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管理條例
Ⅰ 西安市體育經營活動管理條例條款
西安市體育經營活動管理條例的主要條款包括以下幾點:
定義與目的:
- 定義:條例明確了體育經營活動是指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性體育活動,如健身、訓練、競賽、表演等。
- 目的:旨在發展和規范西安市的體育事業,保護體育活動參與者權益。
適用范圍:
- 適用於西安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體育活動經營、消費和管理行為。
管理方針與機構:
- 管理方針:堅持開放、搞活、扶持和引導,旨在培育健康繁榮的體育市場,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 管理機構:市、區、縣體育行政部門是主要管理機構,工商、公安、文化、衛生、物價、環保和稅務等部門協同管理。
經營者要求:
- 需在取得營業執照後向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 經營項目需合法,具備安全設施、合格的器材和技術人員等條件。
- 舉辦危險性大或技術性強的體育活動需經過市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
- 必須在核准范圍內公開經營,嚴格控制人員容量和噪音水平。
場所與安全保障:
- 體育活動場所應確保設施完好,維護消費者安全。
- 經營者需對可能的風險進行明確告知,並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傷害發生。
- 危險性項目需配備專業人員和應急設施。
內容與健康要求:
- 體育經營活動需健康文明,禁止涉及淫穢、賭博等有害消費者的內容。
經營者與消費者權益:
- 體育經營者需履行遵守法律法規、公平交易、維護秩序、保障消費者安全等義務。
- 消費者有權維護自身權益,解決糾紛。
處罰與聽證:
- 違反條例的行為將受到相應處罰,包括罰款和停止經營活動。
- 對於行政處罰,當事人有權申請聽證。
生效與保障:
- 條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為西安市體育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Ⅱ 西安市體育經營活動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條 為發展體育事業,規范體育經營活動,保護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體育經營活動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開辦的商業性體育健身、訓練、培訓、競賽、表演、娛樂活動。
體育經營活動的具體項目,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體育活動經營、消費、管理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四條 體育經營活動的管理,應當遵循開放、搞活、扶持、引導的方針,培育和繁榮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第五條 市、區、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體育經營活動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體育經營活動管理工作。
工商、公安、文化、衛生、物價、環保、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有關管理工作。第六條 體育活動的經營者取得工商行政部門的營業執照後,應向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七條 從事體育經營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規定的經營項目;
(二)有符合安全、消防、衛生、環境保護規定的體育經營活動的場所;
(三)有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體育器材;
(四)有符合要求的體育專業技術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第八條 舉辦危險性大、專業技術性強的體育經營活動,應經市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危險性大、專業技術性強的體育經營活動的具體項目,由市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確定。第九條 體育活動經營者必須按照核準的經營范圍,亮照經營。第十條 體育經營活動場所接納消費者不得超出人員容量的限制規定。
體育經營活動場所的噪音應當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准以內。第十一條 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應當做好體育設施、器材的維修保養,保證安全、正常使用,對可能危及消費者安全的事宜,應當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採取措施防止危害的發生。第十二條 經營具有危險性大、專業技術性強的體育項目,應當配備必要的體育技術人員、應急救護人員和救護設施。第十三條 體育經營活動應當健康文明,禁止從事具有淫穢、賭博內容和其他有害消費者身心健康的活動。第十四條 市、區、縣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體育經營活動的監督檢查,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出示執法證件。第十五條 體育活動的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有權拒絕下列行為:
(一)侵佔體育經營活動場所、設施、設備;
(二)強行派購物品或者安置人員;
(三)非法收取費用;
(四)未持有合法證件或者超出職權范圍的檢查及處罰;
(五)未依法定程序扣押、收繳、吊銷證照或者強令停業。第十六條 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為造成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損失的,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有權要求賠償,並有權向有關主管部門檢舉、控告。第十七條 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紀守法,文明經營;
(二)明碼標價,公平交易;
(三)維護經營場所秩序;
(四)提供的服務符合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五)保持經營場所的環境衛生;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十八條 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應當接受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按照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提供有關資料。第十九條 體育活動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並享有下列權利:
(一)自主選擇體育活動項目;
(二)要求體育活動的經營者按照承諾提供服務;
(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
(四)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二十條 消費者與體育活動的經營者發生糾紛,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由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
(二)申請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申訴;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二十一條 消費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
(二)遵守體育經營場所的管理、安全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的指揮;
(三)愛護體育經營場所的設施、設備、器材;
(四)保持體育經營場所的環境衛生。
Ⅲ 體育條例有哪些
體育條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總則 目的:確保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范圍:涵蓋普通中小學、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及大學的體育課程、課外活動、業余訓練和比賽。 目標: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質;教授體育基礎知識,培養體育運動技能與習慣;提升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人才;進行品德教育。 原則:普及與提高並重,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 實施:需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教育部門領導,學校具體實施,體育部門提供指導。
二、體育課教學 課程設置:普通中小學、農業中學、職業中學和中專一年級至二年級,以及大學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 教學內容: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教學大綱,適應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及地理氣候條件。 考試要求:體育課作為畢業、升學考試科目,因病或殘免修或免考需持醫院證明並備案。
三、課外體育活動 時間安排:普通中小學、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安排課間操,每周三次以上課外活動,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時間。 活動形式: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組織學生遠足、野營和夏令營活動。
四、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 開展活動: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活動中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 組建隊伍:學校應組建各類運動隊,定期參加體育比賽。 提供設施:提供必要的訓練設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余訓練。
五、體育設施與器材 配備設施:學校應配備必要的體育設施和器材。 定期維護:確保體育設施和器材完好無損,定期進行維護。
六、體育教師 配備教師:學校應配備合格的體育教師。 教師專業:體育教師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訓。
七、體育安全管理 制定製度:學校應制定體育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檢查: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
八、體育成果展示 展示活動:學校應定期舉辦體育成果展示活動。 提高興趣:通過成果展示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團隊協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