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管理條例規范
A.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保護道路運輸有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從事道路運輸經營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前款所稱道路運輸經營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站(場)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第三條從事道路運輸經營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應當依法經營,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第四條道路運輸管理,應當公平、公正、公開和便民。第五條國家鼓勵發展鄉村道路運輸,並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鄉鎮和行政村的通班車率,滿足廣大農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第六條國家鼓勵道路運輸企業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封鎖或者壟斷道路運輸市場。第七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第二章道路運輸經營第一節 客運第八條申請從事客運經營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與其經營業務相適應並經檢測合格的車輛;(二)有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條件的駕駛人員;(三)有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申請從事班線客運經營的,還應當有明確的線路和站點方案。第九條從事客運經營的駕駛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二)年齡不超過60周歲;(三)3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四)經設區的市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有關客運法律法規、機動車維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識考試合格。第十條申請從事客運經營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申請並提交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條件的相關材料:(一)從事縣級行政區域內客運經營的,向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二)從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跨2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客運經營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三)從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客運經營的,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
依照前款規定收到申請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向申請人頒發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向申請人投入運輸的車輛配發車輛營運證;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對從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客運經營的申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頒發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前,應當與運輸線路目的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協商;協商不成的,應當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決定。
客運經營者應當持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有關登記手續。第十一條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客運經營者,需要增加客運班線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第十二條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審查客運申請時,應當考慮客運市場的供求狀況、普遍服務和方便群眾等因素。
同一線路有3個以上申請人時,可以通過招標的形式作出許可決定。第十三條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定期公布客運市場供求狀況。第十四條客運班線的經營期限為4年到8年。經營期限屆滿需要延續客運班線經營許可的,應當重新提出申請。第十五條客運經營者需要終止客運經營的,應當在終止前30日內告知原許可機關。第十六條客運經營者應當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車環境,保持車輛清潔、衛生,並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侵害旅客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行為。第十七條旅客應當持有效客票乘車,遵守乘車秩序,講究文明衛生,不得攜帶國家規定的危險物品及其他禁止攜帶的物品乘車。第十八條班線客運經營者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後,應當向公眾連續提供運輸服務,不得擅自暫停、終止或者轉讓班線運輸。第十九條從事包車客運的,應當按照約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線路運輸。
從事旅遊客運的,應當在旅遊區域按照旅遊線路運輸。第二十條客運經營者不得強迫旅客乘車,不得甩客、敲詐旅客;不得擅自更換運輸車輛。
B. 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本市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保護道路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道路運輸經營及其管理活動。
前款所稱道路運輸經營,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和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客運經營包括省際的班線客運經營、包車客運經營和旅遊客運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站(場)(以下簡稱客運站)經營、道路貨物運輸站(場)(以下簡稱貨運站)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公共停車場(庫)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代理經營。
本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出租汽車客運管理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市道路運輸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所屬的上海市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處(以下簡稱市運輸管理處)和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執法總隊(以下簡稱市交通執法總隊)為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市運輸管理處負責具體實施本市道路運輸的日常管理工作,並直接對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虹口、楊浦等區的道路運輸進行日常管理和監督;市交通執法總隊具體負責本市道路運輸監督檢查工作,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本條例的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浦東新區以及閔行、寶山、嘉定、金山、松江、奉賢、青浦、崇明等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區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所屬的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規定的職責負責具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本條例的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本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第四條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法定程序,根據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制道路運輸發展規劃和專業系統規劃,分別納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第二章基本管理第五條從事客運經營、貨運經營、客運站經營、貨運站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的,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與其經營業務相適應的條件。具體條件中的專業標准、技術規范可以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需要從事客運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的,應當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需要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經營的,應當向市運輸管理處提出申請;需要從事危險貨物經營以外的貨運經營、客運站經營、貨運站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的,應當向市運輸管理處或者所在地的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和市運輸管理處、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受理申請後,應當按照法定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第六條從事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公共停車場(庫)經營的,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十五日內,向市運輸管理處或者所在地的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備案。第七條依據本條例第五條規定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的經營者需要合並、分立或者變更許可事項的,應當向原審批機關申請辦理變更手續。
客運經營者、客運站經營者需要終止經營的,應當在終止經營三十日前告知原審批機關,並同時向社會公告。第八條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駕駛人員、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應當經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考試合格,取得上崗資格證後,持證上崗。
從事危險貨物運輸以外的貨運經營以及客運經營的駕駛人員、培訓機動車駕駛員的教練員,應當經市運輸管理處考試合格,取得上崗資格證後,持證上崗。
