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政策法規
㈠ 軍婚的規定
軍隊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規定
一、現役軍人在處理婚姻關繫上,應當模範遵守《婚姻法》,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未婚同居,不得發生婚外性關系。
軍隊提倡和鼓勵晚婚。男軍人二十五周歲、女軍人二十三周歲以上初婚的為晚婚。
二、現役軍人應當慎重地選擇戀愛對象,軍官和文職幹部確定戀愛關系後,應當主動向所在單位黨組織報告,由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對其戀愛對象進行政治審查。
三、現役軍人的配偶,應當是政治可靠、思想進步、品行端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艦艇、空勤人員和從事機密工作人員的配偶,還應當無復雜的社會關系。
現役軍人一律不準與外國公民結婚,原則上也不得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居民結婚。
現役軍人不得與雖具有中國國籍但居住在外國或港澳台地區從事或參與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活動的人員結婚;原則上也不得與此類人員的直系親屬結婚,但現役軍人戀愛對象本現實表現良好、政治上確無問題的可酌情允許結婚。
四、義務兵一律不準在部隊內部或駐地找對象,服現役期內不得結婚。
五、士官原則上不得在部隊駐地或本部隊內部找對象結婚。
孤兒、傷殘人員和個別年齡超過三十周歲回原籍找對象確有困難的士官,要求在部隊駐地找對象的,應當從嚴掌握,由軍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批准。
在邊疆國境縣(市)、沙漠區、國家劃定的邊遠地區中的三類地區和總部確定的一、二類島嶼部隊服役的個別中級以上士官,本人提出在部隊駐地找對象的,必須符合當地民族政策,由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與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協商同意,經師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批准,並簽訂轉業軍人就地安置協議書的,方可允許在部隊駐地找對象結婚。
六、軍隊院校生幹部學員,在校學習期間不得結婚。
七、軍隊管理的離退休幹部、從事機密工作的軍隊職工的結婚問題,按照對現役軍人的規定執行。
八、現役軍人申請結婚由部隊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負責審批。
營職、專業技術10級以下軍官和職級相當的文職幹部,士官,軍隊正式職工申請結婚的,由團級單位政治機關審批;團職、專業技術9級以上軍官和職級相當的文職幹部申請結婚的,由其所在單位的上一級政治機關審批;副大軍區職以上軍官申請結婚的,由總政治部審批。
九、現役軍人結婚須提前一個月向所在單位黨組織或政治機關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查同意後,填寫《申請結婚報告表》作為歸檔材料;由政治機關出具《婚姻狀況證明》,作為登記結婚的依據。
十、漢族軍人要求與習慣上不同漢族通婚的少數民族公民結婚,一般應說服雙方放棄此種婚姻。如雙方堅持結婚,並取得少數民族一方家長的同意,可允許結婚。
十一、現役軍人離婚,應當嚴肅慎重,不得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軍隊的紀律,不違背社會公德。
雙方均為現役軍人,雙方自願離婚或一方要求離婚的,當事人所在部隊領導或政治機關應當進行調解;調解無效,並符合《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條件的,由政治機關出具證明後,方可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或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配偶是地方人員,軍人一方要求離婚的,所在部隊政治機關領導應當視情進行調解;符合《婚姻法》規定的離婚條件,並經對方同意,政治機關方可出具證明同意離婚;如軍人一方堅持離婚,對方堅決不同意離婚的,部隊可商請對方所在單位或地方有關部門進行調解,調解無效的,政治機關出具證明,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配偶是地方人員,配偶一方要求離婚,軍人一方同意離婚的,政治機關可出具證明同意離婚;軍人一方不同意離婚的,政治機關不得出具證明,但經政治機關查實軍人一方確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十二、現役軍人申請離婚的審批程序、許可權與申請結婚的相同。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出具同意離婚的證明時,應要求離婚雙方簽字或提供本人書面意見。申請再婚、復婚的,須持離婚證件。
十三、軍隊各級黨組織和政治機關負有管理本單位軍人婚姻的責任。對軍人結婚、離婚有審查、調解和出具證明等權利和義務。對有弄虛作假、欺騙組織以及其他違反本規定行為的,應教育批評,督促改正;情節嚴重的,視情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對軍人的婚姻糾紛,軍隊各級法律服務部門和律師應及時提供法律服務,積極維護軍人合法權益。對破壞軍婚構成犯罪的行為人,軍隊有關部門應協助地方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四、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和總參謀部、總裝備部政治部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從事機密工作人員婚姻管理的實施細則,並報總政治部備案。
十五、本規定適用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十六、本規定由總政治部組織部負責解釋,自2001年11月9日起施行。1980年12月29日下發的《總政治部關於軍隊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暫行規定》即行廢止。
㈡ 現役軍官退役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妥善地安置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喪失了工作能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二條現役軍官符合下列條例之一的,可以退休:
(一)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的規定,服滿現役,年滿55周歲以上的;
(二)因為積勞成疾、身體衰弱、因公負傷身體殘廢,不能繼續擔任實際工作,又不能回到生產中去參加勞動的。
第三條現役軍官退休以後,發給生活費。
(一)因為年老、積勞成疾、身體衰弱退休的,生活費的標准如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入伍的,發給本人原薪金的全部;在抗日戰爭時期入伍的,大尉以上軍官發給本人原薪金的90%,上尉以下軍官發給本人原薪金的65%;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人伍的,發給本人原薪金的75%;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入伍,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發給本人原薪金的55%;沒有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發給本人原薪金的40%。
