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員軍人憮恤條例
① 河南省《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國務院《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復員退伍軍人、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統稱優撫對象),依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享受撫恤和優待。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家屬是指軍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軍人生活的十八周歲以下的弟妹和軍人自幼曾依靠其撫養長大現在又必須依靠軍人生活的其他親屬。第四條軍人撫恤優待工作實行國家、社會、群眾三結合的制度,保障軍人撫恤優待與我省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使撫恤優待標准與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第五條我省境內的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應當依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履行各自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第六條省民政廳主管全省的軍人撫恤優待工作,市(地)、縣(市、區)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的軍人撫恤優待工作。
在撫恤優待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死亡撫恤第七條現役軍人死亡,根據死亡性質確定為:革命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
確定革命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具體條件和審批許可權,按照民政部有關規定執行。
退出現役的革命傷殘軍人死亡,應確定為因公犧牲軍人的,由市(地)民政部門審批。
《條例》公布實施前犧牲,符合民政部有關規定,申請追認革命烈士的,應報經省人民政府審批。第八條死亡軍人家屬戶口所在地的縣(市、區)民政部門,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或省人民政府的《革命烈士通知書》,換發《革命烈士證明書》,辦理撫恤手續,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因公犧牲軍人證明書》、《病故軍人證明書》,辦理撫恤手續。對不符合規定的,民政部門不予辦理撫恤登記。第九條現役軍人死亡,根據死亡性質和本人死亡時的工資收入,由其持證明書的家屬戶口所在縣(市、區)的民政部門發給一次性撫恤金,具體標准按民政部、財政部有關規定執行。本辦法施行以前死亡的軍人,執行其死亡時規定的一次性撫恤金標准。
義務兵和月工資低於正排職軍官工資標準的其他軍人(包括志願兵、專業軍士、軍士長、取得軍籍的軍隊院校學員)死亡時,按正排職軍官的工資標准計發一次性撫恤金。第十條《革命烈士證明書》、《因公犧牲軍人證明書》、《病故軍人證明書》和一次性撫恤金,應按下列順序發給死亡軍人家屬:
(一)有父母(或撫養人,下同)無配偶的,發給父母;
(二)有配偶無父母的發給配偶;
(三)有父母又有配偶的,可以由家屬自行商定;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證明書發給父母,一次性撫恤金各發50%;
(四)沒有父母、配偶的,發給子女;
(五)沒有父母、配偶、子女的,發給未滿18周歲的弟妹。第十一條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的現役軍人死亡,一次性撫恤金分別按下列比例增發:
(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或者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榮譽稱號的,增發35%;
(二)被軍區(方面軍)授予榮譽稱號的,增發30%;
(三)立一等功的,增發25%;
(四)立二等功的,增發15%;
(五)立三等功的,增發5%。
多次立功和被授予榮譽稱號的,按其中最高的增發比例計算,不得累計折算。
在服役期間立功或被授予榮譽稱號,但在退出現役後死亡的,不再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第十二條革命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家屬,符合規定的條件,經其戶口所在縣(市、區)民政部門審核批准,享受定期撫恤金。
前款軍人家屬是孤老或孤兒的,定期撫恤金按規定的標准增發20%。
革命烈士家屬已經享受革命烈士生前所在單位遺屬生活補助費的,不另享受定期撫恤金。第十三條定期撫恤金的具體標准,由省民政廳、財政廳根據民政部、財政部制定的基本標准,結合我省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情況確定。第十四條領取定期撫恤金的優撫對象戶口遷移時,應同時辦理定期撫恤金轉移手續,並由戶口遷出地的民政部門負責發給當年的定期撫恤金;戶口遷入地的民政部門應憑轉移手續,按本地規定的定期撫恤金標准,從第二年一月起開始發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