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合肥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Ⅰ 合肥市物業管理條例全文
合肥市物業管理條例全文的核心內容如下:
一、目的與適用范圍 目的:規范物業管理工作,保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合法權益。 適用范圍:適用於合肥市行政區域內的物業管理活動,涵蓋物業的維修、養護、管理,以及環境衛生和秩序的維護。
二、主管部門與職責 明確主管部門:條例明確了物業管理的主管部門及其職責。 協同實施:要求各部門協同合作,共同實施物業管理條例。
三、業主組織與運作 業主大會:規定了業主大會的成立條件、程序及職責。 業主委員會:明確了業主委員會的組成、運作規則及職責。
四、物業企業資質與服務 資質要求:物業企業需依法取得相應資質,方可從事物業管理活動。 專業服務:物業企業應提供專業服務,並接受業主及主管部門的監督。
五、物業管理招標投標 招標投標程序:規定了物業管理的招標投標程序,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六、物業管理服務規定 前期物業管理:對前期物業管理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規定。 物業管理服務內容:明確了物業管理服務應包含的具體內容。
七、物業使用與維修資金 物業使用規定:對物業的使用進行了規范,確保物業的安全、合理使用。 維修資金:規定了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及管理,保障物業的維修需求。
八、法律責任 處罰規定:對違反條例的行為,將依法進行處罰,以維護物業管理秩序。
九、實施日期 條例實施:本條例自2006年3月1日起實施。
請注意,以上僅為合肥市物業管理條例的核心內容概述,如需了解全文,請查閱官方發布的正式文件。
Ⅱ 合肥市物業管理若干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和《安徽省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及其監督管理。第三條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含開發區管委會確定的機構)負責本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建設、城管、人防、環保、公安、司法、工商、價格、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規定的實施工作。第四條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在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區域內業主大會成立和業主委員會換屆工作,協調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的關系,調解業主、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物業管理糾紛;其中,涉及重大糾紛的,由市、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調解。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定期處理物業管理問題工作機制;涉及十名以上業主聯名要求協調解決物業管理有關問題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處理。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做好與物業管理有關的工作。第五條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召開有關單位及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代表參加的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協調解決下列事項:
(一)業主委員會未依法履行職責;
(二)業主委員會未依法換屆;
(三)物業服務企業未依法退出和辦理交接手續;
(四)物業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發生的重大矛盾糾紛;
(五)其他需要協調解決的事項。第六條市、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物業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建立物業管理信息平台。第七條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與人民法院的溝通聯系,協助完善物業管理糾紛審理工作機制。第二章業主、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第八條房屋所有權人為業主。
已領取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所有權證上記載的房屋所有權人為業主;尚未進行房屋權屬登記,但基於建設、買賣、贈與、徵收補償等已經合法佔有該房屋的人,在物業管理活動中可以認定為業主。
業主對物業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為由不履行義務。第九條物業管理區域符合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條件的,建設單位應當在三十日內書面告知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並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
符合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條件的,縣(市)、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籌備業主大會書面申請後四十五日內,負責組織、指導成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籌備組。第十條首次業主大會會議籌備組組長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指定人員擔任;籌備組中業主代表的產生,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業主推薦。
籌備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其成員名單和工作職責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業主對籌備組成員有異議的,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建設單位和前期物業服務企業應當配合、協助籌備組開展工作。第十一條首次業主大會會議應當制定管理規約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批准業主委員會工作規則等。第十二條業主大會會議由業主委員會組織召開,並應當邀請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參加。第十三條業主大會上未參加表決業主的投票權數是否可以計入已表決的多數票數,由管理規約、臨時管理規約或者業主大會議事規則規定。
業主大會會議表決相關資料應當妥善保管。第十四條業主委員會一般由五至十一人的單數委員組成,任期一般為三年,可以連選連任,具體人數、任期由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確定。
業主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通過業主聯名推薦、業主自薦等方式產生。
業主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在業主委員會成員中推選產生。
