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綠色建築條例
㈠ 江蘇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綠色建築發展,規范綠色建築活動,節約資源,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以及國家綠色建築相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綠色建築活動,以及實施對綠色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綠色建築,是指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的民用建築。綠色建築分為一星、二星、三星三個等級。
本條例所稱綠色建築活動,是指與綠色建築相關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改造、拆除、評價等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機制,全面推動綠色建築發展。
鼓勵和支持綠色建築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示範和推廣,促進綠色建築技術創新與進步。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綠色建築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綠色建築發展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綠色建築活動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規劃、房管、園林、國土資源、水利、科技、財政、環境保護、海洋、統計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綠色建築發展相關工作。第六條實施綠色建築發展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具體考核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七條對達到二星級以上的綠色建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建設單位進行獎勵。對在綠色建築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設計和建設第八條編制城市、鎮總體規劃應當遵循綠色生態發展原則,落實生態環保、能源綜合利用、水資源綜合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綠色交通等要求。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綠色建築、能源綜合利用、水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綠色交通等專項規劃,按照規定報批後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應當將前款專項規劃的相關要求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第十條本省新建民用建築的規劃、設計、建設,應當採用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准。
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大型公共建築,應當採用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准進行規劃、設計、建設。
鼓勵其他建築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准進行規劃、設計、建設。
省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發布綠色建築標准。第十一條建築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應當包含綠色建築要求,明確工程選用綠色建築技術以及投資、節能減排效益等內容。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在項目立項時,應當落實綠色建築要求,並將綠色建築要求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范圍。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築等級等指標。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土地出讓、租賃或者劃撥時,應當將建設用地規劃條件確定的綠色建築等級等指標納入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法對建設工程進行規劃審查時,應當就設計方案是否達到項目的綠色建築等級標准徵求同級建設主管部門意見;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提出意見。未達到項目的綠色建築等級標準的,不得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第十五條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當審核施工圖設計文件是否符合綠色建築標准,未達到項目綠色建築等級標準的,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第十六條建設單位在進行項目咨詢、設計招標或者委託設計時,應當明確建設工程的綠色建築等級等指標要求。
建設單位應當保證牆體材料、保溫材料、門窗、供暖製冷系統、照明設備、非傳統水源利用設施、節水器具等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符合施工圖設計文件要求。
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綠色建築等級承擔質量保證責任。
㈡ 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場地規劃與室外環境的規定建築工程介紹
制定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是為規范江蘇省綠色建築,提高綠色建築建設水平。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適用於江蘇省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築的綠色設計。其中,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場地規劃與室外環境的規定有哪些呢?下面是建築網帶來的關於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場地規劃與室外環境的規定的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一般規定
場地規劃應符合江蘇省各地城鄉規劃的法定要求,且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控制要求。
綜合分析場地資源,合理控制開發強度,並採用適宜技術,滿足綠色設計目標和可持續運營的要求。
提高場地空間利用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並滿足下列要求:
1、居住建築人均用地指標滿足1-3層≤41㎡、4-6層≤26㎡、7-12層≤24㎡、高層≤15㎡。
2、公共建築容積率應滿足規劃要求且不應小於0.5。
3、合理開發利用空間。居住建築的地下建築面積與地上建築面積比應不小於5%;公共建築地下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比不宜小於0.5。
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設施,並與周邊區域共享和互補。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㈢ 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2020
法律分析:按照規定,綠色建築分類收集生活垃圾的數量、占區域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百分比要超過90%;並採用雨水、再生水等代替市政供水,還標明了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如住宅大於4%,辦公大於8%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條 污染環境罪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㈣ 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建築能源利用的規定建築工程介紹
