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安全技術防範條例
㈠ 天津市鐵路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鐵路安全管理,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和暢通,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鐵路安全管理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鐵路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政府統籌、企業負責、行業監管和屬地保障相結合的工作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由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和鐵路監督管理機構、鐵路運輸企業參與的鐵路安全管理綜合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鐵路安全管理重大問題。
鐵路沿線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保障鐵路安全的教育,落實護路聯防責任制,防範和制止危害鐵路安全的行為,協調和處理保障鐵路安全的有關事項,做好保障鐵路安全的有關工作。
鐵路沿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保障鐵路安全的有關工作。第五條國務院鐵路行業監督管理部門設立的鐵路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鐵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依法查處危害鐵路安全的違法行為。第六條市和鐵路沿線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保障鐵路安全的有關工作。
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做好保障鐵路安全的有關工作,負責跨越鐵路線路的公路橋梁的安全防護和維護管理,加強公路跨越或者穿越鐵路施工管理,配合鐵路運輸企業解決公路鐵路並行路段存在的安全隱患。
公安機關負責建立健全鐵路治安管理信息互通共享和預警防範、執勤聯動、執法協作、應急處置等機制,維護車站、列車等鐵路場所和鐵路沿線的治安秩序。
城市管理部門負責鐵路沿線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管理工作,負責鐵路沿線供熱、燃氣、城市道路橋梁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運行管理的監督檢查,負責鐵路沿線戶外廣告設置的監督管理,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查處鐵路沿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違法建設行為,做好鐵路沿線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規劃資源部門負責指導鐵路沿線兩側樹木安全隱患排查,依法制止和查處鐵路沿線違法佔地、采礦行為以及未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實施的違法建設行為,負責組織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鐵路沿線農用薄膜、塑料大棚、反光膜、防蟲防鳥網等農業種植、養殖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應急管理部門負責與鐵路監督管理機構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和運輸安全生產協調機制,依法組織做好鐵路沿線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安全隱患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
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督促指導鐵路沿線兩側防塵網的巡查、管理和維護。
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水務、氣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鐵路沿線安全管理有關工作。第七條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履行鐵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對鐵路沿線進行經常性巡查、維護和隱患排查,對發現的鐵路安全隱患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排除;對難以自行排除的重大安全隱患,應當及時報告鐵路監督管理機構和有關區人民政府依法處置。
鐵路運輸企業應當積極配合有關單位開展跨越鐵路線路的道路橋梁、電力等設施的檢查維護,簡化工作流程,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鐵路設施和保護鐵路安全的義務,不得實施危害鐵路安全的行為。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與北京市、河北省有關部門的鐵路安全管理協調合作,及時通報鐵路安全有關信息,共同做好鐵路安全管理有關工作。第十條本市建立健全護路聯防責任制,明確各級護路聯防組織,劃定責任區域,落實護路聯防責任。
護路聯防組織應當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做好鐵路沿線治安整治、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愛路護路宣傳等工作。第十一條鐵路沿線區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與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實行鐵路沿線安全環境管理「雙段長」工作機制,完善工作制度,共同承擔組織巡查、協調會商等工作,及時排查和處置影響鐵路安全的問題和隱患。第十二條鐵路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關於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的規定,執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
鐵路建設工程的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㈡ 天津市內的小區人臉識別與公安聯網嗎
天津市內部分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部門是聯網的。具體來說:
聯網情況:為了提升社區安全和治安管理效率,天津市內的部分小區,尤其是新建或改造升級過的小區,已經或正在逐步推進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部門的聯網工作。這意味著,當小區居民或訪客進入小區時,其人臉信息將被採集並與公安部門的資料庫進行比對,從而實現對重點人員的監控和預警。
安全與管理:這種聯網機制有助於加強社區的安全防範,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時,它也為公安部門提供了更為便捷和高效的線索搜集手段,有助於打擊犯罪和維護社會治安。
隱私保護: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聯網帶來了諸多安全管理上的便利,但也引發了關於個人隱私保護的擔憂。因此,在實施這一機制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個人信息的合法收集和使用,避免泄露和濫用。
地區差異:由於天津市內的各個小區建設年代、管理水平以及技術條件等因素存在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小區都實現了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部門的聯網。具體情況可能因小區而異,建議直接咨詢所在小區的物業或相關部門以獲取准確信息。
綜上所述,天津市內部分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部門是聯網的,但具體聯網情況可能因小區而異。
㈢ 天津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由本市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公安機關是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機關。
市、區應當建立由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質量技術監督、交通、市政管理等行政部門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組織組成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協調工作機制,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基層組織應當協助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做好煙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開展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教育活動。
中小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文明、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教育。
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應當做好煙花爆竹安全管理的宣傳教育工作。
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對舉報違法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煙花爆竹的人員予以獎勵。
第六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可以召集居民會議、村民會議和業主會議,就本居住區域有關燃放煙花爆竹事項依法制定公約,並組織監督實施。居民、村民和業主應當遵守公約。
第七條賓館、酒店、婚慶服務經營等單位應當在各自經營活動范圍內承擔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責任,按照國家和本市的規定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與相鄰省、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區域協作機制,加強煙花爆竹流通管理、燃放管控、信息共享、協查處置等方面的區域合作。
第九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生產煙花爆竹。本市對銷售、運輸煙花爆竹依法實行許可制度。
