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職業條例
⑴ 浙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
《浙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是為了維護女職工的勞動權益,依法保護女職工在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法規,經浙江省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法律依據:
《浙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 第一條 為了維護女職工的勞動權益,依法保護女職工在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女職工勞動保護,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婦女平等就業,完善和落實生育保險政策,促進用人單位加強女職工勞動保護;支持、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女職工勞動保護監督管理職責。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衛生和計劃生育等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女職工勞動保護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工會、婦女組織依法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工會組織應當協助和督促本單位做好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女職工勞動保護制度,改善女職工勞動條件,對女職工開展勞動安全衛生知識、職業技能以及勞動保護相關法律知識的教育和培訓。鼓勵用人單位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等方式,做好女職工心理健康的宣傳和輔導。
第七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就業權利。 在勞動報酬方面,實行男女同工同酬。除法律、法規規定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用人單位在招錄人員、安排崗位或者裁減人員時,不得歧視婦女。
第八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一方訂立集體合同或者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的,應當明確女職工勞動保護的內容。參加集體合同或者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協商的勞動者一方代表中,應當有相應比例的女職工代表。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的,應當明確被派遣女職工勞動保護的內容。
第九條 用人單位不得在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中與女職工約定限制結婚、限制生育或者縮減產假等損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內容。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結婚、懷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資、限制其晉級、予以辭退、單方解除其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期滿而孕期、產期、哺乳期未滿的,除女職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的外,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應當順延至孕期、產期、哺乳期滿。
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執行國家有關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的規定。
第十一條 經本人提出,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經期女職工下列保護:
(一)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經期禁忌從事的勞動;
(二)經醫療機構證明患有重度痛經或者經量過多的,給予 1至 2 天的帶薪休息。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孕期女職工下列保護:
(一)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的,所需時間計入其勞動時間;
(二)實行勞動定額的,適當減少其勞動量;
(三)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對不能適應原勞動的,予以減輕其勞動量或者暫時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勞動;
(四)懷孕不滿 3 個月且妊娠反應嚴重,或者懷孕 7 個月以上的,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安排不少於 1 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不得延長其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
(五)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十三條 女職工有流產先兆、習慣性流產史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經醫療機構證明,本人提出休息的,用人單位應當予以適當安排。
第十四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 98 天,符合《浙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的,再增加 30 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 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 1 個嬰兒,增加產假 15 天。女職工懷孕不滿 4 個月流產的,享受產假 15 天;懷孕滿 4 個月流產的,享受產假 42 天。
第十五條 女職工產前檢查、生育或者流產產生的醫療費用,按照生育保險規定的項目和標准支付。 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十六條 女職工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產假天數享受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 生育津貼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准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用人單位不再支付產假期間工資。 生育津貼計發標准高於女職工產假前工資標準的,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差額部分;低於女職工產假前工資標準的,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對差額部分予以補足。女職工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標准支付其產假期間的工資。
第十七條 失業婦女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的,可以向設區的市、縣(市、區)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申請領取相當於本人 3 個月失業保險金的生育補助。未就業婦女的配偶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未就業婦女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
第十八條 女職工實施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皮下埋植術、絕育及復通等計劃生育手術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一定的假期。 計劃生育手術的醫療費用及休假期間生育津貼的支付,按照本辦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的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對哺乳未滿 1 周歲嬰兒的女職工,用人單位應當給予下列保護:
(一)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安排不少於 1 個小時的哺乳時間;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 1 個嬰兒,增加 1 個小時的哺乳時間;
(二)不得延長其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
(三)實行勞動定額的,適當減少其勞動量;
(四)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為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計入勞動時間。
第二十條 女職工人數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的需要,設置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女職工人數較多且存在用廁困難的,應當適當增加廁所數量或者提高女廁位的比例。
用人單位新建、擴建、改建生產工作用房時,應當按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的要求,設計、安裝女職工勞動保護設施。
第二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每年為女職工安排 1 次婦科常見病檢查;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女職工,還應當定期組織其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檢查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支付,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勞動生產特點,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在處理女職工性騷擾申訴時,應當依法保護女職工的個人隱私。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行政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用人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女職工可以依法投訴、舉報、申訴,依法向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申請調解、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女職工依法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衛生和計劃生育等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工會、婦女組織投訴、舉報、申訴的,收到投訴、舉報、申訴的部門或者組織應當依法及時調查、處理,或者在 3 個工作日內轉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或者組織。 調查、處理的結果應當及時告知女職工。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 2017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⑵ 山西省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的山西省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
