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防疫知識條例

防疫知識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25 03:57:52

❶ 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防疫條例第一章 總 則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廣西壯族自治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國務院《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本條例適用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活動。動物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病害動物產品是指染疫、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經檢驗檢疫可能危害人畜健康的動物產品。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免疫、監測、檢驗、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綜合性預防、控制和撲滅活動,以及對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無害化處理是指運用焚毀、化制、掩埋或者其他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法將病害動物、病害動物產品或者附屬物進行處理,以消除其所攜帶的病原體、病害因素的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需要,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公共服務機構,加強鄉鎮動物疫病預防組織和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並按照規定做好本轄區動物疫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轄區內動物疫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本轄區內動物疫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商務、衛生、環境保護、水利、工商、公安、交通運輸、林業、質量技術監督、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動物防疫的相關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派駐鄉、鎮或者特定區域的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防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建立健全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和動物防疫物資儲備制度,加強死亡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公共設施建設,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動物衛生監督、無害化處理運行、村級動物防疫工作等動物防疫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動物防疫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教育;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做好動物防疫知識的技術咨詢和技術培訓工作。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動物防疫知識的宣傳,增強全社會對動物疫病疫情的防範意識。


(1)防疫知識條例擴展閱讀

《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防疫條例》經2001年9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6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屆人大常委會第8次會議《關於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防疫條例〉的決定》修正;2012年1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1次會議修訂。該《條例》分總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死亡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法律責任,附則6章44條,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❷ 廣東省動物防疫條例(2019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山樑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對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對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動物防疫公共服務體系和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鄉鎮和村級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將村級動物防疫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健全村級動物防疫隊伍經費和裝備保障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儲備閉胡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所需的葯物、器械等應急防疫物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公安、交通運輸、衛生、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向鄉鎮派駐動物防疫監督工作人員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的原則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動物疫病防控需要,組織相關機構及人員做好動物防疫知識宣傳、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服務工作,並協助開展重大動物疫情控制和撲滅處理等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動物防疫信息平台,加強動物防疫信息採集、傳輸、匯總、分析和評估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和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控合作機制,共同制定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控方案,組織對易感動物和相關職業人群進行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監測,及時通報相關信息,並採取防控措施。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相關人畜共患傳染病病種的監測方案,根據監測方案開展監測工作,並及時通報異常情況。
省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應當針對高發人畜共患傳染病設立省級監測點,收集和分析疫情資料,掌握流行規律。第十一條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動物疫情時,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要求,及時採取控制和撲滅措施;衛生主管部門應當開展風險評估,並根據評估情況進行監測,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第十二條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直接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或者生物安全隔離區建設,實行動物疫病的區域化管理。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核心區、緩沖區和生物安全通道所在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相關區域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並在技術、設施、設備、人員及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
鼓勵和支持動物養殖企業、動物飼養場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第十四條動物防疫監督管理工作應當遵循風險控制和可追溯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畜禽標識管理,完善信息採集傳輸、數據分析處理設施,建立動物防疫風險管理體系和動物產品追溯管理體系。第十五條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做好免疫、消毒和疫情報告等工作。其中,規模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還應當對其飼養的動物開展動物疫病檢測。第十六條省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定和組織實施強制免疫計劃;並可以根據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第十轎唯攔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轄區內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
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等工作。
犬貓等動物飼養者應當對其飼養的動物做好狂犬病免疫等防疫工作。
鄉鎮、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無主犬貓的疫病防控等管理工作。

❸ 浙江省動物防疫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依照有關進出境動物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條例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條例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本條例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第四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和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度。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動物防疫法和國務院規定設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本條例規定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責,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立前,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行使。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商務、衛生、環境保護、水利、林業、漁業、城鄉規劃、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動物防疫相關工作。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動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務機構,配備動物防疫管理人員,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並按照規定職責組織做好本轄區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督促村(居)民依法履行動物防疫義務,配合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職責,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檢疫、監督管理和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動物防疫知識培訓等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八條對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過程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以及因依法實施強制免疫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予以補償。具體補償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財政主管部門會同獸醫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另行制定。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動物防疫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普及。

對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中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動物疫病的預防第十條動物疫病的監測、預警、免疫、消毒等預防措施,法律、行政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一條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省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定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實施方案,組織本轄區內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

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飼養情況,建立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病種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評估制度。

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未達到規定要求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職責採取相應的整改措施,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進行整改。

❹ 江蘇省動物防疫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國務院《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動物防疫監督以及其他與動物防疫有關的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動物防疫工作,將動物防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建立動物防疫責任制度,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做好動物防疫物資儲備,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時控制和撲滅疫情。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監測、檢疫、監督、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以及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等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公安、衛生健康、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財政、發展改革、商務、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和海關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動物防疫相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設立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的實施,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水生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和水生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設立的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水生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需要,向鄉鎮(街道)或者特定區域派駐畜牧獸醫(水產)機構,承擔動物防疫、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職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本轄區內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滅工作,根據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加強村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動物防疫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對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六條支持保險機構開展動物疫病保險業務,鼓勵動物飼養場和農村散養戶參加動物疫病保險。

