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殯葬法法規
Ⅰ 美國墓地管理
美國墓地管理歸屬於殯葬法制度下管理。
美國主要殯葬法律制度介紹
美國殯葬法律制度構成了美國殯葬法的主要框架。這些法律制度包括: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制度、殯葬行業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生前預約殯葬服務合同制度、殯葬服務基金制度,還有對違法行為的處罰以及有關殯葬服務設施的建設標准等法律制度。
(一)
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制度的內容和特點
1、
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制度的概念
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制度是指申請人依照法定程序,向管理機構提出經營殯葬服務的請求並根據法律規定提供相關的材料,在管理機構審核批准取得許可證後,申請人方可經營殯葬服務業務。
一個申請是否給予批准,首要的考慮因素就是該申請是否符合公眾利益。有的州將聽證作為許可審批的必經程序,就是為了以公開的形式讓公眾參與,更好地判斷所提申請是否有利於公眾利益。聽證程序還通常適用於對違法行為的調查過程,因為這涉及到是否延續殯葬工作者的執業資格或服務單位的經營資格。如華盛頓特區殯葬法規定:當以訴狀的形式向區長控告被告人違背了有關法律規定,那麼區長應該展開調查,並且,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應該依法並指定具體的時間和地點舉行聽證會。聽證會上要以傳票的方式來傳喚證人或要求提供有關證據。區長還應該受法律程序的約束做聽證會的見證人。如果被告人確實違背了有關規定,那麼區長可以拒絕向被告人頒發許可證,包括拒絕給被告人更換新的許可證或者可撤消或吊銷被告人的許可證。可見,重視對公眾利益的維護是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制度的基本出發點。
2、殯葬服務的范圍和許可種類
殯葬服務的范圍,概括地說,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安葬,以及為此而提供的各種儀式和服務。殯葬服務經營許可的確定,並不針對某項具體服務作出,而是對一類殯葬服務設施的經營作出,因而許可證的種類一般有:公墓經營許可;火葬場經營許可;殯儀館經營許可。
(1)殯儀館經營許可。包括對遺體的照管與處理,以及與遺體相關的典禮或儀式的協調;提供遺體埋葬或火化之前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和葬禮指導方面的服務。(2)墓地經營許可。指墓地所有者在墓地上提供的所有各項服務,包括墳墓的開啟與關閉、埋葬或挖掘遺體、提供臨時墓位作臨時存放、建造墓誌基座、提供相關工具器械和殯葬物品以及與骨灰安葬有關的服務。(3)火葬場經營許可。指火葬場所有者在火葬場提供的所有服務。
在許可形式上,採取了《許可證》的形式。《許可證》是從事殯葬服務經營活動的法律依據,一般都註明了許可機構的名稱、被許可主體的名稱、服務種類、有效期限、監督機構等內容。
3、殯葬服務的經營主體和管理主體
英美法系國家殯葬服務的經營主體呈現多樣性,個人、合夥人、商業性機構都可提出申請。經營許可注重服務種類的詳細界定和服務標準的統一,並不特別強調經營主體的統一。
殯葬服務經營主體資格的獲得,即取得殯葬服務機構經營許可證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殯葬服務機構負責人的執業資格條件。
這里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有關規定為例,可見一般:(1)
在本區開業主營殯葬業務,必須依法被授予了經營許可證,該許可證將被視為A級公共健康殯葬機構許可證。(2)任何個人都不能經營殯葬服務機構,除非此人是被授予了殯葬工作者許可證的個人。(3)任何公司、合作人或其它商業實體都不能被授權經營一個殯葬服務機構,除非:殯葬服務機構的一個所有者已經獲取了殯葬工作者許可證,並且商業實體已經指定了一個已經被授予了許可證的殯葬工作者(殯葬主管)負責人,此負責人應該負責殯葬服務機構的日常事務。被授予了經營殯葬服務許可證的公司、合作人或其它的商業實體必須遵守法律要求,在商業關系結束時,將免去「得到許可的殯葬工作者的所有者」的職位,或免去「得到許可的殯葬工作者」的職位。
在美國,由專門的地方管理機構,即各州政府設立的專門委員會負責火葬場、公墓及其他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和管理事宜。美國一部分州是由幾個專門委員會分別負責,也有一些州是由一個綜合的專門委員會統一負責殯葬事務。有的州由墓地委員會負責墓地和火葬場的管理事宜,殯葬服務委員會負責審核、頒發殯葬服務(包括屍體防腐)機構經營許可證。這些專門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是由各州參議院討論批准並由州長任命的,其他工作成員則由委員會聘任。這些專門機構與純粹的行政機關不同的是,其工作人員大多吸收的是殯葬業內的專業人員,這種管理方式體現了行政管理和行業自治管理的有機結合。
4、對經營許可的監管
經營許可的批准機構,除了對最初的申請許可進行審查外,也對殯葬服務機構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確保依法經營和保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維護公共秩序。監督管理權主要包括:(1)知情權。管理機構有權獲得經營者的經營資料和經營信息。(2)現場檢查權。管理機構可以派人進入現場進行例行的或即時的檢查,以確信法律得到執行。(3)調查取證權。對消費者控告的事項或者違法、違規的行為,進行調查、取證,以確定相關責任。(4)罰款權。對違法、違規的經營者予以罰金處罰。(5)執業資格注銷權。對違法、違規經營活動負有責任的人員注銷其執業資格或者限制其資格。(6)服務項目裁減權。對證明不適當的或違法的許可服務項目予以裁減。(7)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權。對有違法、違規或不正當經營活動的,可以暫扣經營許可證;對有嚴重違法情節的,可吊銷許可證。此外還有警告訓誡權和司法建議權。
