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公文分析

條例公文分析

發布時間: 2025-08-02 02:40:55

㈠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的公文文種

法律分析:第八條公文種類主要有:(一)決議。(二)決定。(三)命令(令)(四)公報。(五)公告。(六)通告。(七)意見。(八)通知。(九)通報。(十)報告。(十一)請示。(十二)批復。(十三)議案。(十四)函。(十五)紀要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

第三條 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公布法規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條 公文處理工作是指公文擬制、辦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條 公文處理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准確規范、精簡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則。

第六條 各級黨政機關應當高度重視公文處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隊伍建設,設立文秘部門或者由專人負責公文處理工作。

㈡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法律分析:《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2年4月16日印發,自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

法律依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了適應中國共產黨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以下簡稱黨政機關)工作需要,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制定本條例。

㈢ 簡析公文處理法規中「一般」的應用

簡析公文處理法規中「一般」的應用

作者/張維功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 (以下簡稱《格式》)已實施一年多了。學界對《條例》和《格式》做了詳細介紹、多方位研究,解讀細致而充分。筆者試就上述兩部公文法規中「一般」一詞的使用情況作一剖析,以求教於方家。

一、 「一般」在漢語語境中的意義

「一般」在漢語中的意義主要有:一樣,同樣;一種;普通;通常。

表「一樣,同樣」之意時,表示所描述事物之間具有相同的特徵,如他哥倆長得一般高。

表「一種」之意時,表示所描述事情具有類型的意義,如別有一般滋味。

表「普通」之意時,表示所描述事物的程度,有基本、平常之意,如一般性、一般化。

表「通常」之意時,表示所描述事物正常情況下的狀況,意指所表述的事情還含有例外的特殊情況,如一般情況;一般地說,吃這種葯是很見效的。

公文法規在表述中使用「一般」,多是基於「一般」在表「通常」之意時所含有的例外特殊情況而考慮的。

二、《條例》中「一般」的運用,體現了夏活性與原則性的結合

《條例》中「一般」的使用有3處,分別在第9條、第14條、第32條,在闡述公文格式要素構成、越級行文、絕密級公文的復制與匯編問題時使用了這一詞語。

《條例》第9條規定: 「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

公文格式構成要素有18個,但不是每份公文都必備這18個要素。18個格式要素中,每份公文必備的要素只有9個,分別是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其他要素根據行文的方向、公文的涉密程度、公文辦理的時限要求、附件的有無、印章加蓋與否、文件是否需要抄送而相應有所變化。

《條例》第14條規定: 「行文關系根據隸屬關系和職權范圍確定。一般不得越級行文,特殊情況需要越級行文的,應當同時抄送被越過的機關。」

公文的正常行文方式是逐級行文,越級行文是基於特殊情況,如遇有重大突發事件,包括重大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災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治安事件等,主要是為了搶時間,不誤事。或是直接的上級機關亂作為或者違法違紀的,對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越級行文。

《條例》第32條規定: 「絕密級公文一般不得復制、匯編,確有工作需要的,應當經發文機關或者其上級機關批准。」

絕密級公文涉及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漏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條例》規定不得復制、匯編,但也考慮到了確有工作需要時的特別情況。

《條例》中「一般」的使用,都是基於例外的特殊情況而考慮的,雖用的少,卻真實反映了例外特殊的實際情況;用得得體,無損作為法規應具有的剛性,是表達的靈活性與原則性的有機結合。

三、《格式》中的「一般」,存在著過度使用的問題,有失作為國家標准應有的剛性

《格式》中「一般」的使用有20處,有19處是在對公文格式要素作具體規定時使用的,有1處是在表述「規范引用文件」時使用的,即「GB3101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用的是「一般」的「普通」之意。

19處涉及公文要素的規范中,用於格式要素字體字型大小的規范就有11處。

1.關於「字體字型大小」,《格式》規定, 「如無特殊說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號仿宋體字。特定情況可以作適當調整」。

2.關於「份號」,《格式》規定, 「如需標注份號;一般用6位3號阿拉伯數字」。

3.關於「密級和保密期限」,《格式》規定,「如需標注密級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號黑體字」。

4.關於「緊急程度」, 《格式》規定, 「如需標注緊急程度,一般用3號黑體字。」

5.關於「標題」,《格式》規定, 「一般用2號小標宋體字」。

6.關於「正文」,《格式》規定, 「一般用3號仿宋體字」。

7.關於「結構層次序數」, 《格式》規定,「文中結構層次序數依次可以用「一、」 「(一)」「1.」「(1)」標注;一般第一層用黑體字、第二層用楷體字、第三層和第四層用仿宋體字標注」。

