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工會工作規章制度

工會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5-08-12 08:25:44

① 工會勞動保護三個條例

法律分析:工會勞動保護三個條例包括:《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暫行條例》;《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

法律依據:《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暫行條例》

一、為發揚職工的主人翁精神,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保證黨和國家的勞動保護政策法令和企業的安全衛生規章制度的正確執行,特製定本條例。

二、工會小組根據需要設勞動保護檢查員。勞動保護檢查員由工會小組民主推選產生,在工會小組長領導下工作,任期與工會小組長同。

三、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應具有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知識,熱心勞動保護工作,密切聯系群眾,勇於堅持原則。

《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保障職工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與健康,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根據黨和國家勞動保護政策、法令,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建立工會組織的工業、交通、建築企業。

第三條 凡有300名職工以上的基層工會和500名職工以上的車間工會,設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300名職工以下的層工會和500名職工以下的車間工會,設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均在同級工會領導下和上級工會勞動保護部門指導下工作。

第四條 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通過民主協商產生,經同級工會委員會批准。委員應由具有較高的安全技術水平和工業衛生知識,熱心勞動保護工作的職工擔任。

《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

一、為發揚職工的主人翁精神,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保證黨和國家的勞動保護政策法令和企業的安全衛生規章制度的正確執行,特製定本條例。

二、工會小組根據需要設勞動保護檢查員。勞動保護檢查員由工會小組民主推選產生,在工會小組長領導下工作,任期與工會小組長同。

三、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應具有安全生產和工業衛生知識,熱心勞動保護工作,密切聯系群眾,勇於堅持原則。

② 基層工會制度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為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2003年9月26日,中國工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對總則進行了修改。主要內容有:一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二是明確了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這些修改,充分反映了中國工會在新世紀新階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為此進一步完善基層工會規章制度的建設,將工會十四大的精神體現在基層工會的日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基層工會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證

開展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和規范,即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工會工作要順利開展,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為前提和保證條件。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基層工會的經濟活動和民事活動大量增加。為了有效地完成這些工作,首先必須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和健全各項制度、規章,有力地保證基層工會開展各項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大量的新經濟組織涌現,怎樣在這些經濟組織中建立工會,工會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深化改革和發展,都需要我們制訂一系列的和符合實際的制度,使工會工作順利開展。

二、基層工會制度建設是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的保證

在中國工會走向21世紀的任務目標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是一個重要內容。只有基層工會的活力增強了,基層工會真正成為職工群眾信得過的自己的組織,那麼整個工會工作的水平才會上一個新的台階。基層工會活力的增強,除了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基層工會幹部積極努力工作以外,一套切合實際的完整的規章制度,並付諸實施是不可或缺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工會的地位、作用不突出,不少基層工會開展工作缺少依據,往往憑熱情、憑干勁、憑關系幹事,辛勤勞作的結果,黨政認為工會可有可無,職工群眾認為工會沒啥能耐。這里除了整個環境使然外,與工會缺乏完整的規章制度,工會組織的職、權、責不明確有很大關系,從而造成黨政不滿意,職工不認同的局面。隨著工會自身改革和建設的加強,許多基層工會注重抓工會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制度建設,使工會工作有章可循,工會的地位明確了,作用得到了發揮,基層工會的活力大大增強了,受到黨政的重視,職工群眾的擁護,工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這其中制度建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三、基層工會制度建設是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的重要環節

工會十四大提出了依法建會和治會,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的任務。這是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對工會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工會的重要任務。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是指工會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法律和中國工會章程的規定,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依法維護職工和工會組織的權益,用法律規范工會自身行為,切實加強各項民主制度建設,使工會各項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的基本目標是:積極參與立法,推進建立和完善以勞動法為龍頭的職工權益法律保障體系,以工會法為龍頭的工會活動法律保障體系;使工會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制度化、法律化,工會維護職工和自身權益的內容和方式制度化、法制化,工會的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民主制度健全,各項工作都能依照法律和制度規范運行;使工會能真正代表和反映廣大職工群眾的意願和要求,成為黨領導下的在廣大職工群眾中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群眾組織,在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由上可見,工會工作制度化是工會工作法制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基層工會組織必須為實現以上目標而努力奮斗,使基層工會對外能切實代表職工群眾參與企業管理過程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與行政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主參與、民主監督制度;對內能充分聽取、吸收、集中職工群眾的意願和要求,成為職工群眾信賴的,內部運行機制靈活,規章制度健全的「職工之家」。