監督管理是經營許可制度的關鍵,經營許可管理機構的基本職能就是監督,監督是經常性的,監督的對象是特定的,監督是依法進行的,監督與獎懲措施是密切聯系的。
監管處罰一般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還沒有得到許可,卻擅自以獲得許可的身份進行活動的各種情況的調查處罰。這是維護許可制度的權威性,保障依法獲得許可的經營主體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徑。二是對已經依法獲得許可的主體的監管處罰。這是監管處罰的主要方面。
為了避免監管權力被濫用,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利,還規定了較為完備的救濟制度。在作出處罰命令前,監管主體必須給予當事人聽證申辯的時間和機會。對於生效的處罰決定,當事人還可以依法進行申訴,直至獲得司法救濟。
歸納以上美國殯葬服務經營許可制度,其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殯葬服務設施的經營許可與(自然人)殯葬服務執業資格許可緊密結合,從業人員具有殯葬服務行業執業資格是獲得經營許可的必備條件;自然人申請經營殯葬服務時,則必須具有執業資格。
(2)將對殯葬服務經營機構的監督管理納入並貫穿到經營許可制度的每一個環節和全過程;重視殯葬服務經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確立了經營保證金、職業責任保險等制度,設立了完整、細密的處罰規則,突出了對公共利益和消費者權益的保障。
(3)許可的條件和程序體現了公共事務管理的公平性、公開性、公正性和效率性;許可的條件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和殯葬行業的具體特點,突出了對申請者資質的要求。建立了較完備和成熟的專業標准和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行業准入制度。
(4)注重對殯葬服務經營項目的許可,強調經營主體的資質和經營能力,而非強調經營主體身份地位法律性質的同一性。
(5)批准許可一般採取發放《許可證》的形式,適合對經營主體進行動態管理,有利於維護健康有序的殯葬服務市場秩序。
(6)
經營主體的多樣性與行業監督管理的動態性緊密聯系。經營主體的經營資格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行業監管機構往往會通過考核、處罰等手段隨時取消經營許可;行業的准入和准出渠道都是暢通的,而且准入和准出的措施都很細致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國家法制統一的內在要求。
(二)殯葬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美國的殯儀師是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並具有執業資格的高素質人員,其社會地位與醫生和律師一樣令人羨慕和尊敬。
從廣義上講,殯葬從業人員指所有從事與殯葬服務活動有關的人員。其中需要取得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主要包括:殯葬活動管理人員、殯葬設施經營人員、屍體防腐等殯葬技術人員、殯葬服務銷售人員、殯葬服務中介代理人員等。
在美國,殯葬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許可主要有:屍體防腐學徒的許可、屍體防腐員的許可、殯葬主管的許可、執業殯葬主管的許可、持證殯葬主管的許可。
美國各州政府都特別設有殯葬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的人員組成、任期、許可權職能都由法律明文規定,該專門委員會負責殯葬執業資格的注冊登記和監督管理,包括殯葬工作者資格的審批、注冊登記工作,審核並頒發殯葬工作者的執業資格許可證,監督、檢查殯葬工作者的職業行為,並對違法行為給予處罰,還負責安排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等。
只有依法取得執業資格許可證書,方可從事殯葬服務工作。有關條件的規定,如注冊為屍體防腐學徒的條件:(1)良好的道德品質;(2)受過中等教育;(3)受雇於一家殯葬服務單位。在申請時,需要提供該單位的注冊殯葬主管的姓名和注冊號,以及負責指導其學習的注冊屍體防腐員的基本情況;(4)支付法定費用;(5)有的州還要求申請人為本州居民,有的要求提供身體健康證明等。
嚴格的監督機制,是殯葬工作者執業資格制度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為保證殯葬行業與殯葬業務的較高水準,法律規定,對於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應定期進行再教育,並以此作為延續其許可證的必要條件。在美國,注冊屍體防腐員和注冊殯葬管理員者,應在規定的課程內,完成不少於5個面授課時的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課程或計劃應滿足下述標准:(1)課程或者計劃應由專門機構批准;(2)應有完善的課程大綱;(3)課程安排應由具備資格的教員作出;(4)面授課時數應由課程主辦人或注冊委員會決定。課程內容包括:(1)與喪葬有關的宗教習俗和傳統;(2)自然科學;(3)經營服務、成本和預算體系、數據處理;(4)預約服務;(5)屍體防腐處理技術;(6)殯葬法律法規;(7)殯葬服務咨詢;(8)銷售計劃;(9)衛生和傳染病控制等。
繼續教育對執業者個人的要求。主要包括:(1)保存繼續教育紀錄,保存時間也有明確規定。在美國為不少於四個連續注冊期限的時間。(2)證明自己已經完成所要求的繼續教育,在申報延續注冊時,提供所有相關證明。