考試發證機構不得組織強制性考前培訓或者指定培訓點。第九條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道路運輸服務價格,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提出方案,經市物價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執行。
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價格規定,並按照規定明碼標價。第十條從事道路運輸經營依法應當具備的經營許可證件、車輛營運證、上崗資格證、營運標志、機動車維修范圍標志牌、機動車維修合格證等證件、標志牌,由市運輸管理處統一監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塗改、轉讓或者出租。
C. 山西省道路運輸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道路運輸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道路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道路運輸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和道路運輸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道路運輸經營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道路運輸站(場)、機動車維修、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汽車租賃、物流服務等業務。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統籌城鄉道路運輸一體化原則,發展道路運輸事業。
道路運輸管理應當堅持依法、公開、公平、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則。
從事道路運輸經營和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應當依法經營、誠實信用、公平競爭、安全便捷、環保節能。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本行政區域道路運輸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扶持農村客運和物流發展。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公安、財政、國土、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工商、環保、安監、質監、旅遊、價格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法定職責,做好道路運輸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將道路運輸管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統一預算、統一管理、專款專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超限超載源頭治理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七條鼓勵道路運輸經營者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鼓勵發展貨物甩掛運輸,鼓勵採用集裝箱、封閉廂式車運輸等方式從事道路貨物運輸。第二章道路運輸經營第一節一般規定第八條道路運輸經營實行許可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塗改、轉讓、出租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件。第九條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建道路運輸應急保障隊伍,執行搶險、救災、戰備等緊急道路運輸任務;對承擔緊急道路運輸任務的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第二節客運經營第十條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每半年公布一次客運市場供求狀況,供求狀況有重大變化時應當及時公布。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可以採取干線、支線統籌招標的方式,開行偏遠地區農村客運班線。第十一條客運經營者自取得經營許可之日起,超過一百八十日不投入運營的,或者運營後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停運的,視為自動終止經營,原許可機關應當注銷其經營許可。
班線客運經營者取得經營許可後,應當提供連續運輸服務,不得擅自暫停、終止或者轉讓。第十二條符合安全運行要求的班線客運,經原許可機關同意,可以實行公交化模式運營,享受與城市公共客運相同的優惠政策。第十三條包車客運經營者應當與包車人簽訂包車合同並隨車攜帶,不得定線定點運營,不得招攬包車合同以外的旅客乘車。第十四條旅遊客運經營者應當與旅遊包車人簽訂旅遊包車合同,並隨車攜帶。第三節貨運經營第十五條貨運經營者不得運輸法律、行政法規禁止運輸的貨物。
貨運經營者在承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限運、憑證運輸的貨物時,應當查驗並確認有關手續齊全有效後方可運輸。第十六條貨運經營者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貨物脫撒、揚塵、泄漏。第十七條貨運經營者運輸大型物件應當制定道路運輸方案,超限運輸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從事大型物件運輸的車輛,應當按照規定裝置統一的標志和懸掛標志旗;夜間行駛和停車休息時應當設置標志燈。第十八條設區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委託設區的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具體組織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駕駛員、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的從業資格考試和從業資格證的發放與管理。第三章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第一節道路運輸站(場)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道路運輸站(場)、物流園區的建設納入當地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在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鼓勵多元化投資建設道路運輸站(場)、物流園區。
D. 安徽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保護道路運輸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道路運輸經營和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道路運輸經營,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道路運輸活動,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
本條例所稱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站(場)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第三條道路運輸發展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引導、安全便捷、節能環保的原則;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道路運輸行業深度融合。
鼓勵道路運輸和相關業務經營者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封鎖或者壟斷道路運輸市場。
鼓勵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節能、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鼓勵發展旅客聯程運輸和貨物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第四條從事道路運輸經營和道路運輸相關業務,應當依法經營、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為服務對象提供安全、便捷、優質的服務。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道路運輸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道路運輸站(場)等道路運輸設施的布局和建設應當納入道路運輸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鄉村道路客運,並採取措施逐步實現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公安、應急管理、市場監管、住房和城鄉建設、稅務、發展改革、自然資源、文化和旅遊、數據資源、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道路運輸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道路運輸發展規劃時,應當統籌考慮與長三角地區道路運輸的協調,促進道路運輸區域協作和發展。
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推進建立長三角地區聯合執法機制,推動道路運輸管理信息互聯共享。
建立長三角毗鄰地區公交線路跨省運營管理機制,優化道路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模式。第二章道路運輸經營第一節班線、包車客運經營第八條申請從事班線客運經營、包車客運經營的,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有關登記手續後,應當向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申請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車輛營運證。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對客運經營者取得許可的客運車輛配發班線客運標志牌或者包車客運標志牌。
同一客運線路有三個以上申請人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通過招標的形式作出許可決定。客運經營許可的招標辦法,由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第九條客運經營者應當在取得全部經營許可證件後六個月內投入運營。無正當理由逾期未投入運營或者運營後連續停運六個月以上的,視為自動終止經營,由原許可機關注銷其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客運經營者需要終止客運經營的,應當在終止前三十日內告知原許可機關,並在終止經營後十日內將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車輛營運證交回原許可機關,辦理有關注銷手續。
因客運經營者停運或者終止經營造成原許可的客運班線運力不足,影響城鄉居民生活和生產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安排客運班線補充運力。第十條班線客運的經營期限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高速公路的班線客運經營期限為六年;
(二)其他道路的省際班線客運經營期限為五年,省內客運班線經營期限為四年。第十一條客運經營者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班線客運經營期限的,應當在經營期限屆滿六十日前向原許可機關提出申請;符合下列條件的,原許可機關應當予以優先許可:
(一)在經營該班線客運期間,無特大運輸安全責任事故;
(二)在經營該班線客運期間,無情節惡劣的服務質量事件;
(三)在經營該班線客運期間,無嚴重違規經營行為;
(四)按照規定履行了普遍服務的義務。第十二條班線客運經營者應當按照許可的線路、公布的班次、站點和發車時間運營,無正當理由不得改變營運線路和發車時間。班線客運經營者應當在規定的站點停靠上下旅客,不得站外上客或者沿途攬客,鄉村道路未設站點的除外。
包車客運經營者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起始地、目的地和線路行駛,不得按班線模式定點定線運營,不得招攬包車合同外的旅客乘車。
旅遊客運按照營運方式分為定線旅遊客運和非定線旅遊客運。定線旅遊客運應當按照班線客運管理,非定線旅遊客運按照包車客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