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法律法規大全2016
⑴ 貴陽市殯葬管理辦法(2016)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殯葬管理,規范殯葬服務,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
革命烈士,少數民族,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的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殯葬活動及其管理,應當堅持實行火葬、節約土地、保護環境、文明節儉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殯葬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
殯葬事業發展規劃包括殯葬改革發展目標,火葬場、殯儀館、殯儀服務站、公墓、骨灰堂等殯葬設施的數量、規模和布局,節地生態安葬的規劃、建設、服務和管理,基本殯葬服務保障,殯葬市場的發展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殯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其所屬的殯葬管理機構負責殯葬管理日常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工商、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林業綠化、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城管(綜合執法)、交通運輸、民族宗教、僑務、水務管理和文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殯葬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殯葬行業協會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維護行業、會員的合法權益,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提高殯葬行業服務水平,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第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宣傳殯葬改革,倡導以人為本、生態文明、移風易俗的殯葬新風。第二章殯葬設施規劃、建設和管理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會同市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環境保護、林業綠化、水務管理等部門,根據本市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人口、土地、交通、環境等因素,制定本市殯葬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九條設立殯葬設施,應當符合本市殯葬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並且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雲岩區、南明區、觀山湖區以外的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人民政府、社區服務管理機構和村(居)民委員會在徵得周邊居民同意後,可以利用空閑場地設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營利性治喪活動場所,為單位職工、轄區居民提供集中治喪服務。設立公益性、自助式的非營利性治喪活動場所,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第十條公墓包括城鎮公益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
禁止擅自將公益性公墓改變為經營性公墓。第十一條城鎮公益性公墓不以營利為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節地生態安葬和小型化墓穴服務。小型化墓穴的用地不超過墓區面積的40%,每個墓穴的佔地面積不超過0.6平方米。
城鎮公益性公墓的收費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所收費用應當用於公墓建設維護管理。
本條所稱的節地生態安葬,是指採用不佔或者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包括樹葬、花葬、草坪葬、海(江、河)葬、深埋、撒散、格位存放等。第十二條農村公益性公墓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規劃劃定,建設資金採取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和群眾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集,為本鄉(鎮)、村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務。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管理和服務,也可以委託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村(居)民小組開展管理和服務。
農村公益性公墓免費向村民提供墓地,由村民自主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或者自行修建墓穴安葬。自行修建的墓穴佔地面積不超過1平方米。
農村公益性公墓不得提供給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使用。第十三條經營性公墓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投資建設,為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個性化服務。
經營性公墓中用於節地生態安葬的用地應當不少於墓區面積的15%,綠化面積不少於墓園面積的40%。
預售(租)經營性公墓墓位(包括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應當實行實名制。不得出售(租)超面積墓穴,不得炒買炒賣墓位 。
鼓勵經營性公墓建設佔地面積小於國家規定標准或者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的節地生態型墓位。
⑵ 城管改革最新消息2016
城管改革最新消息2016:持續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一、
2016年,我國城管改革持續深化,主要體現在城市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具體內容包括加強城管隊伍建設、提升城管執法效能、推進智慧城管建設等方面。
二、
1. 加強城管隊伍建設:針對城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改革重點關注隊伍素質提升和規范化管理。通過加強培訓、優化人員結構、嚴格考核等措施,提高城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2. 提升城管執法效能:為了提高城管的執法效率和公信力,改革注重執法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完善執法程序,明確執法標准,強化執法監督,確保城管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推進智慧城管建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城管建設成為重要趨勢。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動態化和科學化。
4. 此外,城管改革還關注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城市環境整治、市容市貌的提升等方面,旨在為廣大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美好的城市環境。
三、總結:
2016年是我國城管改革的重要一年,通過持續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執法效能、推進智慧建設等方面的努力,我國城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改革舉措不僅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城市生活環境。
⑶ 蘇州市住宅區物業管理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住宅區物業管理活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住宅區的物業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業主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化、市場化的物業管理,也可以採取自助管理方式自行對物業進行管理。第四條市和縣級市、區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履行本條例規定的相關職責,協調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之間的關系,協助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對物業管理進行指導和監督。
市和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規劃、建設、城管、環保、工商、價格、園林綠化、財政、公安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物業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物業管理協會是物業服務行業的自律組織,主要負責制訂物業服務行業行為規范,組織物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調處行業內部的爭議,辦理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事項。第二章業主、業主(代表)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第六條在物業管理活動中,業主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依法使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
(二)享有業主代表、業主委員會委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三)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和表決權;
(四)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業主〈代表〉大會),對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五)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專項維修資金的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七)要求其他業主、非業主使用人停止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在物業管理活動中,業主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臨時管理規約、管理規約和業主(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以下簡稱大會議事規則),支持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和物業管理制度實施物業管理活動;
(二)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業主(代表)大會的決定和業主(代表)大會授權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四)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不得拖欠、拒付;
(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六)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七條一個物業管理區域成立一個業主(代表)大會,由一個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同一物業管理區域的地上、地下建築物、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不得分割管理。第八條物業管理實行業主(代表)大會制度。業主通過業主(代表)大會和業主委員會行使物業管理權。
業主大會由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組成。
業主較少的,經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決定不成立業主大會的,由全體業主共同履行業主大會的職責。
業主戶數超過一百戶的,業主可以決定成立業主代表大會,履行業主大會的職責。第九條業主代表大會由業主按照比例推選的代表組成,業主代表一般不少於三十人,每幢至少有一名業主代表。
業主代表在參加業主代表大會前,就業主代表大會會議擬討論的事項書面徵求所代表的業主的意見;凡需全體業主投票表決的,業主的贊同、反對及棄權的選票經本人簽字後,由業主代表提交業主代表大會會議。第十條物業管理區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召開首次業主(代表)大會:
(一)已交付使用物業的建築面積達到物業管理區域建築面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或者達到百分之三十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交付使用已超過一年的;
(二)同一物業管理區域內分期開發的住宅區,已交付使用物業的建築面積未達到百分之三十,但交付使用已超過兩年的。第十一條業主(代表)大會由業主負責籌備。首次業主(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在房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物業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組織業主推薦產生籌備組。
物業管理區域符合第十條規定情形的,建設單位和前期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及時書面告知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書面告知之日起三十日內,負責組織、指導、協調成立首次業主(代表)大會籌備組。未及時書面告知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主動組織、指導、協調成立首次業主(代表)大會籌備組。
籌備組的人數為五至九人的單數,其中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和建設單位代表各一名,籌備組的組長由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擔任。籌備組組成人員名單確定後,應當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
建設單位和前期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向籌備組提供業主名冊、物業建築面積以及物業出售和交付使用時間等文件資料,並且提供必要的人力、場地支持。
首次業主(代表)大會籌備、成立的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