第十條在本市銷售煙花爆竹應當取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許可,未經許可,不得銷售並儲存。銷售儲存場所的設置應當符合規定的安全條件。
第十一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運輸煙花爆竹,應當取得公安機關的運輸許可,未經許可,不得運輸。
承運單位運輸煙花爆竹應當攜帶許可證件,按照核准載明的品種、數量、路線、有效期限等規定運輸。
第十二條市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煙花爆竹安全質量國家標准,確定可以在本市銷售、燃放的煙花爆竹的規格和品種,並予以公布。
不符合本市公布的規格和品種的煙花爆竹,禁止銷售、儲存、攜帶、燃放。
第十三條禁止在下列地點及其周邊銷售、燃放煙花爆竹:
(一)文物保護單位;
(二)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
(三)油氣罐、站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儲存場所和其他重點消防單位;
(四)輸、變電設施;
(五)醫療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敬老院;
(六)山林、苗圃等重點防火區;
(七)重要軍事設施;
(八)市、區人民政府根據維護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要求,確定和公布的其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點。
前款規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點及其周邊具體范圍,由有關單位設置明顯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警示標志,並負責看護。
第十四條本市五環路以內(含五環路)區域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
五環路以外區域,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劃定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禁止、限制燃放的地點和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可以燃放煙花爆竹。
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農歷除夕至正月初一,正月初二至十五每日的七時至二十四時,可以燃放煙花爆竹,其他時間不得燃放煙花爆竹。
國家、本市在慶典活動和其他節日期間,需要在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的,由市人民政府決定並予以公告。
第十五條空氣重污染橙色和紅色預警期間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
第十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設置煙花爆竹銷售單位和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區域內的臨時銷售網點,不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點和區域設置銷售網點。
第十七條本市對銷售煙花爆竹實行專營。專營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煙花爆竹銷售單位應當采購符合規定的生產企業的煙花爆竹。煙花爆竹銷售單位和臨時銷售網點采購、銷售的煙花爆竹,應當符合國家的安全質量標准和本市規定的規格、品種,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關於包裝標識的規定;不符合規定的,不得采購、銷售。
煙花爆竹銷售單位和臨時銷售網點應當遵守安全管理規定,在銷售場所明顯位置懸掛銷售許可證,並按照銷售許可證規定的許可范圍、時間和地點銷售煙花爆竹。
㈣ 天津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本市公共交通的治安管理,維護公共交通治安秩序,保障乘客、公共交通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其他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運營的公共汽車、客運出租汽車、客運長途汽車、城市軌道客運列車和相應的車站。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公共交通經營者、從業人員、乘客以及與公共交通活動相關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市公安機關是本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的主管機關,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市公安機關的公共交通治安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公交治安管理部門)負責公共交通治安的具體管理工作。
交通、建設、市政、市容、工商、物價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公共交通的治安管理工作。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對在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經營者的治安管理第五條公共汽車、客運出租汽車、客運長途汽車、城市軌道客運列車及車站的經營者,應當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審批手續後十日內到公交治安管理部門辦理備案手續,領取備案標志。
備案內容變更的,按前款規定重新備案。第六條公共交通經營者應當對運營車輛、車站採取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的涉及行車和乘客安全、防火、人員疏散、事故救援等治安防範措施。安裝的相應設備和配備的相應設施,應當完整、有效。第七條公共交通的經營單位負責人為治安責任人;屬於個人經營的,車站的經營者或者車輛的所有人為治安責任人。治安責任人負責治安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實施。第八條公共交通經營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建立治安保衛組織或者配備專、兼職治安保衛人員,並向公交治安管理部門備案;
(二)接受公交治安管理部門的指導、監督、檢查;
(三)對從業人員進行治安防範和遵紀守法教育;
(四)組織治安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治安安全隱患,落實治安防範措施,對公交治安管理部門指出的治安安全隱患及時整改;
(五)協助公交治安管理部門預防危害公共安全和擾亂公共交通治安秩序的行為。第三章公共交通車輛、車站的治安管理第九條客運出租汽車應當安裝符合標準的報警、隔離等技術安全防範裝置。
技術安全防範裝置應當完好有效。第十條禁止在定員座位六人以下的客運出租汽車的車窗粘貼廣告、太陽膜、反光紙和懸掛窗簾等遮擋物。第十一條公交治安管理部門根據需要在車站設置治安民警辦公場所,車站的經營者應當提供便利條件。第十二條各種經營活動和機動車、非機動車的行駛、停靠,不得影響車站站區秩序。第十三條在車站站區內經營商業、旅店業、飲食業、文化娛樂業以及其他服務性行業的,應當遵守有關治安防範和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四章運營的治安管理第十四條公共交通從業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服從治安管理,維護車站、車廂的治安秩序,保護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
(二)運營時攜帶治安備案標志;
(三)發現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四)發現攜帶違禁品、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進站、上車的,予以阻止,並報告公安機關;
(五)定員座位六人以下的客運出租汽車出市區運營時,到就近的出租汽車站或者治安檢查站進行登記;
(六)發現乘客遺忘在車上的財物,主動送交失主或者交由公安機關處理,不得隱匿、侵佔。第十五條乘客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治安管理規定;
(二)攜帶、托運、寄存物品時,接受治安安全檢查;
(三)精神病患者乘車時,應當有專人監護;
(四)定員座位六人以下的客運出租汽車出市區登記時,乘客隨之登記。第十六條禁止利用公共交通車輛、車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或者為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六條規定的,由公交治安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城市軌道客運列車存在重大治安安全隱患的,由市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運營活動,並向市人民政府備案。第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規定的,由公交治安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下罰款,並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㈤ 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157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以及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第三條本市國家安全工作實行專門機關負責,相關部門配合,人民群眾支持的原則,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第四條國家安全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安全工作。國家安全機關和公安機關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權劃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維護國家安全。第五條國家安全機關對下列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保護:
(一)發現並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
(二)提供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線索的;
(三)舉報冒充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四)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的。