實行執照的更新制度,是美國殯葬工作者執業資格制度的重要方面,就像行醫執照更新制度一樣,如果達不到要求,將不予更新執照。每個州都有監察機構,通過檢查的方式監督從業人員的行為是否符合其已取得的資格要求,同時還對他們從業的各種殯葬服務設施進行質量檢查。這意味著殯葬執業資格許可證不是終身的,需要持證者定期更換。
(三)生前預約殯葬服務合同制度的內容和特點
生前預約殯葬服務是殯葬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這項服務得以規范進行的是生前預約殯葬服務合同。
對生前預約殯葬服務合同這一概念,各國表述不同:英國稱為「預付款計劃」,加拿大安大略省稱為「預付款合同」,德國稱為「殯葬預先關心」,美國則稱為「預需殯葬合同,還細分為預需殯葬服務合同和預需葬禮安排合同兩種。盡管叫法不一,其實質內容卻基本相同,都是指當事人在生前對身後事提前做出的安排,即當事人依照自己的願意,就本人或他人去世後所需殯葬服務的種類、方式以及殯葬用品在生前做出安排,並與有資格提供服務和用品的殯葬服務經營者簽訂的合同。
生前預約合同的法律特徵:(1)合同的自願性。合同的訂立完全出於當事人的自願,購買方必須聲明訂立合同完全出於自願,沒有受到任何強制和干涉。(2)屬於要約合同。要約合同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一旦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法律規定這類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而且美國部分州法律規定使用未經核準的契約為非法行為。(3)對服務和物品提供者實行資格限制。提供服務者必須取得政府的特別許可,因此必須將殯葬服務經營許可證書編號在合同中予以載明。
Ⅱ 什麼是殯葬法
規范人世終點的法律
Ⅲ 《殯葬法》建議稿,誰有啊想參考一下,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法》專家建議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和依據]
為了規范殯葬設施、殯葬方式和殯葬活動的管理,保障死者的遺願以及公民對死者的追念願望的實現,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殯葬風俗習慣自由原則]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殯葬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三條 [殯葬原則]
殯葬管理應遵循節約土地,節能環保的原則。
第四條 [殯葬方針]
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方針,倡導環保型殯葬方式。
第五條 [公共利益原則]
殯葬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六條 [管理部門]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殯葬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與殯葬管理有關的工作。
第七條 [用詞定義]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埋葬:指將屍體埋入土中。
二、火化:指在特製的火化機內焚燒屍體。
三、遷葬:指將已經埋葬的屍體移往其他的墳墓埋葬,或者將已埋藏的骨灰移往其他的墳墓或者骨灰存放設施。
四、墳墓:指埋葬屍體或者埋藏骨灰的設施。
五、殯葬設施:指殯儀館、火化場、公墓及骨灰(骸)存放設施。
六、殯儀館:指供在埋葬或者火化之前,運送、冷藏、處理屍體及舉行殮、殯、奠、祭儀式的設施。
七、火化場:指供火化屍體或者骨骸的場所。
八、公墓:指供公眾埋葬屍體、埋藏骨灰(骸)的設施。
九、骨灰(骸)存放設施:指供存放骨灰(骸)的納骨堂(塔)、納骨牆或者其他形式的存放設施。
第二章 殯葬設施的設置和經營管理
第八條 [殯葬設施規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火化需要,制定建設殯儀館、火化場的數量、布局和規模的規劃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殯儀館、火化場經批准設立後,應當依法辦理事業單位登記。
第九條 [殯葬設施的性質]
殯儀館、火化場是分別提供遺體運送與冷藏、火化服務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
其他殯葬服務機構可以從事遺體運送、冷藏、火化服務以外的其他經營性殯葬服務。
第十條 [殯葬設施設立條件]
殯葬設施設立條件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工商管理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殯葬設施建設禁止區域]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五)其他不適宜建造的區域。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此類設施,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
第十二條 [埋葬、埋藏和火化的禁止地方]
埋葬以及骨灰(骸)的埋藏,不得在公墓以外的地方進行。
對我國有特殊貢獻的人,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批准,可以將其屍體或者骨灰(骸)埋葬或者埋藏到適宜之地而不受本條第一款的約束。
火化不得在火葬場以外的地方進行。
第十三條 [埋葬或者火化的禁止時間]
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死亡後二十四小時之內,不得埋葬或者火化。
第十四條 [死亡證明]
火化屍體應當向火化場提交死亡證明。死亡證明的式樣及其出具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公安部門制定。
