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5
㈠ 貴州省計劃生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夫妻雙方有依法生育和不生育的權利,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第四條實行計劃生育,堅持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措施;堅持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與幫助群眾勤勞致富相結合、與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著重抓好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計劃生育工作的領導,負責組織本條例的實施。在國家人口總體規劃指導下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發展規劃,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把計劃生育工作作為考核主要領導人政績的重要內容。
各級人民政府應把計劃生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增加對計劃生育事業的投入。鄉統籌費中應安排適當比例作為計劃生育經費。第二章管理第六條省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計劃生育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管理本轄區的計劃生育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受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委託負責所在地村(居)民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可設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員,村民小組可設育齡婦女組長和計劃生育中心戶戶長,協助村(居)民委員會開展計劃生育的具體管理和服務工作。第八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共同開展優生優育、節育技術、生殖健康服務和計劃生育知識的宣傳教育等工作。
民政部門應結合婚姻登記進行晚婚、晚育和節育的宣傳教育,並做好與計劃生育有關的社會救濟工作。
公安、計劃、財政、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行政部門、社會團體、新聞單位和其他企事業單位應結合各自的職責,支持和配合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第九條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實行主要領導人負責制,並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和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監督。第十條農民和城鎮居民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由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
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以及從事其他各類經營活動人員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由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積極協助。第十一條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實行綜合治理,由政府統一領導,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流出地和流入地各負其責,以流入地管理為主。第十二條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必須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虛報、瞞報、偽造、篡改和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第三章生育調節第十三條提倡和鼓勵晚婚、晚育。晚婚指按法定婚齡推遲3年以上的初婚;晚育指已婚婦女24周歲以上或晚婚後懷孕生育第一個子女。
推行和鼓勵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子女。第十四條公民依法結婚後要求生育的,憑《結婚證》辦理《計劃生育證》。第十五條夫妻雙方或一方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城鎮居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第一個子女為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二)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
(三)夫妻結婚5年以上,因患不孕症,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經治癒要求生育的;
(四)一方或者雙方是再婚的夫妻,一方生育過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子女的。第十六條夫妻雙方是農民,除適用第十五條規定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
(二)夫妻雙方或一方是少數民族的;
(三)男到獨生女無兒戶家結婚落戶的。第十七條夫妻雙方都是少數民族的農民,兩個子女中有一個為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第十八條夫妻雙方或一方是歸國華僑或台灣、香港、澳門同胞以及涉外婚姻的生育,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㈡ 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該法規已被修訂,現行的是《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五十二條 國家機關版工作權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晚婚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晚育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女方增加產假30天,男方享受護理假7天;在產假期間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增加產假90天;接受節育手術的,按照規定享受休假。在享受以上規定假期間的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變,不影響考勤、考核和晉級、晉職、提薪。
農民晚婚的,免除夫妻雙方1年的農村義務工;晚育的,免除產婦1年的農村義務工。
勞動法62條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第8條規定"女職工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休假15天。
故國家法定產假為90天,根據《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享受產假應為90+30+90=210天,晚婚的是婚假,不算產假.
畢節地區的計劃生育條例相對於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是下位法,與省一級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自然是無效的,這問題可以向制定該條例的機關的上級機關反映該情況,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過在實踐中成功的例子很少。
㈢ 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第四條實行計劃生育,堅持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措施;堅持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與幫助群眾勤勞致富相結合、與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著重抓好與新階段扶貧開發相結合。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梁散領導,負責組織本條例的實施。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把計劃生育工作作為考核主要領導人政績的重要內容。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增加對計劃生育事業的投入,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並予以保障。對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給予重點扶持。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安排經費,保證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受法律保護。第七條省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全省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有突出成績或者特殊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與管理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人口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和年度人口計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人口發展規劃和年度人口計劃,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貫徹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可以滾渣州配備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人員,村民小組可以設育齡婦女組長和計劃生育中心戶戶長,協助村(居)民委員會開展計劃生育的具體管理和服務工作;育齡婦女組長和計劃生育中心戶戶長由村民推選。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府負責、部門配合、群眾參與的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工作機制,明確專(兼)職人員,實施綜合治理過程評估和責任考核。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規劃,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干預防治網路,加強出生缺陷干預能力建設,實施出生缺陷干預。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落實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制度,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第十四條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機構和服務網路,配備必要的計劃生育專(兼)職人員,實行以現居住地為主的目標管理雙向考核。有關部門為流動人口辦理經商、務工、購房、社會保障等手續時,應當與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互通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聘用育齡流動人口或者將房屋出租(借)給育齡流動人口的,應當大蔽及時報告當地村(居)民委員會,並配合做好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第十五條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向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如實提供服務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相關信息,協助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第十六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實行主要領導人負責制,並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及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檢查、監督。
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職責,並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考核。
㈣ 2015年9月25日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你好: 《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七十條規定,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專條例規定,不履行屬計劃生育管理職責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給予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這條規定的行政處分要結合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因為《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是專對計劃生育方面的地方法規,不能規定處分種類,得引用其他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比如: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條第(四)項規定,有其他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行為,給予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負有監督本單位職工落實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的責任和權利,不作為就是一種玩忽職守行為。如果沒有效管理職工導致超生,會有可能受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