制定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是為規范江蘇省綠色建築,提高綠色建築建設水平。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適用於江蘇省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築的綠色設計。其中,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建築能源利用的規定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建築網帶來的關於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建築能源利用的規定的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應對建築可利用的各種能源資源條件進行調查評估。
應對建築物的供暖空調、通風、照明、生活與工藝用熱、特殊用能等能耗需求進行全面分析。
施工圖階段,對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且設置集中空調系統的公共建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其供暖空調及生活熱水的負荷應進行全年逐時計算:
1、採用土壤源熱泵的建築;
2、採用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建築
3、玻璃幕牆建築;
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且設置集中空調系統的公共建築應至少利用一種可再生能源,其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種類和利用量滿足江蘇省《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DGJ32/J96)要求。
公共建築在利用熱電廠蒸汽、余熱廢熱或採用天然氣等分布式能源後,其供暖空調系統可不 再利用可再生能源。
應對供暖空調、通風、熱水等系統排入環境的熱能進行再利用可行性分析。
根據開源節流、能源高效利用等原則,經綜合分析及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供暖空調、生活 與工藝用熱、特殊用能等系統的能源供應模式。
建築能源綜合利用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建築可利用的各種能源資源類型及可利用性的評估說明;
2、建築供暖空調、通風、照明、給排水、生活與工藝用熱、特殊用能等能耗需求類型、數量、及全年負荷特性說明;
3、建築物供暖空調、通風、生活與工藝用熱、特殊用能等系統的能源供應方案的形式、選擇因素分別介紹說明。並對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余熱廢熱、分布式能源、熱電廠蒸汽等能源利用范圍、利用量進行說明。
4、能源供應方案必要的投資成本分析、增量成本回收周期分析。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㈤ 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的基本規定建築工程介紹
制定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是為規范江蘇省綠色建築,提高綠色建築建設水平。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適用於江蘇省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築的綠色設計。其中,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的基本規定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建築網帶來的關於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的基本規定的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的氣候、資源、生態環境、經濟、人文等特點,進行綠色建築設計。
江蘇省從地理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既有沿海地區,又有內陸地區,不同地區的氣候、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與社會習俗等都存在差異。綠色建築重點關注建築行為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綠色建築設計應注重地域性特點,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充分分析建築所在地域的氣候、資源、自然環境、經濟、文化等特點,考慮各類技術的適用性,特別是技術的本土適宜性。設計時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控制各類不利因素,有效利用對建築和人的有利因素,以實現極具地域特色的綠色建築設計。
綠色建築設計應綜合建築全壽命期的技術與經濟特性,採用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場地模式、建築形式、技術、設備和材料。
綠色建築是在全壽命周期內兼顧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建築,綠色建築設計應追求在建築全壽命周期內,技術經濟的合理和效益的最大化。為此,需要從建築全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綜合評估建築場地、建築規模、建築形式、建築技術與投資之間的相互影響,綜合考慮安全、耐久、經濟、美觀、健康等因素,比較、選擇最適宜的建築形式、技術、設備和材料,應避免過度追求奢華的形式或配置。
綠色建築設計應體現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在設計過程中,規劃、建築、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與智能化、景觀、經濟等各專業應協同工作。
綠色建築設計涉及規劃、建築、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與智能化、景觀、經濟等各專業,具有跨專業、多層次和多階段的特點。綠色建築設計過程中應以共享、平衡為核心,通過優化流程、增加內涵、創新方法實現集成設計,全面審視、綜合權衡設計中每個環節涉及的內容,以多專業協同集成工作模式為業主、工程師和項目其他關系人創造共享平台,使技術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綠色建築設計的共享有兩個方面的內涵:第一是建築設計的共享,建築設計是共享參與的過程,在設計的全過程中要體現權利和資源的共享,關系人共同參與設計。第二是建築本身的共享,建築本是一個共享平台,設計的結果是要使建築本身為人與人、人與自然、物質與精神、現在與未來的共享提供一個有效、經濟的交流平台。 實現共享的基本方法是平衡,沒有平衡的共享可能會造成混亂。平衡是綠色建築設計的根本,是需求、資源、環境、經濟等因素之間的綜合選擇。要求建築師在建築設計時改變傳統設計思想,全面引人綠色理念,結合建築所在地的特定氣候、環境、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並將其融合在設計方法中。 集成包括集成的工作模式和技術體系。集成工作模式銜接業主、使用者和設計師,共享設計需求、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不同專業的設計師通過調研、討論、交流的方式在設計全過程捕捉和理解業主和(或)使用者的需求,共同完成創作和設計,同時達到技術體系的優化和集成。
綠色建築設計應從項目立項時進行綠色建築設計策劃,制定綠色建築設計總目標及相關指標,指導後續階段綠色設計,以保證項目每個階段綠色設計的經濟、合理和高效。
在設計的前期立項時應進行綠色建築設計策劃,通過統籌考慮項目自身的特點和綠色建築的理念,規定或論證了項目的設計規模、性質、內容和尺度,制定綠色建築設計總目標及相關指標。其結論是後續設計的依據。不同的策劃結論,會對同一項目帶來不同的設計思想和技術路線,甚至建成之後會引發人們在使用方式、價值觀念、經濟模式上的變更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 綠色建築設計策劃在對各種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性的統籌對比和優化的基礎上,達到合理控製成本、實現各項指標的目的。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