8.關於「抄送機關」,《格式》規定, 「如有抄送機關,一般用4號仿宋體字」。

9.關於「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格式》規定, 「一般用4號仿宋體字」。

10.關於「頁碼」,《格式》規定, 「一般用4號半形宋體阿拉伯數字」。

11.關於「紀要格式中出席人名單」,《格式》規定, 「一般用3號黑體字」。

《格式》在規范這么多具體格式要素字體字型大小時使用「一般」,很難說都是基於例外特殊隋況的考慮,只能說是對例外特殊情況的濫用。上述1 1例中,只有第1例因為是從整體上對公文格式要素「字體字型大小」作規定,可以說是基於特殊情況的考慮,有其合理性,而其他10例是對具體格式要素字體字型大小的規范,再使用「一般」,筆者認為有損骼式》作為國家標准應有的剛性,建議在規定這些格式要素的字體字型大小時無須使用「一般」一詞。

此外,《格式》中其他8處使用「一般」的情況是:

1.關於「公文用紙的主要技術指標」,《格式》規定, 「公文用紙一般使用紙張定量為60g/m2~80g/m2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

2.關於「行數和字數」,《格式》規定,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個字,並撐滿版心。特定情況可以作適當調整」。

3.關於「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的'排列」, 橢式》規定, 「如需同時標注聯署發文機關名稱,一般應當將主辦機關名稱排列在前」。

4.關於「多個簽發人的簽署」,《格式》規定, 「如有多個簽發人,簽發人姓名按照發文機關的排列順序從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勻編排,一般每行排兩個姓名」。

5.關於「成文日期」,《格式》規定,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編排」。

6.關於「發文機關署名」, 《格式》規定,「單一機關行文時,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為准居中編排發文機關署名」。

7.聯合行文時,一般將各發文機關署名按照發文機關順序整齊排列在相應位置。

8.簽名章一般用紅色。

上述8例中,第1例是對公文用紙主要技術指標的規定,是從整體上說的。各機關在公文用紙上很難統一一種規格,存在例外的特殊情況,不能做剛性的硬性規定。第2例是對公文每面所排行數和每行字數的規定,也是從整體上說的。公文首頁必須顯示正文,當公文排版後所剩空白處不能容下印章或簽發人簽名章、成文日期時,可以採取調整行距、字距的辦法解決,為此對公文每面所排行數和每行所排字數用「一般」表述就較為得體。

第5例是對成文日期標注的規定,因《格式》對加蓋公章的公文和不加蓋公章的公文成文日期的規定不一樣,此處用「一般」也較為適宜。

第8例是對簽名章用色的規定,考慮機關負責人個性差異,不作硬性規定也有其合理性。

第7例是對聯合行文發文機關署名按發文機關順序排列的規定,使用「一般」表述,也反映了公文處理的實際情況,各機關不必在署名的排名先後上過於較真。

第3例是對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排列的具體規定。因絛例》規定, 「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 《格式》此處使用「一般應當將主辦機關名稱排列在前」的表述,出現例外特殊情況,勢必會造成發文機關標志與發文字型大小不匹配的問題,這樣的表述就不夠嚴謹。

第4例,多人簽發時每行排兩人,既然這樣具體規定,就不應有什麼例外。第6例,單一機關行文時,發文機關署名在成文日期之上的位置關系是約定俗成的,沒有特別的例外情況。建議這兩處不用「一般」來表述。

與《條例》相比而言, 《格式》在對各格式要素作具體規定時,有的的確是基於特殊的例外情況考慮,反映了公文處理工作的實際,但不少並不是基於實際的特殊情況考慮,存在一定意義上對「一般」的過度使用,這些表述有損《格式》作為國家標准、法規應有的剛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公文法規在實際工作中的執行力。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管理學院)

㈣ 國辦頒發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比較2000年國辦頒發《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

