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溫州法律法規
A. 溫州市「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促進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兩個健康」,是指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第三條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公平競爭,遵循市場規律,支持改革創新,加強法治保障,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建設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政策制定,督促檢查政策落實,協調建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確定具體工作機構負責日常指導、組織和協調。
有關單位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相關工作。第二章要素保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實現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等有機融合,提高資源要素保障能力。
完善土地供應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土地資源的配置作用,科學安排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不得因所有制形式不同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土地供應設置不平等標准或者條件。
完善土地利用績效評估和產業項目合同履約管理,綜合治理閑置、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統籌劃定工業區塊范圍界線,確保與工業經濟增長相匹配的用地規模總量。
工業一級區塊范圍界線內規劃工業用地不得調整為非工業用途。確因城市重大發展戰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減少工業一級區塊范圍界線內工業用地面積的,應當在縣域或者市域范圍內落實占補平衡。第七條符合消防、安全生產等規定條件的,一般工業項目自有用地內配套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可建建築面積比例可以按照國家、省規定的標准放寬。
可建建築面積比例提高部分應當主要用於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得建設成套商品住宅。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優化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等服務保障措施,建立以崗位經歷、年薪待遇、實際貢獻為主要標準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評價機制,引進和培育不同領域多層次人才。
發揮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作用,培育發展專業社會組織和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有序承接和開展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流動、激勵等工作。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推進中高職一體化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實施技術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推廣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
支持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專業培訓機構結合地方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需求,設置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等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第十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應當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擴大無還本續貸業務規模,鼓勵採取不動產按份額抵押、小微企業資產授托融資、技術產權證券化融資等創新扶持措施,降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增強金融支持的穩定性,不隨意停止發放貸款或者提前收回尚未到期的貸款。
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依法發行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融資工具,開展股權融資、跨境融資,拓展融資渠道。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業務規模、降低擔保費率,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融資提供增信服務。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防控體系,健全監管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實施風險聯動防控,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依法組織設立專門用途基金支持企業紓危解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B. 浙江省溫州生態園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溫州生態園(以下簡稱生態園)保護管理,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溫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生態園的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本條例所稱的生態園由三垟濕地和大羅山地區組成,具體以經依法批準的生態園總體規劃確定的生態園建設保護區范圍為准。第三條生態園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應當納入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堅持科學規劃、有效保護、統一管理和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省和溫州市人民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加強對生態園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領導;龍灣區、甌海區、瑞安市人民政府和其有關職能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切實履行職責,做好生態園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
生態園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所需費用列入政府財政預算。
鼓勵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支持生態園的保護和建設。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支持、配合生態園的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對保護生態園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獎勵。第二章管理機構第六條溫州市人民政府設立溫州生態園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生態園管委會),負責生態園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生態園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實施生態園區域內生態資源保護和保護性開發利用的詳細規劃、專項規劃;
(二)行使溫州市人民政府依法授予的職權;
(三)行使溫州市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龍灣區、甌海區、瑞安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依法委託的管理職權;
(四)監督、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對生態園的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第七條溫州市規劃、公安、環境保護、水利、林業、財政、國土資源、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經溫州市人民政府或者相應許可權部門批准,可以在生態園設立派出機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第八條經溫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生態園管委會可以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設立若干行政管理機構,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裝備,負責生態園相應行政管理事務。第三章規劃與建設第九條生態園總體規劃是生態園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
生態園總體規劃由溫州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溫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生態園內風景名勝區的規劃應當服從生態園總體規劃。第十條編制生態園總體規劃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溫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二)堅持以人為本,妥善處理生態保護、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三)堅持生態優先,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關系;
(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原有歷史風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第十一條生態園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由生態園管委會依據生態園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報溫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報溫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十二條因生態保護管理需要,確需對生態園規劃進行修改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第十三條編制和修改生態園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聽取各方意見,科學論證,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十四條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建(構)築物的高度、體量、造型、風格和色調等,應當符合生態園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並與生態園景觀和環境相協調。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之前,應當事先徵求生態園管委會意見。第十五條生態園管委會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規劃要求,加強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環境綜合整治。第十六條生態園管委會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規劃要求,加強區域內居民房屋的改造和整治。
因實施規劃需要對生態園區域內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應當保障農村居民的合法權益。其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由溫州市人民政府制定。國家和省有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