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台公證法規
① 如果台北遠房表親去逝,大陸人民對繼承台灣遺產有什麼相關規定
大陸人民辦理繼承台灣居民在台灣的遺產的相關內容:
一、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根據大陸法律有關規定及台灣地區有關法規,繼承台灣地區居民在台灣遺產的法定繼承人范圍如下:
1、配偶為任一順序繼承人。
2、第一順序繼承人為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子女(含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及胎兒)、孫子女、曾孫子女等,以親等近者為先,可代位繼承。
3、第二順序繼承人為父母(含生父母、養父母等)。
4、第三順序繼承人為兄弟姐妹(含同父母兄弟姐妹、同父異母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等)。
5、第四順序繼承人為祖父母、外祖父母。
大陸居民須符合上述繼承人范圍方可申請辦理繼承其在台灣親屬在台灣的遺產。
二、繼承時效:
根據台灣地區《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規定,大陸居民繼承台灣親屬在台遺產,應於繼承開始起3年內向被繼承人住所地的法院申請,但1992年9月18日以前死亡的現役或退除役人員的遺產繼承時效,不在此范圍。
三、繼承數額:
根據台灣地區《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規定,大陸居民依法繼承其台灣親屬在台遺產的,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能超過200萬新台幣。如遺產中有不動產的,則將大陸繼承人應得部分折算為價額繼承,但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的不動產除外。
四、申辦繼承在台遺產程序:
大陸居民在獲知自己有合法的繼承權時,首先應到繼承人戶籍所在地的能辦理涉台公證的公證部門辦理相關的公證,而後再向台灣有關部門申辦。
五、辦理涉台遺產繼承所需公證書:
1、親屬關系公證書,即證明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親屬關系的公證文書。
2、委託書公證書,即繼承人委託為其在台灣申辦遺產的台灣的機構或個人的公證文書。
另其它公證書如死亡證明公證書、婚姻狀況公證書等需根據實際情況由公證機關要求而定。
大陸繼承人在完成上述公證書辦理後,將公證書的正本寄給台灣的受託人,公證書副本由公證部門寄往台灣海基會,正副本核對無誤後,台灣受託人方可向台灣有關部門申領遺產繼承。
六、大陸繼承人在辦理涉台遺產繼承時,應特別注意如下事項:
1、目前,由於大陸繼承人一般不能親自去台領取其親屬在台灣的遺產,因此需委託台灣的機構或個人為其在台灣申領遺產繼承。
2、為保證大陸繼承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大陸繼承人在選擇台灣受託人時應當極其慎重,以保證親屬遺產的順利繼承和調回。
大陸繼承人如未有合適的台灣受託人或有其它問題時,可向台灣事務法律咨詢中心咨詢或委託其推薦可靠的台灣受託人。
② 我買房需要開單身證明,可是國家規定不給開了,我該怎麼辦
買房已經不需要開單身證明。
民政部發布通知,除對涉台公證事項和涉9國的公證事項外,今後各地民政部門不再向任何部門和個人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
這意味著,以後入職、購房等,都不再需要提交「單身證明」了。民政部制發的《關於進一步規范(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到,該政策出台經與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銀監會協商,是簡政放權、方便群眾辦事創業之舉。
(2)涉台公證法規擴展閱讀:
《民政部關於進一步規范(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相關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為了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方便群眾辦事創業的有關要求,經與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銀監會協商,現就進一步規范(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自文件發布之日起,除對涉台和本通知附加所列清單中已列出國家的公證事項仍可繼續出具證明外,各地民政部門不再向任何部門和個人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
各地民政部門在出具證明時,應當根據當事人所涉事項,在出具證明中註明「本證明僅限於XXX(申請人)辦理赴XX國家(或者台灣地區)的XX公證事項使用,用於其他事項無效。」
二、各地要高度重視婚姻登記信息化建設工作,確保按時完成《民政部關於加強婚姻登記信息化建設的通知》(民函【2013】183號)確定的各項任務。
省級民政部門要切實加大資金、人類投入,不斷完善本省(區、市)婚姻登記信息資料庫。各級婚姻登記機關要加快紙質歷史數據補錄工作進度,為有法律法規依據的部門核對當事人的婚姻登記記錄情況提供有力支撐。
三、做好政策落實和宣傳工作。各地要從轉變政府職能、方便群眾辦事創業和堅持依法行政的角度,統一思想認識、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此項工作落實到位。會同相關部門落實部門間信息核對的具體措施,使此項簡政放權的中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在辦事窗口(大廳)公告取消(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的性格規定,並通過多種渠道特別是微信、微博、互聯網等新媒體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③ 遺囑公證過的房產能不能直接過戶
遺囑公證過的房產不能直接過戶。必須要受益人拿著遺囑公證進行申請繼承,並且提交所有的相關材料,等到公證處審核通過了之後才能進行處理,這也是為了防止他人進行使用不合法的行為進行轉移。因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引起的房產轉移,按繼承程序辦理。因遺贈和遺贈扶養協議引起的房產轉移,按贈與程序辦理。
已購公房、涉外房產的轉移登記,繼承人應到市房產交易大廳申請,其他房產轉移登記在所產所在區房產交易大廳申請。辦理房產繼承公證事項,應在房產所在地公證機關申請辦理。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事實,證明法律行為和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並辦理與公證有關的其他法律事務。涉外、涉台港澳公證事務,應當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定的公證機構辦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十三條
公證機構辦理下列與公證相關的法律事務:
(一)清點、保管遺產,保管遺囑或者其他文書;
(二)封存樣品;
(三)代寫法律文書;
(四)法律咨詢;
(五)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調解公證事項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六)為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提供常年公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