第十五條 [死亡證明的查驗]
火化場火化屍體時,應當查驗死者的死亡證明,無死亡證明的,火化場不得火化。
第十六條 [火化檔案的建立和保存]
火化場應當建立火化屍體的檔案並應長期保存。
第十七條 [收費標准]
殯儀館、火葬場提供屍體運送、冷藏、火化服務,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收費。
具體收費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在國家規定的標准收費范圍內,按照不營利的原則制定。
第十八條 [城市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審批]
城市申請建設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應當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交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能夠證明其符合本法第十條規定條件的有關材料。受理申請的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有關材料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頒發許可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建設竣工後,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驗收。經驗收合格的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在依法進行工商登記後,方可從事營業活動。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變更許可事項的,應當申請變更許可。
第十九條 [農村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審批]
農村設置公墓或者骨灰(骸)存放設施的,應當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條 [其他經營性殯葬服務機構]
除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以外,其他經營性殯葬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企業登記條件,經工商登記後,可以從事除遺體運送、冷藏、火化、埋葬、埋藏、骨灰(骸)存放以外的其他殯葬服務活動。
第二十一條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服務程序]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憑用戶出具的死亡證明提供墓葬用地或者骨灰存放格位,不得向沒有出具死亡證明的人提供。
第二十二條 [公墓經營單位的用地義務]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遵守墓葬用地、骨灰存放格位面積和使用年限的規定。
墓葬用地、骨灰存放格位面積和使用年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三條 [城市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的收費]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收取墓葬用地費或者骨灰(骸)存放費。
具體收費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在國家規定的標准收費范圍內制定。
第二十四條 [農村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使用對象]
農村的公墓或者骨灰(骸)存放設施,供村民以及在本村出生且籍貫為本村的人使用,其他人員使用的,應當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五條 [禁止未經批準的掘墓]
不得任意掘墓,除非:
(一)出於司法程序的需要,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批准;
(二)出於遷葬的需要,經縣級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批准。
第二十六條 [接受義務]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在接受服務要求時,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不得拒絕。
第二十七條 [資料的備置和閱覽]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必須備置設計圖、帳簿及資料等。
前款規定的經營單位,在要求殯儀服務者、要求火化者、墓地使用人、骨灰(骸)收藏委託者以及其他與死者有關系的人提出前款規定的設計圖、帳簿及資料等的閱覽請求時,不得拒絕,並不得收取費用。經營單位可以依照閱覽人的要求,拷貝所需文件,可以酌收適當費用。
第二十八條 [報告義務]
火葬場、公墓經營單位,必須在每年第一季度內向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上一年度的火化或者埋葬情況。
第二十九條 [監督檢查]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認為有必要時,可以派遣人員進入殯儀館、火葬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檢查其設施、帳簿、資料及其他物品,並可以拷貝檢查的相關文件。
第三十條 [無近親屬死亡人的處理]
