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類商品管理條例
⑴ 禁酒令的政策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
在1963年的國務院《關於加強酒類專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曾規定由輕工業部歸口統一安排酒的生產,酒類銷售和酒類的行政管理由各級商業部門領導,具體日常事務由糖業煙酒公司負責。這就造成了我國酒類產銷管理體制的分散,再加上有關的法規、規章不健全,酒的生產企業除了輕工企業外,其它部門如農業部門,商業部門等都可進行酒類的生產;在流通領域,原先制定的由商業部門負責收購,批發的機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國家對酒的產銷無法進行統一的有效的管理。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重新實行酒類專賣。
酒類生產和銷售的三點意見
1990年12月18日,召開了第129次總理辦公會議,對酒類生產和銷售討論議定了三點意見:
進行一次清理整頓
對酒類產銷中存在的混亂狀況,有必要進行一次清理整頓。首先要把新建酒廠控制住。要通過採取行政的和經濟的辦法,進一步加強對酒類的產銷管理,由輕工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對酒類生產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由商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對酒類流通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盡快提交國務院討論確定。
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
由國務院法制局牽頭,會同輕工業部和商業部等部門,共同研究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
暫不定論專賣問題
對酒類產銷是否實行專賣的問題,暫不定論,進一步研究各方面情況,權衡利弊後再定。
輕工業部和商業部都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各自的整頓清理意見。
輕工業部的決見認為建國以來所形成的飲料酒產銷管理體制不宜變動,而應集中力量,按照第129次總理辦公會議的要求,對酒類產銷進行清理整頓。同時根據「政企分開」的精神,建議目前一些地區商業系統的糖酒公司等企業,不應兼有專賣行政管理職責。
輕工業部關於酒類產銷整頓的意見
建議由輕工業部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參加,共同組成在生產領域內清理整頓工作小組,負責對全國的飲料酒生產進行清理整頓。嚴格飲料酒技改,擴建等建設項目的審批程序。大型建設項目由輕工業部提出初審意見,報國家計委審批立項。中小型項目也按同樣原則由各級輕工業部門審批立項。未經上述程序批准,任何單位都不得安排飲料酒生產項目。對飲料酒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並由輕工業部組織實施。商業部門不得經銷無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的飲料酒。由輕工業部組織制定並實施飲料酒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同時對各部門的飲料酒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站實行技術歸口。加強對飲料酒評比工作的歸口管理,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計劃,由輕工業部組織對飲料酒的國優評比工作;由輕工業部會同其它部門組織部優評比;省級輕工業主管部門會同本省有關部門組織飲料酒省優評比。不經輕工業部批准,任何部門和地區不得以展覽會、博覽會、文化節、旅遊節、 地方節等名義,組織國內飲料酒的評比。
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
1991年第三季度,由國務院法制局、輕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酒類管理條例》(草案),報送國務院審議,該管理條例的主要內容是:
酒業實行歸口管理,即輕工業部管理酒類生產,商業部管理酒類流通。
設置國家酒類管理機構,統一全國酒類產銷管理。
中央一級的酒類管理機構由國務院授權,省級酒類管理機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自行授權設置管理機構。
以現有的商業部門的酒類專賣事業管理局為基礎來建立酒類專賣管理機構或建立全國酒業總公司,對全國酒類商品實行產供銷統一協調管理。但在國務院對是否設立全國性的酒類管理機構還沒有作出最後決定的情況下,考慮到各地現實和立法後能切實可行,決定按國務院第129次總理辦公會議精神和現行體制,在中央一級實行歸口管理,即輕工業部是國務院酒類生產歸口管理部門,商業部是國務院酒類流通歸口管理部門。並規定了輕工業部和商業部的主要職責。
酒類生產發展管理方面突出了國家計劃對酒業生產的指導和管理。
酒類的生產發展由輕工業部和省、自治區、 直轄市政府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列入國家產品計劃的酒類產品,其年度和長遠規劃指標,由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
關於酒類生產企業的基本建設的技術改造項目,凡限額以上項目, 由國家計委會同國工業部審批,限額以下的項目,由省計委或受委託的省級以下計委會同同級酒類生產管理機構審批,並報輕工業部備案。
禁止個體工商戶以營利為目的釀造、配製各種含酒精的飲料。
酒類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企業必須取得酒類生產許可證後, 才可從事酒類生產,並規定了企業取得酒類生產許可證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酒類生產許可證的頒發,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法規的規定執行。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
為規范酒類流通秩序,促進酒類市場有序發展,維護國家利益,保護酒類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商務部於2005年11月7日頒布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