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網法律法規
❶ 江蘇省信息化條例的第二章 信息化規劃與建設
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信息化發展規劃編制本系統、本部門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
信息化發展規劃的編制、批准、實施與監督等應當遵循法定的條件和程序。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級城鄉規劃和信息化發展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並與上級通信業、廣播電視業以及防災減災和國防建設等發展規劃相銜接。
新建、改建、擴建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應當符合本行政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實行集約化建設和管理,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避免重復建設。
第十二條 商業開發建築物內的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信息管線和配線設施以及建設項目用地范圍內的信息管道,應當納入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由建設單位隨建設項目同時施工,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已建建築物駐地網的新建、改建、擴建,應當尊重業主選擇,對所有電信、廣播電視業務經營者和其他駐地網建設方開放,實行平等接入、公平競爭。
第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拆除、遷移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因特殊情況確需拆除、遷移的,應當徵得該信息基礎設施產權人同意,由提出拆除、遷移的單位或者個人承擔拆除、遷移所需費用,並補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推動本行政區域內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促進業務融合。
第十五條 省質量技術監督主管部門會同省信息化主管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依據信息化發展要求及其職責許可權,制定本省信息化相關標准並監督實施。
第十六條 使用財政性資金新建、改建、擴建或者運行維護的信息化工程項目,由信息化主管部門對該工程項目的需求與效益、規劃布局、技術標准、網路與信息安全、信息資源共享等相關內容提出審核意見後,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審批立項。非政府投資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核准後,建設單位應當將有關核准材料報送本地信息化主管部門。
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對使用財政性資金建設的信息化工程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將信息化工程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作為申請新建、改建、擴建或者運行維護信息化工程項目的主要依據。
第十七條 使用財政性資金的信息化工程項目,應當實行項目法人負責、招標投標和工程監理等制度。
項目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竣工驗收後,建設單位應當向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報送驗收報告。
第十八條 從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等信息化服務和工程建設、監理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資質。
第十九條 信息化工程實行質量保修制度。承攬信息化工程的單位對信息化工程承擔保修責任。
信息化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於二年。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❷ 廣東省信息化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快信息化發展,規范信息化服務與管理,根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信息化規劃與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信息產業發展、信息安全保障和監管以及相關服務與管理活動。第三條促進信息化發展應當遵循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實用高效、鼓勵創新、保守秘密、保障安全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信息化促進工作的領導,將信息化發展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安排信息化發展資金,支持信息化發展,引導和支持社會資金投資信息化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信息化培訓,提高城鄉居民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推進本轄區的信息化應用。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信息化發展的統籌規劃、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廣電等有關部門和通信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信息化發展的相關工作。第六條省質量技術監督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信息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本省信息化相關標准並監督實施。
信息化工程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信息資源共享交換、信息安全保障等應當執行國家、行業或地方信息化標准。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整合全省信息化資源,完善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促進信息化均衡發展,推進全省信息網路融合和信息資源共享,促進生產服務、生活服務、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成果平等共享。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與其他省、市、自治區的信息化合作。
省人民政府應當推進與港、澳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信息服務業發展和電子商務應用以及標准化和應急保障的交流與合作。第二章信息化規劃與建設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本部門、本系統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應當符合本行政區域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並報本級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
編制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制定部門應當就規劃的內容向公眾提供咨詢服務。規劃的執行情況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第十條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不得隨意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程序辦理。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通信管道、通信線路和通信基站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並與環境保護、市政基礎設施等相關規劃相銜接,統籌考慮空間布局和建設時序。
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應當執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按共建共享原則建設。第十二條對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或者專項規劃確定建設公眾通信基站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公用設施,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審圖機構等相關單位應當按照公眾通信基站建設設計標准和規范,預留基站和室內無線分布系統所需的機房、電源、管道和天面的空間,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
縣級以上規劃主管部門在審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建設工程規劃驗收許可時,應當對基站及相關設施預留情況進行審核。第十三條國家機關、公共場館、旅遊景點等所屬建築物和構築物,以及路燈、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設施,在符合安全、環保要求且不影響建築設施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應當開放用於支持通信管道、通信線路和通信基站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第十四條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等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當向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延伸,依法實行城鄉統籌、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第十五條新建建築物內的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管線和配線設施以及建設項目用地范圍內的信息管道,應當納入新建建築物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與建設項目同時施工與驗收,所需經費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已建建築物駐地網的新建、改建、擴建,應當尊重業主選擇,對所有電信、互聯網、廣播電視業務經營者和其他駐地網建設方開放,實行平等接入、公平競爭。
電信、互聯網、廣播電視等業務經營者不得與項目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等簽署排他性、壟斷性協議,或者以其他方式實施排他性、壟斷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