一、公文處理的概念更加科學
《辦法》規定「公文處理是指公文的辦理、管理、整理(立卷)、歸檔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條例》中按照公文辦理的工作流程將公文辦理工作概括為「擬制、辦理、管理」三個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環節,簡潔明了,「擬制」包括了「起草、審核、簽發」三個環節(《辦法》中隸屬於發文辦理),同時將整理(立卷)、歸檔劃歸至公文辦理范疇。
二、公文的種類更加豐富
原《辦法》中規定公文種類為13種,新《條例》中規定公文種類為15種,增加了「決議」 (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和「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同時將「會議紀要」改為「紀要」。
三、公文要素做出了調整
《辦法》第三章第九條規定「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增加了「份號」、「發文機關署名」、「頁碼」,減少了「主題詞」。同時,對涉密文件、緊急公文、聯合行文、公文標題等有了明確的規定:涉密文件要標注份號,緊急公文標注「特急」「加急」,聯合發文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公文標題應標明發文機關,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可以不加蓋公章等。
四、行文規則上做了具體規定
《條例》中規定向上級機關行文「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並要提出傾向性意見;「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事項外,不得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公文,不得以本機關負責人名義向上級機關報送公文」;向下級機關行文也有明確的規定,「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本級黨委、政府授權,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門和單位不得向下級黨委、政府發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級黨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經政府審批的具體事項,經政府同意後可以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文,文中須註明已經政府同意」、「黨委、政府的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行文」。
五、文件簽發程序更加規范
《條例》規定「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發」(《辦法》只對上行文作此規定),「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黨委、政府授權制發的公文,由受權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發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簽發」。
六、公文辦理環節更加簡明
收文辦理環節增加了「承辦」和「傳閱」環節,對「承辦」和「傳閱」環節也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發文辦理環節減少為四個,將「起草」、「審核」、「簽發」環節劃歸到「公文擬制」部分了,「用印」劃分到「印製」部分了。
七、公文管理環節更加嚴格
第七章第二十九條規定「黨政機關公文由文秘部門或者專人統一管理。設立黨委(黨組)的縣級以上單位應當建立機要保密室和機要閱文室,並按照有關保密規定配備工作人員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設施設備」,第三十二條對「復制、匯編機密級、秘密級公文」也做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
對照兩辦的《條例》檢查工文辦理過程中的格式和辦理環節,「公務員考試之路」新浪博客博主上海劉源老師還發現有很多與新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疏理之後發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九個方面,提請公考考生注意:
1、明確密級及保密期限。經過定密程序定為秘密文件的,應當在文件上標注密級及保密期限,規范用語為「絕密」「機密」「秘密」。
2、明確緊急程度。有時審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安排布署工作發文時,要在文件上標明緊急程度,文件上的規范用語應標注「特急」「加急」,電報上的規范用語應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3、規范發文標志。《條例》中規定發文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對於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應有一個統一規定,是用發文機關全稱,還是用規范化簡稱加「文件」兩字,必須統一。有時用發文機關全稱,有時用簡稱加「文件」兩字,讓人犯疑。
4、落實簽發人。在《條例》中文件格式部分對「簽發人」有明確的要求:重要公文和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5、規範文件標題。文件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在工作實務中,有時由於文件標題太長,文件上又有發文標志,往往在標題中忽略了發文機關名稱,亟需規范。
6、規範文件落款。在《條例》第三章文件格式部分中,增加了「發文機關署名」的內容(「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在現實中因為要加蓋單位公章,或文件頭上已有發文標志,往往只署發文日期,沒署發文機關,亟需改正。
7、規范成文日期。按照《條例》中的規定「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8、刪除主題詞一欄。在公文的要素上,《條例》中減少了「主題詞」的內容,在以後制文時就需刪除這一欄內容,同時還規范抄送機關和印發機關及印發日期: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9、嚴格上行文的報送程序: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屬於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直接報送上級主管部門。
至於文件的字體、字型大小、版式等,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執行。

㈤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的公文種類的是

法律分析:國黨政機關公文共有15種,分別為:決議、決定、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

法律依據:《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第八條 公文種類主要有:(一)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二)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三)命令(令)。適用於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四)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五)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六)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七)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八)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九)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況。(十)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回復上級機關的詢問。(十一)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十二)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十三)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十四)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十五)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中關於侵權行為的 發布:2025-08-11 15:08:56 瀏覽:481
昭通法治網 發布:2025-08-11 14:57:42 瀏覽:729
法官入企業 發布:2025-08-11 14:57:27 瀏覽:714
北京知產法院法官工資 發布:2025-08-11 14:57:24 瀏覽:498
海商法概念 發布:2025-08-11 14:45:41 瀏覽:436
行政法制建設 發布:2025-08-11 14:37:42 瀏覽:117
職業道德調查問卷 發布:2025-08-11 14:30:43 瀏覽:843
勞動法職工腦血栓無法上班 發布:2025-08-11 14:26:52 瀏覽:671
大律師宣東 發布:2025-08-11 14:20:46 瀏覽:565
婚姻法怎麼算全款買房 發布:2025-08-11 14:18:18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