果良好應用最為普遍。
以冷庫製冷劑氣化而吸熱為工作原理的冷庫主機——冷凍冷藏機,有壓縮式、吸收式兩種。而壓縮式應用較多。冷庫壓縮式冷凍冷藏機的主要構造有;壓縮機、冷凝器、蒸發管及冷風機幾部分。
B、冷庫貯藏期管理。水果冷藏的適宜溫度因品種而異,大多數晚熟品種以-1-0℃的冷庫為宜。冷庫的濕度以90%為宜。
水果採收後,必須盡快冷卻(預冷至0℃左右),最好在採收後1-2天內入冷庫。因為採下的果實在氣溫21℃下延遲1天,在0℃下就會減少10-20天的貯藏壽命,因此,采後經過分級挑選的果實,入冷庫後3-5天內應迅速冷卻到-1-0℃貯藏。
冷庫貯藏水果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調節控製冷庫貯藏環境溫濕度和氣體成分。溫度調節是根據不同品種,在不同期對溫度的要求,控製冷庫製冷劑的蒸發速度以控製冷庫庫溫。冷庫常因冷卻管系統結霜,而阻礙熱的傳導,影響冷卻效應,並且因結霜,致使冷庫庫內濕度過低,故應定期升溫除霜,並及時淋濕或噴霧調節冷庫濕度。冷庫的通風換氣宜在夜間進行,若冷庫庫內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可裝置空氣凈化器,也可用7%的燒鹼吸收。
⑧ 冷庫液氨製冷設施與周邊的安全距離應該是多少
防護距離不宜小於150M。
充滿液氨的鋼瓶,放在日光照射的場地上30min就能爆炸,爆炸率是100%。為了保證生產和人身安全,製冷劑鋼瓶的充裝、使用、運輸和儲存都必須遵守相關安全技術要求。
操作人員啟閉鋼瓶閥門時,應站在閥的側面緩慢啟閉,鋼瓶的瓶閥凍結時,應把鋼瓶移到較暖的地方,或者用用潔凈的溫水解凍,嚴禁用火烘烤。立瓶應防止跌倒,禁止敲擊和碰撞。不得靠近熱源,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於10m,夏季要防止日光暴曬。瓶中氣體不能用盡,必須留有剩餘壓力。
(8)冷庫機房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使用冷庫時,應當及時的檢查一下冷庫壓縮機的運轉速度,看看其有沒有低壓壓力,溫度異常現象的發生。
2、正常情況下,壓縮機的油位應該在上下限之間,油麵沒有混濁物,如若發現油麵渾濁或者是油麵下降問題,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處理,避免潤滑效果不良。
3、冷庫系統的電路應當及時檢查,看看其有沒有老化絕緣,線路過熱,線頭破損以及線頭松動等異常現象。
4、冷凝器翅片上面的灰塵和污物,應當及時的進行清理,避免出現堵塞現象。
5、如若在使用的過程當中發現了異常情況,應當立即切斷漏電保護器,讓機器停止運轉。
⑨ 冷庫工程的安全要求
冷庫結構要求冷庫建築從施工開始到設備安裝一般是在常溫下進行的,結構體系也內處容於常溫狀態;而冷庫投入使用後,其結構體系卻處於低溫環境中。由於溫差大而引起的結構體系變形比普通建築大得多,因此必須進行溫度應力計算,以防止產生「冷橋」。地坪應採取防凍措施,以防止地基隆起而造成建築物破壞。同時應選用抗凍性強的材料,以增強結構的耐凍性、耐久性。
⑩ 冷庫機房證什麼地方考
冷庫機房的建築為位置,在冷庫總平面布置中,冷庫機房應是獨立的箭鏃,並應靠近庫房,尤其是應靠近凍結間、製冰間等符合較大的冷間。冷庫機房不宜靠近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