(2015年7月30日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保護女職工在勞動中的安全與健康,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領導,採取措施保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將女職工勞動保護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用人單位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條 工會、婦女組織依法對用人單位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進行監督。
用人單位工會及女職工組織應當協助和督促本單位做好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
第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建立健全女職工勞動保護制度;
(二)為女職工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用品;
(三)對女職工進行安全生產、職業衛生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四)執行國家對女職工禁忌從事勞動范圍的規定,書面告知其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的崗位;
(五)採取相應措施保護夜班勞動的女職工在勞動場所中的安全;
(六)預防和制止對女職工的性騷擾。
第六條 用人單位與女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時,應當書面告知其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後果、職業防護措施和本單位女職工勞動保護制度。
用人單位不得在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中與女職工約定限制其結婚、生育等合法權益的內容;不得因女職工結婚、懷孕、休產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資、福利待遇,限制其晉級、評獎,或者單方與其解除勞動合同、聘用合同。
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期滿而孕期、產期、哺乳期未滿的,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應當順延至孕期、產期、哺乳期期滿。
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中,應當明確約定女職工勞動保護的內容。
第七條 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應當就女職工勞動保護事項與職工方開展集體協商,訂立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第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每年至少為女職工安排一次婦科檢查;可以集中安排乳腺、宮頸等專項檢查。
第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女職工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檢查檔案,如實告知其檢查結果。
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在職女職工每人每月發放不低於三十元的衛生費。所需費用,企業從職工福利費中列支;機關事業單位按現行財政負擔政策列入預算。
第十一條 經本人提出,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經期女職工下列保護:
(一)從事國家規定的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第三級以上體力勞動強度作業的,暫時安排其他合適工作;
(二)從事連續四個小時以上站立勞動的,安排二十分鍾工間休息;
(三)醫療機構證明患有痛經或者經量過多的,給予一至二日的休息。
第十二條 經本人提出,用人單位對已婚待孕女職工可以按照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予以保護。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孕期女職工下列保護:
(一)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
(二)經本人提出,不能適應原勞動崗位的,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崗位;
(三)需要休息的,經用人單位指定醫療機構證明,准予休息;
(四)對懷孕三個月以內和七個月以上的,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並每日安排一小時以上工間休息;有勞動定額的,減輕相應的勞動量;
(五)不得安排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十四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九十八日,其中產前可以休假十五日;難產的,增加產假十五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十五日;晚育或者產假期間採取長效節育措施的,享受本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假期。
女職工懷孕不滿三個月流產的,享受產假十五日;滿三個月不滿四個月流產的,享受產假三十日;滿四個月不滿七個月流產的,享受產假四十二日;滿七個月引產,符合國家生育規定的,享受產假九十八日。
第十五條 女職工產假期滿,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批准,可以請哺乳假至嬰兒滿一周歲,請假期間的待遇由雙方協商確定;產假期滿上班的,用人單位應當給予一至二周的適應時間。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哺乳未滿一周歲嬰兒的女職工下列保護:
(一)在每日勞動時間內安排一小時哺乳時間,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一個嬰兒每日增加一小時哺乳時間,哺乳時間不包括往返路途時間;
(二)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
(三)不得安排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十七條 嬰兒滿一周歲,經用人單位指定的醫療機構確診為體弱兒的,可以適當延長該女職工的哺乳期,但最長不超過六個月。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妥善解決從事流動性或者分散性工作的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等方面的困難。
有條件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需要,按照規定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
第十九條 經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確診為更年期綜合症的女職工,經治療效果仍不顯著,本人提出不能適應原勞動崗位的,用人單位應當安排其他適合的勞動崗位。
第二十條 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生育津貼,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未參加生育保險或欠繳生育保險費的女職工,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標准由用人單位支付。
女職工生育或者妊娠滿七個月引產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本單位上年度的職工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二的標准,一次性發給營養補助。
第二十一條 女職工生育或者流產的醫療費用,按照生育保險規定的項目和標准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未參加生育保險或欠繳生育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女職工因計劃生育實施節育、絕育或者復通手術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規定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未參加生育保險或欠繳生育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二十二條 失業前參加生育保險並連續繳費的女職工,在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生育醫療費用,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其記入社會保障守法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縣級以上地方工會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要求其改正,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改正;拒不改正的,縣級以上地方工會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並在處理完畢之日起十五日內將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不履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因履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無法解決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二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女職工可以依法投訴、舉報、申訴,依法向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申請調解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八條 有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監督檢查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本條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⑶ 北京女職工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實施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依據勞動部的解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女職工和個體工商戶僱用女工(以下統稱女職工)的勞動保護,均應全面執行《規定》和本規定。
