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共客運管理條例
『壹』 南京市公共客運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規劃和建設
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國土、公安等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本市公共客運發展規劃和公共客運設施控地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區、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市公共客運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公共客運發展規劃,報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編制公共客運發展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並向社會公示規劃草案。 規劃部門組織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與公共客運發展規劃和公共客運設施控地規劃相銜接,將公共客運設施用地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保障公共客運設施用地。
規劃確定的公共客運設施用地以劃撥方式供地。 鼓勵和支持城市公共汽車向新城區、開發區、鎮、村和旅遊景點延伸。
加強城鄉公共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設置客運站、候車亭、站牌,促進城鄉公共汽車客運的接駁換乘和有效銜接。 新建、改建或者擴建機場、火車站、軌道交通站、長途汽車站、客運碼頭、開發區、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劃要求和相關標准配套建設相應的公共客運設施。
居住小區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配套建設公共汽車客運設施。新建居住小區確定建設公共汽車客運設施的,應當在土地出讓條件中明確,並不得擅自變更;分期開發的,在公共汽車客運設施建成前,應當設置過渡公共汽車站點設施。
規劃條件確定需要同步配套建設的公共客運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未按照規定進行配套建設的,規劃部門不予驗收,主體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遷移、佔用公共客運設施。因建設需要拆除、遷移、佔用公共客運設施,或者需要調整公共汽車線路的,建設單位應當與公共客運設施產權單位簽訂補建或者補償協議,並經運輸管理機構同意。
新的公共客運設施建成前,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保證公共汽車客運正常運行。 運輸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公共客運發展規劃和城鄉發展的實際需要,定期組織客流量調查和客運線路普查,合理調整和適時開辟公共汽車客運線路,優化公共汽車線網。
調整和開辟公共汽車客運線路應當事先徵求公安機關意見,並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公共汽車停靠站的設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同一線路站點間距一般為五百米至八百米,鎮村公共汽車站點間距根據當地情況設置;
(二)同一站名的上、下行站點間距一般在一百米左右;
(三)在有條件的路段設置港灣式停靠站;
(四)不同線路的同一站點使用同一站名;
(五)站牌應當標明線路名稱、首末班車時間、所在站點和沿途停靠站點的名稱、開往方向等。 公共客運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公共客運經營,應當向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得公共客運經營權。
公共客運經營權包括公共汽車線路經營權和出租汽車經營權,經營權有效期限最長不超過八年。
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招標方式確定公共客運經營權。 區、縣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起訖站和線路走向均在轄區內的公共汽車線路經營權證的授予;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其他線路公共汽車線路經營權證的授予。
區、縣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從事經營的出租汽車經營權證的授予;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其他出租汽車經營權證的授予。 企業申請參加公共客運經營權招標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符合運營要求的車輛或者相應的車輛購置資金;
(二)具有與運營業務相適應的駕駛員、管理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
(三)具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停車場所和配套設施或者具備相應的資金等保障條件;
(四)具有健全的運營服務和安全管理制度;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個人申請參加出租汽車經營權招標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相應條件,並具有相應車輛購置資金或者符合運營要求的車輛。 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有關規定確定中標人,並向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中標人頒發公共客運經營權證。
公共汽車線路經營權招標不成的,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照有關程序確定經營者。 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取得公共客運經營權的經營者簽訂運營協議,運營協議包括運營方案、客運設施管理、運營車輛及人員、服務水平和質量要求、經營期限、生產安全管理等內容。
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對投入運營的車輛核發公共客運營運證,運營車輛一車一證,持證運營。 公共汽車線路經營權期限屆滿六個月前,公共汽車經營者需要延續經營權的,應當向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申請人的經營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准予延續;不予延續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公共汽車經營者未按時申請延續或者申請延續未獲批準的,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至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確定新的公共汽車經營者。
公共汽車線路經營權期限屆滿,尚未確定新的公共汽車經營者的,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因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報經市、區、縣人民政府同意,可以指令公共汽車經營者繼續運營,指令運營期間應當根據運營情況給予經營者相應補償。 公共客運駕駛員應當具有相應的車輛駕駛證件,身心健康,無職業禁忌,三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
公共汽車經營者應當對駕駛員進行公共汽車運營服務規范、車輛維修和安全應急知識培訓。未經培訓合格的駕駛員,不得上崗作業。
出租汽車駕駛員經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考試合格,取得服務資格證。服務資格證實行年度記分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由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取消其服務資格。被取消服務資格的出租汽車駕駛員繼續從業的,應當重新參加並通過服務資格證考試。
服務資格證記分考核管理辦法由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無公共客運營運證的車輛不得安裝頂燈、計價器、服務標志、標識等與公共客運有關的配套設施。
不得利用摩托車從事公共客運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