市人民政府及國家安全機關對維護國家安全有重大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六條國家安全機關可以對單位組織開展國家安全工作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七條國家安全機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依照有關規定,可以對計算機信息網路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進行查處。
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購置的涉密網路技術產品、辦公自動化設備以及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應當自購置之日起在10日內通知國家安全機關進行技術安全檢查。第八條國家安全機關可以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的周邊環境進行安全評估,對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依法審批。第九條市人民政府主辦或者承辦的各類重要、大型國際會議或者涉外活動,國家安全機關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做好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第十條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應當在國家安全機關的指導下,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範機制和國家安全責任制度,組織本單位人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防範、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第十一條學校應當在國家安全機關的幫助、指導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校師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將國家安全教育作為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內容。第十二條各級行政學院要開設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做好公務員的國家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第十三條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在其人員執行公務出國(境)前,應當對出國(境)人員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並制定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
在涉及國家秘密的特殊崗位工作或者離開上述崗位未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人員因私出國(境)的,其所在單位應當自知道其因私出國(境)之日起2日內向國家安全機關備案。
涉及國家秘密的特殊崗位的具體范圍和工作人員的脫密期限,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四條對發生國家工作人員、在涉及國家秘密的特殊崗位工作或者離開上述崗位未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人員出國(境)後,未按照規定期限回國(境)的,其所在單位應當自發現之日起2日內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第十五條單位和個人在對外交往中,發現國(境)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有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應當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
國家安全機關對上述情況查證屬實後,可以對報告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第十六條各有關單位應當妥善保管所掌握的國家安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相關數據和資料,並保守所知悉的國家安全工作的國家秘密,不得泄露或遺失。第十七條有關國家機關以及電信、郵政、賓館等單位,應當根據國家安全機關的需要,向國家安全機關提供信息網路介面和相關資料及其他便利條件。第十八條違反本規定,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家安全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負有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由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依法予以處分:
(一)未建立國家安全防範機制的;
(二)未建立國家安全責任制度或者責任制度不落實的;
(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不力,致使本單位出現危害國家安全情形,情節嚴重的。第十九條違反本規定第七條第二款、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規定,由國家安全機關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予以警告或者提請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給予相應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㈥ 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本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的安全生產,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有關法律、法規對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和民用航空安全等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第三條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社會參與監督。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實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所需經費,並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對於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治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所需經費應當予以保障。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管理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按照職責分工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管理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本部門管理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按照職責分工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管理責任。第七條市和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安全生產工作履行下列綜合監督管理職責:
(一)擬定安全生產規劃和政策,分析預測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形勢,發布安全生產信息;
(二)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工作;
(三)對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四)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聯合檢查和專項督查,監督檢查重大安全隱患治理工作;
(五)組織指揮和協調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依法組織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情況;
(六)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的綜合統計分析工作;
(七)承擔安全生產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八)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八條安全生產監管、公安、建設交通、質量技術監督等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分別對有關安全生產工作實施專項監督管理。
工業、商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政府主管部門和機構,按照本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負責相關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和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第十條工會依法組織從業人員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參加生產安全事故調查,提出保障安全生產的意見和建議,維護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從業人員事故防範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報刊等單位,應當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宣傳,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第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遵守下列安全生產規定:
(一)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符合安全生產要求;
(三)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四)主要負責人、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五)從業人員經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六)有職業危害防治措施,並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取得安全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