第三條市勞動局是本市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主管機關;區、縣勞動局是本區、縣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主管機關。
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街道和鄉鎮企業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
各級衛生部門和工會、婦聯組織有權對《規定》和本規定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第四條單位應當根據《規定》和本規定,建立健全女職工勞動保護管理制度,逐步建設女職工衛生、保健、托幼等設施。
第五條單位應當根據懷孕女職工的具體情況核減其勞動定額。懷孕女職工依照醫務部門的要求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應當算作勞動時間,按出勤對待。
對懷孕7個月以上(含7個月)的女職工,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在勞動時間內適當安排休息時間,不得安排從當日22時至次日6時之間夜班勞動。對懷孕7個月以上(含7個月)的汽車、天車及各種客貨運輸車輛的女司機、女售票員、紡織擋車女工,應當暫時調離原崗位,安排其他不影響孕婦健康的勞動。
第六條女職工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女職工懷孕流產的,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妊娠不滿4個月的,產假為15天至30天;妊娠4個月以上的,產假為42天。
產假期間,工資照發。
第七條女職工哺乳(包括人工喂養)一周歲以內嬰兒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要求,安排其哺乳時間。
女職工哺乳嬰兒滿一周歲後,一般不得延長哺乳期。嬰兒身體特別虛弱的,經醫務部門證明,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延長哺乳期。哺乳期滿時正值夏季的,哺乳期可以延長1個月至2個月。
第八條女職工在休產假和哺乳假期間影響工資晉級的,在產假、哺乳假期滿後,經單位考核並試工合格的,應當予以晉級,補足晉級工資;經單位考核或試工不合格的,由單位安排適當的工作,保留原工資等級。
第九條單位應當建立女職工生理衛生保健制度,並與醫務部門聯系,定期為女職工進行婦科檢查。
女職工患痛經,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生產的,經醫務部門證明,可以在經期休息一天,算作勞動時間。
第十條經縣以上醫務部門確診患更年期綜合症的女工,不適合繼續從事原工作的,單位可以適當減輕其工作量或暫時安排其他適宜的工作。
第十一條女職工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應享受獎勵或違反有關計劃生育規定應予處罰的,其懷孕、生育期間的待遇,應按照計劃生育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女職工禁忌從事勞動的范圍和職業安全衛生標准,由市勞動保護監察機關根據《規定》和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第十三條本規定具體執行中的問題,由市勞動局負責解釋。
第十四條本規定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83年12月28日市人民政府轉發的市勞動局《北京市企業女工勞動保護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⑷ 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
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有很多,裡面有包含女性職工的各種福利政策,比如說生育假、產假等等類似的假期。
⑸ 護士條例實施時間
護士條例是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而制定的。2008年1月23日國務院第206次常務會議通過,2008年1月31日國務院令第517號公布,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最新護士條例全文包括總則、職業注冊、權利和義務、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法律責任、附則共六章三十五條。
第一條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第三條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護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
全社會應當尊重護士。
第四條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護士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⑹ 黑龍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保障其在勞動中的安全和健康,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及其女職工,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領導,將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納入婦女發展規劃,協調解決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進行管理、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職責組織、協調、指導和檢查女職工勞動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工會、婦女組織應當依法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宣傳有關女職工勞動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對用人單位遵守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第二章勞動保護第四條用人單位加強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明確負責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
(二)依法建立健全和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制度;
(三)為女職工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和保護措施、保護用品;
(四)對女職工進行勞動安全、職業衛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培訓;
(五)保護女職工在勞動場所中的安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工作特點,依法預防、制止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女職工實施的性騷擾。
女職工因工作關系受到性騷擾,向用人單位反映或者投訴的,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受理、調查處理或者移送有關機關,並依法保護女職工的個人隱私;有關組織和個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用人單位應當給予支持。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遵守國家關於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規定。
用人單位應當通過勞動合同、集體合同或者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以及其他書面形式告知女職工下列事項:
(一)本單位屬於女職工禁忌從事勞動范圍的崗位;
(二)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特殊待遇和崗位津貼;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告知女職工的其他事項。第七條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未實行男女同工同酬;
(二)除國家規定不適合女性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准;
(三)在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中與女職工約定限制其結婚、生育等合法權益的內容;
(四)因女職工結婚、懷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工資、福利待遇,限制聘任、晉職、晉級、評定專業技術職務,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聘用合同;
(五)歧視女職工的其他行為。第八條用人單位開展集體協商時,職工方代表中應當有女職工代表,女職工代表的比例應當與女職工在本單位職工中所佔比例相當。訂立的集體合同或者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應當明確女職工勞動保護內容。
被派遣職工中有女性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應當明確女職工勞動保護內容。第九條用人單位給予經期女職工保護,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不得安排從事國家規定的經期禁忌的勞動;
(二)對常年從事野外、室外流動性作業和其他生產作業的女職工,所在單位應當根據不同季節提供相應的保健或者保護用品;
(三)對於經醫療機構診斷患有痛經或者經量過多的女職工,給予一至二日的休假;
(四)對於連續站立勞動的女職工,每二小時安排其適當的工間休息;
(五)每月向女職工發放不低於三十五元的衛生費用或者相應價值的衛生用品。所需費用,企業從職工福利費中列支;機關事業單位按照現行經費渠道列入預算。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衛生費用標准應當進行相應調整。第十條用人單位給予孕期女職工保護,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安排從事國家規定的孕期禁忌的勞動;
(二)不適應原勞動崗位的女職工,經本人申請,應當減輕其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適合的崗位;
(三)懷孕不滿三個月和懷孕七個月以上的,經本人告知並出具醫療機構診斷,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並且每日給予一小時工間休息並計入勞動時間;有勞動定額的,適當減少勞動量;
(四)有流產先兆或者習慣性流產史的,根據醫療機構的診斷,應當安排保胎休息或者暫時調離不適應的崗位;
(五)在勞動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產前檢查的,所需檢查時間計入勞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