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交通法規
㈠ 河北省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規定(2022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河交通安全管理,維護內河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省管理的內河通航水域從事航行、停泊和作業及與內河交通安全有關的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有內河交通安全管理任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有負責地方海事管理的機構(以下簡稱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具體實施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並履行船舶檢驗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旅遊、水利、漁業、體育、城市建設(園林)、自然資源、氣象等工作的部門應當按各自職責,做好內河交通安全相關的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好相應的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合理布局水域功能區,並統籌規劃建設內河航道設施和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設施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保障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內河交通安全協調機制,解決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單位依法履行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職責。第五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的經費應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二章船舶、浮動設施和船員管理第六條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規定的船舶及浮動設施應當向設區的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辦理登記。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應當向所在地縣(市、區)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請登記,所在地縣(市、區)未設立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的,應當向設區的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請登記,並提供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購船發票或者船舶的買賣合同,或者其他足以證明其所有權取得的文件;
(三)申請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文件。第七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對船舶登記申請進行審查核實,對提交材料真實有效的,7日內向船舶所有人頒發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並依法在船舶登記簿中載明有關事項。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應當在船舶登記簿中載明下列事項:
(一)船舶名稱;
(二)船籍港和登記號碼;
(三)船舶所有人是自然人的,登記其姓名、住址、有效身份證件號碼,船舶所有人是法人的,登記其名稱、地址;
(四)船舶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日期;
(五)船舶建造人為自然人的,登記其姓名、住址、有效身份證件號碼,船舶建造人是法人的,登記其名稱、地址;
(六)船體材料、船舶主要技術數據。第八條船舶、浮動設施應當經海事管理機構認可的船舶檢驗機構依法檢驗並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的檢驗技術規則,根據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另行制訂。第九條船舶取得船舶檢驗證書後,應當向船籍港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船舶國籍證書。第十條船舶標志應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擋、污損。
懸掛、設置任何與船舶標志不相關的牌匾、標記不得影響船舶標志識別和船舶航行安全。
船長小於五米的船舶,應當在船上顯著位置標明船名。第十一條船舶應當按規定配備救生設備。開敞式快艇、游樂船應當保證船上人員全部穿戴救生衣後,方可開船。第十二條船舶進出內河港口,應當向當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船舶的航次計劃、適航狀態、船員配備和載貨載客等情況。農業生產用船(不包括漁船)、生活自用船除外。第十三條船舶和浮動設施的所有人、經營人對其所有或者經營的船舶承擔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應急救援預案,保證必需的安全投入,並對其所屬的管理人員、船員及其他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第十四條禁止船員飲酒後駕駛、操縱船舶,或者在浮動設施上作業。第三章通航管理第十五條航道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內河航道的維護和管理,保持航道安全暢通。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渡口安全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維護渡口碼頭、船舶以及連接渡口的道路和其他安全設施。第十七條在內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線上設置系船浮筒、浮躉、纜樁等設施的,應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需要劃定水域的,有必要的理由;
(二)符合水上交通安全與防污染要求,並已制定安全、防污染措施;
(三)符合附近軍用或者重要民用目標的保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