保險機構應當依據本省農業保險政策,落實動物養殖業保險措施,並依據保險合同及時賠償動物飼養場和農村散養戶承保范圍內的損失。第二章動物疫病的預防第七條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

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按照規定做好強制免疫獸用生物製品以及畜禽標識的采購、調撥和使用管理。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省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定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實施方案,組織本轄區內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相關工作。第八條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強制免疫計劃實施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

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畜禽標識以及動物產品的可追溯制度,實施動物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第九條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做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

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養殖檔案,對其飼養的動物加施畜禽標識,建立免疫檔案,並按照規定歸檔。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配備執業獸醫或者聘用鄉村獸醫,建立健全動物防疫制度,落實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消毒等措施,並按照規定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鄉鎮(街道)畜牧獸醫站報告動物防疫相關信息。

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1. 傳染病的防治法小知識
傳染病的防治法小知識 1.傳染病防治法法3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的內容為: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轎含差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2.傳染病防治知識
一、傳染

有效的抑制傳染病的流行,關鍵在於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鏈: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此,要做到:

1、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注意個人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

2、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能力。

3、按規定接種疫苗。

4、對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節高發傳染病

春季

流行的傳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紅熱、風疹、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觸傳播引起的手足口綜合症。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風, 熏醋消毒素, 被子勤晾曬, 疫苗按時注, 春季好郊遊, 莫去人密處。

夏季

是腸道傳染病高發期,主要包括: 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腸炎、傷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購嚴把關, 餐具消毒雙保險, 個人衛生要注意, 生蔬涼拌莫多餐, 瓜果食前先去皮, 大型家宴要消減, 室內清潔滅蚊蠅, 保證營養足睡眠。

秋季

位於夏、冬之間,因此,夏冬季節的傳染病都可能在秋季發生。此外,脊髓灰質炎也常在秋季發生。

冬季

受氣候和人口流動(春運)等因素的影響,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病的局部性大爆發。冬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腮腺炎、流腦等,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防治方法: 按時接種疫苗, 注意增減衣服, 加強體育鍛煉。
3.如何預防傳染病小知識
1、經常洗手。您是否知道微生物可以在惰性表面生活幾分鍾到幾個月?想像一下,這些致病微生物可閉皮以生活在計算機鍵盤里,電開關上, 甚至在人行道的扶手上! 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有效洗手是最好的預防措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使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然後用紙巾擦乾手。在沒有流動水的地方,基於酒精的凝膠可以滿足洗手的要求,盡管它不如肥皂和水好用。

2、不要共享個人物品。牙刷,毛巾,剃刀,手帕和指甲刀都可以是傳染因子(細菌,病毒和真菌)的來源。在幼兒園,孩子通常會被教導共享玩具,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手。嘗試記住不要把自己的個人物品與別人共享。

3、咳嗽和打噴嚏時掩住嘴。本著同樣精神,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僅包括個人清潔,還包括在咳嗽和打噴嚏時掩住嘴巴的傳統做法。 為什麼這在沒有生病時也很重要?因為對於大多數傳染,致病微生物在症狀出現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增長和分裂。咳嗽或打噴嚏可以通過空氣傳播這些病菌。建議用手臂,袖子遮住嘴,而不是用手。

4、注射流感疫苗。人體免疫系統被設計的具有「記憶」先前感染的功能。當身體遇到了以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時老戚,它會提高生產白血細胞和抗體,以防止第二次感染。因此,通過接種疫苗,可以欺騙身體,讓它認為曾經感染過某些特定微生物,從而提高自己的傳染病防禦能力 。

5、使用安全烹飪方法。不良食品製作和飲食習慣常常是造成食物性疾病的原因。事實上,微生物喜歡所有食品,特別是放在室溫環境下時。 冷藏可以減緩或阻止大部分微生物生長。給熟食和生食准備單獨的砧板,並在吃之前確保清洗所有水果和蔬菜。

6、做聰明的旅行者。在旅途中很容易感染傳染病,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旅遊時。如果旅遊目的地的水值得懷疑,請務必准備安全水源,如瓶裝水用來飲用和刷牙。吃煮熟的食物,避免生吃水果和蔬菜。建議根據旅遊目的地更新所有免疫接種。

7、安全性行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最容易預防的傳染病。 聰明的採取有關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可以預防把傳染性細菌或病毒從 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

8、不要摳鼻子(或嘴和眼睛)。它不僅是一種社會禁忌,也會導致各種疾病傳染。環顧四周,會發現許多人把手放在自己的臉上。許多微生物喜歡鼻子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以及眼睛和嘴巴的粘膜覆蓋表面等。避免觸及這些區域,就很容易預防傳染病。

