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規制的范圍
發布時間: 2025-07-24 23:08:57
㈠ 反壟斷法規制的四種壟斷行為
《反壟斷法》規制的四種壟斷行為包括:
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這是指經營者之間通過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涉及價格固定、市場劃分、限制產量或銷售量等。
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當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時,如果其濫用這種地位,排除或限制競爭,就構成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這可能包括不公平的高價或低價交易、拒絕交易、搭售等行為。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經營者集中,如合並、收購等,如果可能導致或加強市場支配地位,從而排除或限制競爭,那麼這種集中行為就會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
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雖然這一點在《反壟斷法》第三條中沒有直接列出,但它是反壟斷法規制的重要方面。行政機關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否則也會構成壟斷行為。這種行為可能表現為地方保護主義、強制交易、行政性壟斷協議等形式。
㈡ 反壟斷法的概念及反壟斷法的規制對象
法律分析:反壟斷法,是一部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反壟斷具體規制對象包括三類:限制競爭的協議、決議或者協調性行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壟斷的 企業兼並 。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適用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