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的聯系
㈠ 自治區能自己制定地方性法規,又能制定自治條例。請問二者的區別
你好
自治區的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規,不能制定自治條例;
自治條例需人國人大常委批准後才生效,而地方性法規只需到全國人大常委備案。
㈡ 行政法溯及力原則
法律分析: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㈢ 請問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自治條例有什麼區別呢
上面已有部分回答,還有一個不同就是在訴訟中適用不同,如行政法規在法院庭審中可直接適用,而部門規章在庭審中只是參照適用。
㈣ 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異同是什麼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由相應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區的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報上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務會備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區別在於規定事項,自治條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務,而自治條例盡涉及某一方面的具體事務。
地方性法規:制定主體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較大市(省級政府所在市、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要報相應的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並有省級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區域自治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單項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對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立法許可權作了特別規定,即「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孫埋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則腔螞定作出變通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人大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圓差。
區別在於適用地區不地樣:地方性法規只適用於制定地方; 自治條例及單行條例只在民族自治地方內部適用。
㈤ 如何看待地方法規與國家法規的關系
本著「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地方法規不得與國家法規相抵觸。地方法規是各地方政府與人大根據地方的具體情形制定的,在各地方適用性比較強。一般優先適用地方法規,只有在地方法規與國家法規發生沖突時,優先使用國家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