9、謹慎接觸動物。動物傳染給人的疾病叫做「動物傳染病」 ,它比人們知道的還要普遍和常見。如果養有寵物,應確保它們獲得定期檢查,接種最新疫苗。

10、收看新聞。很好的了解當前發生的事件,可以幫助你對旅遊和其他娛樂活動做出明智決定。例如,曾經在亞洲發生的禽流感就值得引起你的注意。
4.傳染病預防知識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預防傳染病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和消滅傳染病,達到保護人民的健康,保證社會安定,促進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目的。

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以綜合性防疫措施為基礎,認真貫徹預防的方針。其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傳染源 1.對患者和病原體攜帶者實施管理 要求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積極治療患者。

1978年國務院公布了《急性傳染病管理條例》,在1989年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開始施行。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分甲、乙、丙三大類。

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的傳染病稱法定傳染病。 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與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診傷寒,流行性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 丙類: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

我軍1979年還規定,細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應在疫情月報表中填報。 傳染病疫情報告力求迅速。

甲類傳染病,要求城市須在6小時之內上報衛生防疫機構,農村不得超過12小時;乙類傳染病要求城市須在12小時內;農村不得超過24小時。衛生防疫人員,醫療保健人員,對疫情不得隱瞞,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與謊報疫情。

對病原攜帶者進行管理與必要的治療。特別是對食品製作供銷人員,炊事員,保育員作定期帶菌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和調換工作。

對傳染病接觸者,須進行醫學觀察、留觀、集體檢疫,必要時進行免疫法或葯物預防。 2.對感染動物的管理與處理 對動物傳染源,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及家畜,應隔離治療,必要時宰殺,並加以消毒,無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發動群眾予以捕殺。

(二)切斷傳播途徑 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採取不同防疫措施。腸道傳染病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及個人衛生,作好水源及糞便管理。

呼吸道傳染病,應使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蟲媒傳染病,應有防蟲設備,並採用葯物殺蟲、防蟲、驅蟲。

(三)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點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人工自動免疫是有計劃的對易感者進行疫苗、菌苗、類毒素的接種,接種後疫力在1--4周內出現,持續數月至數年。

人工被動免疫是緊急需要時,注射抗毒血清、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後免疫力迅速出現,維持1~2月即失去作用。
5.傳染病防治常識
盡量少去人比較多的公共場所!增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應該了解以下知識!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分為疫情未發生時的一般性預防措施及疫情發生以後的防疫措施。

一、一般性預防措施 傳染病未發生時的一般性預防措施主要包括:對可能存在病原體的外環境加強管理(如「三管一滅」等項工作);抓好計劃免疫,保護易感人群;通過重點人群定期健康檢查(如對托幼機構、飲食、飲水、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定期體檢),及時發現病原攜帶者;開展衛生宣教等。 在災區由於衛生設施被破壞,環境衛生條件惡劣,生活物資供應困難,居民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各種傳染病發生及流行的機會大大增加,更應加強一般性預防措施,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重點工作。

1、加強領導,制訂救災防病預案。各級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好 *** 參謀,根據當時當地災情,制訂切實可行的救災防病預案,並且迅速恢復、加強三級衛生防疫網,在 *** 領導下開展各項防疫工作。

2、搞好衛生宣教。利用各種宣傳工具,採取多種形式,作好救災防病衛生宣教工作,使救災防病知識深入人心,充分發動群眾,積極參加各項救災防病工作。

3、加 *** 生監督。加強飲水衛生、食品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徹底清理環境,特別是對糞便、垃圾、污物等環境污染物作好處理,有組織地開展消毒、殺蟲、滅鼠工作。

4、保護易感人群。在災區居民中有針對性地普種疫苗,加強重點人群的保護。

5、強化疾病臨測系統,保證防商信息暢通。
6.疾病預防小常識200字小短文
冬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腮腺炎等,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防治呼吸道傳染病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避免受涼。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凈化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過室內;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

3、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4、增加營養。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5、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6、講究衛生。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

7、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

8、早發現、早治療。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葯。
7.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為幾種
法定傳染病目前共有39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26種):甲型H1N1流感(新加)、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11種,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8.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為幾種
法定傳染病目前共有39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26種):甲型H1N1流感(新加)、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11種,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熱點內容
沉迷法學 發布:2025-07-26 09:08:00 瀏覽:265
1999年義務兵安置條例 發布:2025-07-26 09:02:55 瀏覽:500
新婚姻法二十四條補充 發布:2025-07-26 09:02:53 瀏覽:88
刑事證據法學陳瑞華 發布:2025-07-26 09:02:16 瀏覽:428
為備道德 發布:2025-07-26 09:01:24 瀏覽:680
雲南警官學院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發布:2025-07-26 09:00:34 瀏覽:992
卡迪夫海商法 發布:2025-07-26 08:59:59 瀏覽:30
漳平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6 08:58:17 瀏覽:319
國有企業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發布:2025-07-26 08:56:06 瀏覽:924
定金條不規范還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6 08:31:01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