在死者沒有近親屬,又沒有其他人願意將其埋葬或者火化時,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處理,居委會或者村委會協助,其費用由地方財政予以保障。
第三章 殯葬設備、用品、服務和殯葬行為管理
第三十一條[殯葬設備標准]
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
第三十二條 [禁止強制推銷]
禁止殯葬設施經營單位提供服務時強制推銷殯葬用品和服務。
第三十三條 [禁止的殯葬用品]
禁止製造、銷售有損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殯葬用品。
第三十四條 [提供殯葬服務時的守法義務]
殯葬服務機構或者其他個人提供殯葬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衛生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五條 [殯葬遺囑]
成年且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在生前就其死亡後的殯葬事宜立下遺囑。
死者生前立有前款遺囑的,其近親屬或者其他辦理殯葬事宜的人應當予以尊重。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不遵守殯葬設施遷移期限的法律責任]
在本法第十一條規定區域內的殯葬設施,在遷移通知確定的期限內沒有遷移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 [公墓外埋葬、埋藏的法律責任]
在公墓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屍體以及埋藏骨灰(骸),建造墳墓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林業主管部門給予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 [火葬場外火化的法律責任]
在火葬場以外的地方進行火化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並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死亡後二十四小時內埋葬、火化的法律責任]
在死者死亡後二十四小時之內埋葬或者火化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火化場、殯葬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違法的法律責任]
火化場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規定驗收火化遺體的死亡證明的;
(二)未按照規定建立火化檔案、保存死亡證明的;
(三) 在火葬場外火化屍體的;
(四)在死者死亡後二十四小時之內火化的;
(五)使用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火化設備。
殯葬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者收受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還財物,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有前兩款行為,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法律責任]
殯葬服務機構或者相關人員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由價格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四十二條 [私建殯儀館、火化場、墓地、骨灰(骸)存放設施的法律責任]
未經許可私自建設殯儀館、火化場、墓地、骨灰(骸)存放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三條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不遵守死亡證明、面積規定的法律責任]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向沒有出具死亡證明的用戶提供墓葬用地或者骨灰存放格位的,或者提供墓葬用、骨灰存放格位面積超過規定的墓葬用地、骨灰存放格位面積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農村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使用對象違法的法律責任]
農村的公墓或者骨灰存放設施向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葬用地或者骨灰存放格位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未經批准掘墓的法律責任]
未經批准掘墓的,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服務的法律責任]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服務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沒有備置材料、拒絕閱覽請求、收取閱覽費用的法律責任]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沒有備置設計圖、帳簿及資料等、拒絕閱覽請求或者雖然接受閱覽請求但要收取閱覽費用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八條 [火葬場、公墓經營單位不按期報告的法律責任]