③ 工會勞動保護三個條例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根據實際情況和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有關規定,全國總工會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作條例》、《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作了修改,現予頒布,請認真貫徹執行。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履行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的職責,維護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工會組織依法履行勞動保護監督檢查職責,建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制度,對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群眾監督,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條在縣(含)以上總工會、產業工會中設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可聘請有關方面熟悉勞動保護業務的人員擔任兼職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
第四條中華全國總工會,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全國產業工會,省轄市總工會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有審批任命權。
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全國產業工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有關部門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審批任命。
省轄市總工會、省產業工會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全國產業工會審批任命,報中華全國總工會備案。
縣級總工會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省轄市總工會審批任命,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備案。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由其所隸屬的工會組織考核、申報。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證件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統一印製。
第五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在其所隸屬的工會組織領導下工作,代表工會組織依法實施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也可受任命機關委託,代表任命機關執行監督檢查任務。
第六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應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並從事工會勞動保護工作一年以上,應有較高的政策、業務水平,熟悉和掌握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勞動保護業務;科級以上、從事五年以上勞動保護工作的工會幹部也可以擔任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任命前必須經過勞動保護崗位培訓,考核合格。
第七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代表工會組織行使下列職權:
(一)參與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標准和重大決策、措施的制定,監督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執行。
(二)監督檢查本地區、行業和企事業的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對勞動安全衛生狀況進行分析,對危害職工勞動安全與健康的問題進行調查,向政府及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反映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整改治理的建議。
(三)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在監督檢查時,發現存在事故隱患、職業危害和違反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問題,有權要求企事業進行整改,監督企事業採取防範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措施;發現嚴重存在事故隱患或職業危害的,提請所隸屬的工會組織向企事業單位發出書面整改建議,並督促企事業單位解決;對拒不整改的,提請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性措施。
(四)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嚴重職業危害,並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向企事業行政或現場指揮人員要求採取緊急措施,包括立即從危險區內撤出作業人員。同時支持或組織職工採取必要的避險措施並立即報告。
(五)依法參加職工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監督企事業單位採取防範措施,對造成傷亡事故和經濟損失的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對觸犯刑律的責任者,建議追究其法律責任
(六)參加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對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七)監督和協助企事業單位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監督檢查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監督檢查技術措施計劃的執行及經費投入、使用的情況;監督檢查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
(八)支持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和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開展工作,在勞動保護業務上給予指導。
第八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實事求是,堅持原則,聯系群眾,依法監督。
(二)宣傳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職工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各項法律法規和企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推廣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技術。
(三)與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
(四)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要求。
第九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執行任務時,應出示《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證》。實施監督檢查時,企事業單位應予以配合,提供方便。對拒絕或阻撓監督檢查員工作的單位和個人,提請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第十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應定期向其所隸屬的工會匯報工作。受任命機關委託執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向任命機關提交專題報告。
第十一條工會組織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進行管理、業務指導和定期培訓。
第十二條任命機關定期考核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的工作。對成績顯著者給予表彰獎勵,對失職者取消其監督檢查員資格。
第十三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所隸屬的工會組織為其開展工作提供交通、通訊等工作條件和必要的工作經費。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按規定享受個人防護用品、保健津貼等待遇。
第十四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和全國產業工會根據本地區、本行業具體情況,制訂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本條例解釋權屬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十六條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發揮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維護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企事業工會及所屬分廠、車間工會設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或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小組,下同)。