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委員時,可以按照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規定同時選舉業主委員會候補委員。
Ⅲ 安徽省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新版全文及哪些變化
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解決老人上、下樓難的問題,今後,安徽省老舊住宅物業履行相關手續後,可以使用共有部分增設電梯。昨天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閉幕,通過了新修訂的《安徽省物業管理條例》,並將於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開發商承擔首次業主大會籌備經費
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吳斌介紹,據初步統計,截至去年9月份,安徽省實施物業管理項目9202個,召開了首次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只有2764個,不到三分之一。
為了解決首次業主大會召開難、業主委員會成立比例低的問題,條例規定,建設單位應當向鄉鎮、街道報送成立業主大會需要的文件資料,並承擔首次業主大會會議的籌備經費。
同時,規定業主主動籌備成立業主大會的,鄉鎮、街道應當加強指導,並參加籌備組;業主未及時召開首次業主大會的,由鄉鎮、街道組建籌備組。
小區可使用共有部分增設電梯
安徽省不少老舊小區並未安裝電梯,這給很多老年人帶來了出行上的困難。吳斌介紹,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解決老人上、下樓難的問題,條例對住宅物業增設電梯做出明確規定。
具體來說,住宅物業需要使用共有部分增設電梯等進行改造的,應當經本幢或本單元房屋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符合規劃、土地、建設、環境保護、消防管理等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並且依法辦理相關批准手續。
此外,條例明確,老舊住宅小區內的道路、照明、綠地及文化體育、安全防範、物業服務用房等配套建築及設施設備的改造建設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業主專有部分的設施設備改造支出,由業主承擔。
小區內禁止違規養寵物
條例明確,物業管理區域內禁止13種行為。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注意到,這些禁止行為除了擅自變動房屋承重結構、亂扔垃圾、損壞公共綠化、違反規定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規定外,還有兩項內容值得關注。
「違反規定飼養寵物被列入了禁止行為中。」吳斌介紹,在不少小區,違反規定飼養寵物的行為屢見不鮮,有些還造成了業主之間的糾紛甚至是傷害事件。
「違反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以及未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改變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用途也被列入了禁止行為中。」吳斌說。
據介紹,這一條款意味著不少小區內的經營行為或將得到規范。此前,小區內有不少住戶將住宅改成了餐館、美容院等經營場所,給鄰居帶來了困擾。條例做上述前置性規定,也是對小區業主改變建築物用途進行了限制。
條例明確,違反上述禁止性規定的,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制止無效的,應當及時報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依法制止或處理。
首次明確執法進小區
對於小區范圍內發生的事務,執法部門是否應該進入小區進行管理,安徽省此前並無明文規定。條例對有關部門進小區執法予以明確,並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在小區內公布聯系方式。
條例明確,縣級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公安、價格、工商、環保、衛生、城鄉規劃、園林等部門,應當加強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共秩序、治安消防、物業服務收費、環境衛生、房屋使用、小區綠化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建立違法行為投訴登記制度,並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顯著位置公布聯系方式,依法處理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違法行為。
有關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十五日內進行調查,並將調查或處理結果答復投訴人。
八種情形動用維修資金更簡便
專項維修資金的使用難備受社會關注。省住建廳副廳長陳揚年透露,安徽省專項維修資金目前已結存了200億元,結存資金較多的原因除了新建住宅小區較多的因素外,申請提取資金的條件、程序復雜也讓維修資金的使用並不容易。今後,這一情況將得到改善。
條例規定,發生危及安全的八種情形,可以直接申請使用專項維修資金:
屋面、外牆體防水損壞造成滲漏的;電梯故障危及人身安全的;消防設施損壞的;公共護(圍)欄破損嚴重,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樓體外立面有脫落風險的;專用排水設施因坍塌、堵塞、爆裂等造成功能障礙,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二次供水設施損壞的;其他危及房屋安全的情形。
條例明確,應急維修費用應當向業主公示,並從相關業主的專項維修資金分戶賬中按照專有面積分攤列支。
符合條件的較大小區可劃分為不同物業區域
「據我所知,合肥市有一個小區的人數達到了10萬人,小區規模過大,導致首次業主大會召開比較困難,在現實中是存在的。」吳斌介紹,條例關注到這一情況,對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分進行了規定。
條例規定,規模較大的住宅小區,且配套設施設備能夠分割、獨立使用的,可以劃定或者調整為不同的物業管理區域。
開發商不得拒絕出租未售車位
小區停車問題備受關注。條例明確,物業管理區域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本區域內業主的需要,其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租、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建設單位未出售或者未附贈的車位、車庫,應當公開;業主要求承租的,建設單位不得拒絕。
公共經營收益需單獨列賬
利用小區公共道路用於停放車輛,停車費收益到底歸誰?在小區電梯等共用設施設備上從事廣告經營,收益怎麼分配?上述問題是很多老百姓關心的事情。
條例明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將屬於業主共有的車輛停放費、公共經營收益單獨列賬。收益按照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大會授權的業主委員會決定、物業服務合同約定使用;沒有決定或者約定的,百分之七十納入專項維修資金,其餘部分用於補貼物業服務費以及業主委員會委員的補貼和執行秘書的酬金。
建立物業管理區域公共經營收益財務賬目定期審計和公示制度。
公共服務設施權屬有明確規定
條例明確,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
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屬於業主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