火葬場、公墓經營單位,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上一年度的火化或者埋葬情況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提交,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 [阻礙行政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法律責任]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行政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五十條 [怠於履行埋葬、火化職責的法律責任]
死者沒有近親屬,又沒有其他人願意將其埋葬或者火化時,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較長時間內沒有負責處理,造成惡劣影響時,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民政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法律責任]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五十二條 [強制推銷殯葬用品和服務的法律責任]
殯葬服務機構或者相關人員提供服務時強制推銷殯葬用品和服務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三條 [製造、銷售違法殯葬用品的法律責任]
製造、銷售有損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此類殯葬用品,可以處以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 [殯葬行為違法的法律責任]
殯葬行為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衛生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政部門應當予以制止,責令改正。
前款規定的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 [不執行殯葬遺囑的法律責任]
死者生前就有關殯葬事宜立有合法有效的遺囑,其近親屬或者其他辦理殯葬事宜的人沒有執行的,應當依照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瀆職的法律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以及與殯葬管理有關的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殯葬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 [變通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殯葬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八條 [實施細則]
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五十九條 [生效日期]
本法自201×年×月×日起施行。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同時廢止;其他有關殯葬管理的規定,凡與本法抵觸的,同時失效。
(楊帥峰律師,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律碩士學位。主持起草的多部法律建議稿已送交相關機關並取得良好效果。由於業績突出,熱心公益,多次受到嘉獎,為多位名人代理過案件,多次接受新聞媒體采訪。)
Ⅳ 有人可以幫助我,我想知道二〇一四年五月一日的新殯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法》的立法說明及專家建議稿
楊帥峰
我國1985年2月8日發布施行《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1997年7月21日發布施行《殯葬管理條例》,由於在實施過程中發現諸多問題難以解決,又決定加以修訂,《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從2007年5月14日公布至2008年4月2日,已收到11萬余條意見,而廣受社會各方關注、被新聞媒體長期聚焦的《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徵求意見後,才一共收到11543件群眾意見,由此可見殯葬問題的重要性和《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存在的問題之多。筆者認為我國實施殯葬管理已近三十年,《殯葬法》的立法時機已經成熟,建議在未來的《殯葬法》[筆者起草並採納近百位法律界人士意見擬定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法》專家建議稿,詳見附件]中,給「埋葬」一個生存的空間,主要理由如下:
一、《殯葬管理條例》的部分內容和憲法相抵觸,造成了嚴重後果
我國《憲法》第四條第四款規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世界各國憲法莫不和我國一樣,尊重公民的風俗習慣。喪葬習俗是風俗習慣的重要內容,理應得到一般性法律法規的保障。然而,《殯葬管理條例》卻規定:「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這明顯與我國憲法規定的風俗習慣原則相抵觸,由此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一)人為地製造矛盾,影響社會穩定,不利於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