(二)因公負傷身體殘廢退休的,生活費的標准如下: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發給本人原薪金的80%;飲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發給本人原薪金的65%;因公負傷身體殘廢的退休軍官,如果同時具備兩項以上的退休條件,應當按照其中最高的生活費標准,發給生活費。
(三)對作戰、建軍有特殊貢獻的退休軍官,可以酌情提高其生活費,但是提高部分不得超過本人原薪金的15%,提高結果不得超過本人原薪金的100%。
(四)退休軍官在退休以前服現役滿15年以上的,生活費發至本人去世的時候為止;退休軍官在退休以前服現役不滿15年的,如果在退休以後健康狀況好轉或者恢復正常,主管機關可以根據情況減發或者停發其生活費,當地人民委員會應當安排他們參加適當的勞動或者工作。
第四條現役軍官退休的批准許可權,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的現役軍官退役的批准許可權執行。退休擾搏手續,由軍隊幹部部門辦理。
第五條退休軍官憑退休證明書,按月向所在縣、市人民委員會民政部門領取生活費。退休軍官的生活費,按照現役軍官的薪金(包括粗扮軍齡補助金在內,軍齡計算到現役軍官退休的那一年為止)標准,根據第三條的規定發給。
第六條現役軍官退休的時候,本人和他供養的直系親屬前往居住地點途中所需用的車船費、旅館費、行李搬運費和伙食補助費,都按照部隊的現行規定,由原單位發給。
第七條現役軍官退休的時候,由軍隊發給相當於本人兩個月薪金的安家補助費。現役軍官退休以後,如果沒有住宅,當地人民委員會應當幫助解決,房租費由本人自理。
第八條退休的大尉以上軍官,如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岩李灶抗日戰爭時期入伍的,當地人民委員會可以選擇其中威信較高的,酌情分配他們擔任各種榮譽職務。
第九條退休軍官本人在傷口復發或者患病的時候,可以到所在縣、市人民委員會衛生部門指定的醫院治療,並且享受與當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相同的公費醫療待遇。
第十條退休軍官去世以後,發給相當於本人一個月生活費的喪葬補助費;並且根據他供養的直屬親屬的多少,酌情一次發給相當於本人六至九個月的退休生活費,作為親屬撫恤費。
第十一條退休軍官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補助費、親屬撫恤費,全部由退休軍官居住地方的縣級民政部門另列預算支付。
第十二條現役軍官如果曾經參加過地方工作,在退休的時候,他們在地方的工作年限,可以按服現役年限計算。確定地方工作年限,應當按照「國務院關於處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職、退休時計算工作年限的暫時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過去由國家供養的軍隊幹部,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一律按照本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十五條本規定的實施細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制定發布施行。
法律依據: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退役士兵,是指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規定退出現役的義務兵和士官。
第三條國家建立以扶持就業為主,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士兵。退役士兵安置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
第四條全社會應當尊重、優待退役士兵,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義務,在招收錄用工作人員或者聘用職工時,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招收錄用退役士兵。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單位,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優惠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
第二十一條
對退役的軍官,國家採取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等方式妥善安置。以退休方式移交人民政府安置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按照國家保障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做好服務管理工作,保障其待遇。以轉業方式安置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根據其德才條件以及服現役期間的職務、等級、所做貢獻、專長等和工作需要安排工作崗位,確定相應的職務職級。服現役滿規定年限,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月領取退役金。以復員方式安置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領取復員費。
第四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普惠與優待疊加的原則,在保障退役軍人享受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務基礎上,結合服現役期間所做貢獻和各地實際情況給予優待。
對參戰退役軍人,應當提高優待標准。
第四十九條國家逐步消除退役軍人撫恤優待制度城鄉差異、縮小地區差異,建立統籌平衡的撫恤優待量化標准體系。
《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擔任師級領導職務或者擔任團級領導職務且任職滿最低年限的軍隊轉業幹部,一般安排相應的領導職務。接收師、團級職務軍隊轉業幹部人數較多、安排領導職務確有困難的地區,可以安排相應的非領導職務。
《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軍隊轉業幹部安置的軍事行政法規。2001年1月1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製定。分為總則,轉業安置計劃,安置地點,工作分配與就業,待遇,培訓,社會保障,家屬安置,安置經費,管理與監督,附則。共11章70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六十四條:軍人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齡,退出現役後與所在單位工作年限累計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