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法規定法律責任分為
法律分析:追究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的形式有3種,即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在現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中,《安全生產法》採用的法律責任形式最全,設定的處罰種類最多,實施處罰的力度(罰款幅度除外)最大。它是指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由有關人民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機關依法對其實施行政處罰的一種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八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並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九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被派遣勞動者、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照規定如實告知有關的安全生產事項的;(四)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的;(五)未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如實記錄或者未向從業人員通報的;(六)未按照規定製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定期組織演練的;(七)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的。
第一百條 生產經營單位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單處或者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承包方、承租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生產經營單位未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或者未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統一協調、管理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
2.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有三種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如下:
1、民事責任,因違法生產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承擔槐慧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未按照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生產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安全主管部門將會對單位及主管人員進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將會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指帆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生產與安全的關系中,一切以安全為重,安全必須排在第一位。必須預先分析危險源,預測和評價危險、有害因素,掌握危險出現的規律和變化。
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將危險和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面履行安全唯明雹生產責任。
3. 安全生產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包括
安全生產法規定企業應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處理、承擔法律責任。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和刑事責任。
《安全生產法》是我國安全生產領域的基本法律,明確了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責任和法律責任。根據該法規定,企業應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處理、承擔法律責任。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三種: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其中,行政責任是最常見的形式,包括責令停產停業、罰款、吊銷許可證等。民事責任是指企業因安全生產問題導致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而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刑事責任則是指企業違反安全生產規定導致事故發生,涉嫌構成刑事犯罪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對於違反安全生產法規的企業,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機關也應當履行監管和執法職責,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為,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安全。
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應當如何履行法律責任?企業應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完善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標准、規程。企業應當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評估,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和宣傳,提升職工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企業應當積極履行法律責任,遵守安全生產法規,加強對工人的保護和管理,對違規企業及時進行處理,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責任。
安全生產是企業的基本義務,也是職工的基本權利。企業應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履行法定義務,加強管理和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政府和社會也應當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執法,切實保障職工的安全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安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八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並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九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宴敬鎮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被派遣勞動者、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照規定如實告知有關的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的;
(五)未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如實記錄或者未向從業人員通報的;
(六)未按照規定製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定期組織演練的;
(七)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的。
4. 安全生產法規定法律責任分哪三種
一、安全生產事故責任如何劃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生產經回營過程中發生安全事答故的,要對事故進行調查才能確定事故的責任,再依據調查結果對責任人進行處罰。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事故劃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業中毒的人數,也屬於重傷的范圍。
5.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有三種
法律分析:安全生產法的法律責任方式有三種:
1、民事責任,因違法生產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承擔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未按照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生產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安全主管部門將會對單位及主管人員進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將會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九十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6.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有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什麼責任
安全生產法律責任形式的幾個方面主要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安全生產法規定法律責任吧。
安全生產法律責任形式
(一)行政責任
它是指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由有關人民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機關依法對其實施行政處罰的一種法律責任。
《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四條規定"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決定;予以關閉的行政處罰由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給予拘留的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決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的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行政責任在追究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方式中運用最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九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被派遣勞動者、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照規定如實告知有關的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的;
(五)未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如實記錄或者未向從業人員通報的;
(六)未按照規定製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定期組織演練的;
(七)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的。
第八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並定期向社會公布。
7. 追究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有三種
法律分析: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可能面臨三種法律責任:1、民事責任,若違法行為導致他人人身傷害,需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2、行政責任,若違反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未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相關安全監管機構可對涉事企業和負責人施以行政處罰;3、刑事責任,在嚴重安全生產事故中,肇事者可能面臨刑事指控。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享有工傷保險外,還有權依法獲得額外的賠償;第十七條則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達標者不得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8.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有三種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三種形式: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行政責任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
1、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對所屬工作人員或者員工違紀違法行為進行的懲戒,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六個等級。例如,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如果具有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等法定情形,會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
2、行政處罰是指由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行為給予的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執照等。例如,企業如果存在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可能會被責令停產停業或者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
二、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造成民事損害,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法律強制其進行民事賠償的一種法律責任。民事賠償的范圍包括因事故導致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產生的賠償以及因環境污染導致的損失等。如果責任主體違反了安全生產法律規定,並導致他人受到損害,他們將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恢復原狀等。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給予刑罰的一種法律責任。這種法律責任是最嚴厲的,因為一旦被判定刑事責任,責任主體將面臨刑罰的懲罰,包括監禁、罰金等。例如,如果企業存在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相關責任人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劃分注意事項:
1、法律責任承擔方式
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情節不同,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不同。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是三種不同的法律責任承擔方式,需要根據違法行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承擔方式。
2、確保行政處罰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政責任是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中最常見的法律責任形式,其承擔方式包括警告、罰款、吊銷許可證、取締關閉等。在行政責任的追究過程中,需要遵循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確保行政處罰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確保賠償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民事責任主要是針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導致的民事損害進行賠償的一種法律責任形式。在民事責任的追究過程中,需要遵循公平、自願、誠信的原則,確保賠償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4、確保刑罰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刑事責任是對於嚴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形式。在刑事責任的追究過程中,需要遵循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確保刑罰的合法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