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發展村集體經濟規章制度

發展村集體經濟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5-08-11 01:11:41

A. 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

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穩定和完善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源芹游成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適用本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為公司的,不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經過改革、改造、改組形成的合作經濟組織,包括經濟聯合總社、經濟聯合社、經濟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總社、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股首兆份合作經濟社等。
第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鄉(鎮)、村中國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下,依法享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接受各級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的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法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事項。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管理進行指導、監督和服務,並依法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經營管理本組織集體所有的資產,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侵犯。
第七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為基礎,按照集體土地所有權歸屬和集體資產產權歸屬設置。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稱統一為:廣東省縣(市、區)鎮(街、鄉)經濟聯合總社;廣東省縣(市、區)鎮(街、鄉)經濟聯合社;廣東省縣(市、區)鎮(街、鄉)村經濟合作社。
實行股份合作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名稱統一為:廣東省縣(市、區)鎮(街、鄉)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總社、廣東省縣(市、區)鎮(街、鄉)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廣東省縣(市、區)鎮(街、鄉)股份合作經濟社。第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由本組織成員大會表決通過。組織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和住所;
(二)宗旨;
(三)組織的資產;
(四)成員資格及其權利、義務;
(五)管理人員的產生與罷免;
(六)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及其議事、辦事、表決規則(包括應當通過召開成員大會表決的重大事項、可以通過召開成員代表會議表決的具體事項、成員代表會議代表的人數及其產生辦法等);
(七)收益分配製度;
(八)監督管理與財務公開制度;
(九)組織章程修改程序;
(十)其他有關事項。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成員大會。凡涉及成員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提交成員大會討論決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具體事項的表決,可以通過召開成員代表會議的形式進行。成員代表會議表決通過的事項應當公示5天。1/10以上有選舉權的成員提出異議的,應當提交成員大會重新表決。
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會議實行「一人一票制」或者「一戶一票制」等表決方式,具體由組織章程確定。第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應當有本組織具有選舉權的成員的半數以上參加,或者有本組織2/3以上的戶的代表參加,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半數以上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召開成員代表會議,應當有雹銷本組織2/3以上的成員代表參加,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代表2/3以上通過。
第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設立3-7人的社委會或者理事會和3-5人的民主理財監督小組或者監事會。每屆任期3年至6年,具體任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可連選連任,但不得交叉任職。
社委會或者理事會、民主理財監督小組或者監事會的組成人員,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並選出社長和副社長、理事長和副理事長、組長和副組長、監事長和副監事長。
集體經濟組織有選舉權的成員的1/5以上或者1/3以上的戶的代表聯名,可以要求罷免不稱職的社委會或者理事會、民主理財監督小組或者監事會成員;社委會或者理事會應當在收到罷免議案60天內組織召開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會議進行表決。
第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履行以下職責:
(一)經營管理屬於本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資產;
(二)經營管理依法確定由本組織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資源性資產及其他資產;
(三)管理鄉(鎮)以上人民政府撥給的補助資金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的資產和資金;
(四)辦理集體土地承包、流轉及其他集體資產經營管理事項;
(五)為本組織成員提供服務;
(六)法律、法規、規章和本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三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享有以下權利:
(一)集體土地和其他集體資產的所有權;
(二)由本組織經營管理的國家所有的資產的使用權、經營權和收益權;
(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管理內部事務;
(四)拒絕不合法的收費、攤派或者集資;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組織章程;
(二)保護集體所有的和依法確定由集體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資產;
(三)接受各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四)實行資產與財務公開制度,接受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部門的審計,接受組織成員的監督;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五條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的成員,戶口保留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時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生的子女,戶口在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並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時起,戶口遷入、遷出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公民,按照組織章程規定,經社委會或者理事會審查和成員大會表決確定其成員資格;法律、法規、規章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戶口注銷的,其成員資格隨之取消;法律、法規、規章和組織章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六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依法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享有集體資產產權、獲得集體資產和依法確定由集體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資產的經營收益;
(三)承包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及其他資產;
(四)對集體經濟組織公開招標的項目,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權;
(五)監督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查閱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會議的會議記錄、財務會計報告等;
(六)法律、法規、規章和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七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組織章程;
(二)維護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三)依法開展家庭承包經營;
(四)法律、法規、規章和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十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書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身份證明,縣級人民政府或者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免費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頒發組織證明書,具體工作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證明書載明事項發生變更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在變更事項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辦理變更手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辦結變更手續。
《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書》的樣式,由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發。
第十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憑組織證明書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按照有關規定在銀行或者農村信用社辦理開立賬戶等手續。
第二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社委會或者理事會負責起草集體經濟發展規劃、財務收支計劃草案等,提名所屬經濟實體負責人,經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會議表決通過。
社委會或者理事會負責集體資產經營、資源開發、協調服務等日常管理,並定期向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會議報告工作。
第二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監督和審計監督制度。
民主理財監督小組或者監事會根據組織章程和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對經營管理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審核、監督。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並、分立、解散,應當由成員大會表決通過,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或者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並、分立、解散,應當依法清理債權債務;涉及集體資產的處置,應當經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表決通過。
第二十三條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以及有其他損害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警告或者建議罷免職務;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議罷免職務的,應當按照集體經濟組織章程規定的程序進行。
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平調、侵佔、挪用、截留、私分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財產,非法干預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生產經營活動,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攤派,強迫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接受有償服務,造成集體經濟組織經濟損失的,依法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適用本規定。
鄉(鎮)人民政府改制為街道辦事處和村民委員會改制為居民委員會後,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實施,1990年5月16日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廣東省農村社區合作經濟組織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
《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2013修訂)》
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穩定和完善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B. 村集體經濟管理辦法

