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壟斷協議法律法規

壟斷協議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5-08-01 13:08:41

㈠ 壟斷的四種表現形式

法律分析: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於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或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以下四種類型:(一)壟斷協議;(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四)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八條: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㈡ 壟斷協議的分類有哪些

壟斷協議主要分為橫向協議和縱向協議兩種類型。
橫向協議指的是那些在同一產業中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之間達成的協議,其目的在於限制競爭,例如固定價格、限制生產或銷售數量、分割市場等。
縱向協議則涉及同一產業中處於不同經濟層次的經營者,這些經營者在供應鏈中扮演不同角色,如供應商和分銷商,他們之間達成的協議可能涉及技術或產品的共享、聯合抵制交易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十三條,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禁止達成以下壟斷協議:
1. 固定或變更商品價格;
2. 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銷售數量;
3. 分割銷售市場或原材料采購市場;
4. 限制購買新技術、新設備或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5. 聯合抵制交易;
6. 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壟斷協議的構成要件包括:
1. 主體要件:協議或協同行為由多個獨立主體構成,這些主體包括經營者、行業協會、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2. 客觀要件:經營者之間存在共同或協同一致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表現為書面協議、企業團體決定、或共同的外在行為,其結果是排除或限制競爭。
3. 主觀要件:經營者之間存在通謀或主觀故意,即他們有意識地謀求限制競爭,以實現超額利益。
4. 客體要件:經營者之間的行為侵害了我國法律保護的市場公平競爭關系,損害了經濟效率、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