鄉鎮工會、城市街道工會及基層工會聯合會也可設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在同級工會領導下開展工作。
第三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委員由同級工會提名,報上級工會備案。
第四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2人,委員若幹人,女職工相對集中的單位,應設女職工委員。主任委員應由工會委員會主席或副主席擔任。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委員由熟悉勞動保護業務、熱心勞動保護工作的工會幹部和生產一線的職工擔任。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委員也可聘請行政管理人員擔任,但不得超過委員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第五條根據需要,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可與職工(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相結合。
第六條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職權:
(一)監督和協助本單位貫徹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監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參加涉及職工勞動安全與健康規章制度的制定,參與本單位勞動安全衛生措施、計劃和經費投入等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對勞動安全衛生的決策、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定期分析研究勞動安全衛生狀況,向企事業單位和有關方面反映職工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的意見、建議和要求。督促和協助企事業單位解決勞動安全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
(三)參與本單位集體合同中關於勞動安全衛生、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工傷保險等條款的協商與制定,維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和享受工傷保險的權利。對集體合同、勞動合同中勞動安全衛生條款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組織或協同行政進行安全生產檢查,組織職工代表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進行督查。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作業點建立檔案,監督整改和治理,並督促企事業單位防範事故和職業危害。
(五)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符合勞動安全衛生標准規定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問題嚴重的,向企事業行政提出書面整改意見,對拒不整改的,要求政府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性措施。
(六)監督檢查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七)參加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和處理,查清事故原因和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監督和協助企事業單位採取防範措施。對發生的職工傷亡事故和職業病進行研究、分析,總結教訓,提出建議。
(八)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嚴重職業危害,並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要求企事業行政或現場指揮人員採取緊急措施,包括立即從危險區內撤出作業人員。同時支持或組織職工採取必要的避險措施並立即報告。
(九)宣傳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企事業的規章制度,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和發動職工開展安全生產活動,教育職工遵章守紀,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
(十)督促企事業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發放勞動安全衛生防護用品、用具,監督企事業單位定期對職工進行健康檢查。監督企事業單位履行對職業病人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的責任,督促落實工傷待遇及職業病損害賠償。監督和協助企事業單位落實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企事業單位對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工作應給予支持,並提供相應的工作條件。對阻撓監督檢查工作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第八條上級工會組織支持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對工作成績顯著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九條本條例解釋權屬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十條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保障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企事業規章制度落實到班組,發揮職工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工、交、財貿、基本建設等行業的企事業生產班組中,設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經民主推選產生,在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領導下工作。
第三條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應具有一定的勞動安全衛生知識,敢於堅持原則,責任心強。
第四條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的職權:
(一)協助班組長落實國家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企事業規章制度,創建安全生產合格班組。
(二)查詢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和企事業單位相應的防範措施。
(三)督促和協助班組長對本班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術技能。
(四)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五)對生產設備、防護設施、工作環境進行監督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督促解決。
(六)發現明顯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並組織職工採取必要的避險措施。
(七)發生傷亡事故,迅速參加搶險、急救工作,協助保護事故現場,並立即上報。
(八)監督企事業單位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條件、按規定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向企事業單位提出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的建議。
(九)因進行正常監督檢查活動而受到打擊報復時,有權上告,要求嚴肅處理。
第五條工會組織對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的工作應予以支持。對做出貢獻的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上級工會組織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本條例解釋權屬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七條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二條

熱點內容
臨床助理醫師衛生法規考試輔導 發布:2025-08-12 11:16:19 瀏覽:254
煙台離婚律師推薦 發布:2025-08-12 11:16:08 瀏覽:635
袁國強外籍法官 發布:2025-08-12 11:11:34 瀏覽:266
百度沈陽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2 10:57:49 瀏覽:996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2 10:57:43 瀏覽:905
初級經濟法競業限制 發布:2025-08-12 10:55:28 瀏覽:969
2013年司法考試商法真題 發布:2025-08-12 10:50:32 瀏覽:996
經濟法配股 發布:2025-08-12 10:42:07 瀏覽:484
徐州雲龍區司法行政 發布:2025-08-12 10:37:45 瀏覽:652
法學行政法就業方向 發布:2025-08-12 10:35:58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