村集體經濟管理制度範本篇一
為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管理工作,根據國家和省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1、村級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由鄉(鎮)農村經濟管理站代管,實行代管後,原有會計核算單位的獨立性不變,村集體所有權不變,財務支出的決策權不變。

2、取消村會計組織,每村設一名報賬員,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生收、支單據,由報賬員每月末將原始憑證報送鄉農經站,由農經站記賬員登記帳簿進行會計業務核算。

3、村集體經濟組織配備專職的報賬員,負責本村集體資產管理、「一事一議」申請、登記、備案管理、會計檔案管理、負責辦理收入、支出報賬業務。非報賬員不得管理現金業務。

4、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使用,實行報賬核銷制。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資金時,必須先申請,鄉(鎮)農經站審核,同意後撥付村使用。

5、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收入,不得坐收坐支或私設「小金庫」和賬外賬。全部收入和支出必須納入農經站入賬管理。

6、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收入,資金必須在發生後5日內由報賬員到鄉農經站報賬。特殊情況,可事先申請,農經站長同意後,可以推遲報賬時間,但最遲不得超過三日。違者按個人占款處理。

7、村賬鄉代管後,鄉農經站設總會計一名,記賬員若干名(根據各鄉實際,每名記賬員負責3—5個村),現金員一至二名(根據各鄉大小自行配置)。

8、現金收支手續完備,不準白條子抵庫或入帳。手續不完備、不真實的開支,報賬員、記賬員有權拒付和接收。對不拒付的,又不反映的要追究其責任。

9、農經站代理村會計賬(村賬鄉代管)必須按照國家和省業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和會計科目,按規定的記賬原則、記賬程序、記賬方法、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按會計年度及時結舊賬、建新賬。

10、村級財務實行鄉(鎮)農經站會計代理後,嚴格執行賬、款分管制度。出納員負責管理現金,辦理現金收付業務,並進行現金序時核算。記賬員負責建賬、記賬、算賬、結賬、定期核對賬目,並依法履行會計監督職責。

11、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準參加各種名義的贊助活動,不準用公款購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對各種合同外的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拒付。

12、村級各類資金要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嚴禁相互擠占、挪用、平調。發現要追究其責任。

13、村級各類單據,尤其是付方單必須有經手人簽章或簽字,由村級財務主管人員簽批,村民理財小組蓋章後,再由農經站賬前審核後方可入帳。

14、加強村級票據管理,對村級所取得的外來原始單據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自製原始單據必須使用JNBP—吉林省農村經濟組織標准憑證,空白憑證由鄉農經站統一管理。村級可根據需要向農經站領取。農經站對各種所領取的空白憑證進行登記。

15、實行財務公開,鄉農經站定期或不定期對各村的經濟收入,往來款項各項補貼資金等業務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16、鎮農經站要加強會計檔案管理。年度內各種會計資料、統計資料要統一整理裝卷歸檔,會計檔案不經批准,不得隨意銷毀。

17、報帳員、記帳員要認真執行國家各項財經法規和制度、刻苦鑽研業務、堅持原則、忠於職守、廉潔奉公、客觀公正。

18、對應收、應付款兩類賬戶不得混用。嚴禁村發生墊付資金行為,杜絕通過兩類賬戶人為造成呆死現象。出現違規問題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19、村集體經濟組織固定資產實行購建前審計審批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固定資產按照購建的金額報農村審計站審計同意後方可購建。