河南省濮陽林科所教授級高工張存義、中原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張俊朴、河南濮陽市政協提案委主任張滿彪等十七位濮陽市知名人士在向國務院法制辦、民政部社會福利與社會事務司提出的《關於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的建議》中寫道:「2007年5月14日新華網等公布了《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的消息,對此我們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舊的條例在強制推行10年,社會不認可,老百姓不擁護,效果事與願違的國情下,終於出台了一個新條例,並且在全國上下徵求意見,這是一個進步一種希望。難過的是,看了新條例,感覺無新意、無創意、無民意。如果不以民為本式修改,又將是一部法不治眾的、老百姓反對的死條例。」「 新條例與舊條例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必須還其科學才能合國情、利民生、順民意、助和諧。否則一無理論意義,二無實踐意義,只會繼續激化目前農民身後火化與群眾竭力反對之間的水火關系。」真實地表達了人們對《殯葬管理條例》和《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的看法。我國自古以來講究「入土為安」,所以一直實行埋葬。強行推行火葬,由於與我國殯葬風俗習慣相沖突,一直受到黨內外大多數人的抵制。我曾問過百餘位農民,都說想土葬,竟沒有一個說想火葬的,我問這樣選擇是不是考慮錢的問題,他們都說不是,就是想和祖先一樣埋葬,這樣心安。有的還說:「聽說城市鞭炮都讓放了,為何農村還不讓土葬」「農業稅不交了,我們打心眼裡高興,如果允許我們土葬,我們就更歡迎了,政府政策的好壞,我們心裡最清楚。」幾年前開始強制推行火葬的時候,許多地方採取了各種極端高壓的政策,諸如告密,連坐,罰款,甚至對於偷埋的扒出來當場潑上汽油焚燒,全然不顧及民族傳統和人的尊嚴。這極大地破壞了干群關系和鄉鄰關系,激發了不少刑事案件。近來不少地方減少了強制手段的使用,但是卻要求交上數千元被農民戲稱為「埋葬費」的錢,當然不會給任何收費憑據。這種方式加重了農民負擔,人為製造的矛盾依舊存在,為了社會穩定,鞏固黨的執政之基,現在非常有必要制定《殯葬法》,使殯葬立法和憲法的規定相一致。
(二)撕裂了百姓最溫暖的襁褓,毀壞了他們重要的情感寄託地。
埋葬,它是我國許多民族的傳統喪葬方式。一萬七千餘年前,北京周口店人就實行埋葬。埋葬最初沒有棺木,是用草苫子或草席裹了屍體埋入地下,故《易》雲:「古者葬,厚衣以薪」。仰韶文化時期有了石棺和瓮棺,大紋口時代有了木棺,從此用木棺埋葬死者就成了數千年的民族傳統。「葬」之本意為掩藏,土葬具有「入土為安」的感情撫慰作用,故《禮記·檀公上》雲:「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一到清明時節,不論城市還是農村,許多親人都要抽空回老家聚到一起上墳掃墓,不忘祖先養育之恩。大家藉此機會見面交流,多麼具有人情味啊!連戰、宋楚瑜他們在和大陸隔絕幾十年後,還不遠千里回到他們的祖墳前跪拜、上供,懷念祖先!可見埋葬祖先的墓地是多麼重要的情感寄託地啊!而強行火葬背離了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和回歸自然的風俗習慣。現在的農村,農民與民政部門的官員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家裡死了人「不哭」,還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趁晚上偷偷埋掉。火化政策強制推行出現了「不知道誰死了誰沒死!」的結果。李德瑞 、劉燕舞在《火葬政策的國家實踐與村莊效果》一文中寫到:「一個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同自己一起生活過多年的、對自己的人生有重要影響的人,去世了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偷偷埋掉,這對農民千百年來「視死如生,慎終追遠」傳統的消解是根本性的。人去世了之所以要辦喪事,最基本的是能夠表達親人內心深處對死者的重視與懷念,也是對死者人生價值的一種肯定,更是對生命的一種重視和敬畏。可以讓活在世上的人保持內心的一種神聖感,讓老人在晚年也懷有一種希望和寄託。」這段話真切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極少數人家死了人「被發現」(往往是「沒錢沒勢」的),被逼著將屍體拉到離村莊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城市裡火化,然後無奈地買個骨灰盒,最後將骨灰盒裝到棺材裡,這樣才能將死去的親人埋到土中。偷埋的人家一旦被舉報,一是被罰款數千元,二是被挖出屍體澆上汽油焚燒或者拉到火葬場火化。人到此境,心情如何?讀者自然能體會到。歸還百姓最溫暖的襁褓和重要的情感寄託地,現在是時候了。
Ⅳ 小產權墓政策法規
小產權墓政策法規方面,中國目前並沒有直接針對「小產權墓」的專項法規,但殯葬政策法規對此類現象有所涉及和約束:
公益性公墓規定:
- 服務對象:專為農村村民設計,主要用於存放遺體或骨灰。
- 服務性質:公共性質,不對外開放。
- 運營方式:不允許進行商業運營。
經營性公墓規定:
- 服務對象:為城鎮居民提供服務。
- 服務內容:針對骨灰或遺體的安葬提供有償服務。
- 設立許可權:設立經營性公墓的許可權需在省級民政廳或民政部的批准下進行。
「小產權墓」現象及監管缺失:
- 市場現狀:市場中普遍存在所謂的「小產權墓」現象,這反映出中國殯葬行業在價格管理和監管方面存在顯著的不規范與缺失。
- 法規需求:多位行業內部專家指出,需要強化《殯葬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並創造條件盡快出台殯葬法,以規范市場秩序,確保殯葬行業的健康發展。
總結:雖然中國目前沒有直接針對「小產權墓」的專項法規,但現有的殯葬政策法規對公墓的服務對象、服務性質、運營方式以及設立許可權等方面有明確規定。同時,針對「小產權墓」現象所反映出的行業監管缺失問題,加強相關法規的修訂和出台新的殯葬法顯得尤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