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立法法規定性

立法法規定性

發布時間: 2025-08-10 03:43:19

立法法監督法關於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立法法、監督法關於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法律規定有:
《立法法》第九十七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二十八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備案、審查和撤銷,依照立法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發布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的程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照立法法的有關規定,作出具體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決議、決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經審查,認為有下列不適當的情形之一的,有權予以撤銷:
(一)超越法定許可權,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義務的;
(二)同法律、法規規定相抵觸的;
(三)有其他不適當的情形,應當予以撤銷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應當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定相抵觸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之間認為對方作出的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定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送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定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三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經審查認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定相抵觸,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廢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檢察院予以修改、廢止的議案,或者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法律解釋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

❷ 立法的表達技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規定性法律文件的內部結構、外部形式、概括的語言表達、文體的選擇技術等。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表達。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要求,也就是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首先,法的名稱的表達要規范和統一也就是說,不同的制定法律的機關所制定的法律文件,因為其法律效力層次不同必須有不同的名稱來表達。

2、法的內容要完整,法的要素應該齊全、完備。

法律規范的表達。法律規范的表達要做到完整、概括和明確。

3、法的體例安排要規范和統一。

法律規范的表達。法律規范的表達要做到完整、概括和明確。

4、法律規范的結構和分類技術;

5、規范性法律文件規范化和系統化技術。

6、立法語言的運用。立法語言的運用要做到准確、嚴謹和簡明。

①所謂准確,就是說要用明確肯定的語言表達明晰的概念。

②所謂嚴謹,是指用邏輯嚴密的語言表達法律規范的內容。

③所謂簡明,是指用盡可能簡練明白的語言表達法律的內容。



(2)立法法規定性擴展閱讀:

用立法表達中國人的精神:

這些年,熱點社會新聞中常常有好心人挺身而出、見義勇為,卻反而可能被要求賠償,讓「流血又流淚」。長此以往,誰還敢對陌生人出手相助?

民法總則為匡正社會風氣,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不僅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而且還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法不遠人,民法乃至法律中充滿著濃厚的人文關懷色彩。」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助理王雷認為,民法總則第183條、第184條中關於對見義勇為行為的鼓勵和寬容,是團結互助、友善待人的社會美德在民法典具體規則中的體現,增強了民法典的道德底蘊。

以法安天下,才能以德潤人心。在一個利益日趨多元、結構深刻變動的社會中,道德價值的堅守更加離不開可靠制度的支撐。老百姓對於得到廣泛認同、較為成熟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有迫切需求。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修改了十項內容:
一、將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將第五條修改為:「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三、將第六條修改為:「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四、第八條增加一項,作為第六項:「(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第六項改為第七項,修改為:「(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第八項改為第九項,修改為:「(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五、將第十條改為兩條,作為第十條、第十二條,修改為:
「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十二條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六、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七、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律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
八、將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八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列席會議。」
九、將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三十條,修改為:「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也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十、將第三十一條改為第三十三條,修改為:「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修改情況的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沒有採納的,應當向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反饋。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❹ 我國《立法法》90條規定的內容

第九十條抄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一條從來沒用過的條文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釋義:第八十一條

第八十一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釋義】本條是關於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經濟特區法規卜者睜的效力的規定。

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的,是一種特殊的地方立法。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其中包括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同於一般的地方性法規,雖然它也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但它可以變通法律、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事訴訟法、婦女權益保護法等8部法律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變通或者補充法律的規定,截止到1998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單行條例209個,對法律作出變通和補充規定的64個,內容包括婚姻、繼承、資源開發、計劃生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安、環境保護以及土地、森林、草原管理等。本法第六十六條進一步明確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由此可見,嫌明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有優先適用的效力。

二、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

經濟特區法規是經濟特區所在地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制定的。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需要,全國人大先後授權廣東、福建、海南和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等省、市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經濟特區法規。經濟特區法規遵循憲法的規定,在不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特區法規享有的許可權比一般地方性法規的許可權要大,它可以變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將國家給予經濟特區的特殊政策具體化,在改革開放方面作出探索試驗性規定,起立法「試驗田」的作用。這是授權制定經濟特區法型歲規的目的所在。因此,對其所作的變通規定,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它有優先適用的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四個特區市除享有經濟特區法規制定權以外,本法還規定它可以制定一般性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不能變通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熱點內容
離岸公司有法律行為嗎 發布:2025-08-11 20:26:12 瀏覽:235
60歲以上用工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11 20:20:04 瀏覽:732
法院和郵政合作 發布:2025-08-11 20:18:28 瀏覽:943
公司承諾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11 20:12:39 瀏覽:29
法院u盤 發布:2025-08-11 20:11:30 瀏覽:623
司法所法制宣傳總結 發布:2025-08-11 19:47:35 瀏覽:511
交不起法院罰金 發布:2025-08-11 19:43:13 瀏覽:124
法律對共同飲酒責任的規定 發布:2025-08-11 19:27:00 瀏覽:223
金融詐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11 19:26:58 瀏覽:609
司法服裝 發布:2025-08-11 19:25:24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