20、村集體經濟組織嚴禁用集體資金或貸款、借款代農民繳納稅費。

21、加強電算化管理,嚴格執行相關制度。

C. 河北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村集體財務管理,鞏固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財務管理。第三條村集體財務管理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堅持民主管理、勤儉辦事的原則,實行計劃管理,加強財務監督。第四條村集體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制定財務計劃;進行經濟核算;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管好用好集體資金和資產;指導、監督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做好收益分配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第六條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農經管理機構)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管理村集體財務的具體執行機構,其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村集體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
(二)指導制定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
(三)對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四)負責村集體財務審計監督;
(五)管理村有鄉存的資金;
(六)受財政部門的委託對村財會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考核、職稱評定和任職資格審查;
(七)檢查糾正違反村集體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問題;
(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責。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對村集體財務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審計等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與村集體財務管理有關的工作。第八條認真執行本條例,忠於職守,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鄉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財務計劃管理第九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每年編制財務計劃。財務計劃主要包括: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生產經營計劃、基本建設計劃、固定資產購置計劃、收益分配計劃等。第十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編制財務計劃,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安排、量入為出、留有餘地的原則。第十一條財務計劃應當經鄉農經管理機構審查,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者其代表會議、村民會議或者其代表會議通過。
年度財務計劃需要作部分變更時,按前款規定的程序辦理。第三章資金管理第十二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本村實際情況組織收入。其資金來源主要有:
(一)原有積累;
(二)發包收入;
(三)直接經營收入;
(四)資產、設施租賃收入;
(五)對內、對外投資的利潤收入;
(六)國家徵收、徵用土地的補償收入;
(七)變賣集體財產收入;
(八)國家有關單位撥入的資金;
(九)借入資金;
(十)外來投資;
(十一)其他收入。第十三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財務應當實行帳、款分管;不得公款私存,不得設小金庫,不得坐支現金;非出納人員不得保管現金。第十四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各項收款必須由財會人員經辦,並使用統一規定的收款憑證,不得使用白條收款,嚴禁無據收款。第十五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資金可以在自願的原則下實行村有鄉存,由鄉農經管理機構代管,所有權、使用權不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和挪用代管資金。鄉農經管理機構對代管的資金可以在金融機構專戶儲存,並保證及時支付。村留有一定數額的備用現金,其數額由鄉農經管理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和各村實際情況確定。第十六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財務開支審批制度,嚴格審批手續,各項開支由主管財務的負責人按制度審批。第十七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支出現金,應當取得真實、合法的原始憑證,手續不完備的開支,不得付款。第十八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應當加強對存入銀行款項的帳目管理。支票、存摺和印鑒應當由會計員、出納員分別保管。會計員應當定期與開戶銀行核對帳目,出納員按月填寫現金、存款交接單。第十九條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的資金、有價證券應當詳細記載並納入會計帳內核算,由出納員保管或者委託銀行代管,其他人員不得存放。
未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者其代表會議、村民會議或者其代表會議決定,任何人員不得擅自用村集體所有的資金、有價證券為個人或者外單位擔保、抵押。

D. 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經營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以集體所有的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經濟組織。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取得特別法人資格。法律、行政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獨資或者合資設立的企業法人,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第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代表全體成員對農村集體資產行使所有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自主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享有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第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完善組織章程,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治理機制,依法履行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職責。

村民委員會應當尊重並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工作的領導。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指導和監督工作,明確崗位和人員承擔具體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指導和監督工作,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市場監管、鄉村振興、林草、稅務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組織成員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應當依據法律、法規,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戶籍關系,可以兼顧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通過民主程序進行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前其成員身份由村民會議確認,成立後其成員身份的取得或者喪失由成員大會決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得同時作為同一層級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縣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具體程序、標準的指導意見。第十條依照民主程序通過的成員身份確認結果,經公示無異議後載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名冊,並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備案。第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員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按照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行使表決權;

(三)本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

(四)監督本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

(五)查閱、復制本集體經濟組織相關資料;

(六)參與本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優先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就業以及參加社會保障的權利;

(七)接受本集體經濟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集體福利;

(八)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執行成員大會和理事會的決議;

(二)維護本集體經濟組織合法權益;

(三)參與本集體經濟組織公益服務活動;

(四)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十三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維護本集體經濟組織和成員權益,保障成員依法行使各項權利。

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信息化手段等多種方式,為組織成員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提供便利。第三章組織機構第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機構由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成,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

熱點內容
海南大學法律碩士學制 發布:2025-08-11 18:03:41 瀏覽:590
會簽名卻只蓋章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1 18:03:41 瀏覽:690
商法的程序 發布:2025-08-11 17:56:15 瀏覽:569
有沒有土方法治灰指甲 發布:2025-08-11 17:48:44 瀏覽:608
甌海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8-11 17:47:15 瀏覽:243
尋甸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1 17:36:59 瀏覽:12
離婚律師艷艷 發布:2025-08-11 17:36:20 瀏覽:199
個體工商戶的公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1 17:35:07 瀏覽:434
上海交大法律碩士2011年分數線 發布:2025-08-11 17:34:54 瀏覽:301
法院和檢察院職權 發布:2025-08-11 17:19:17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