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律法規地方性規章

法律法規地方性規章

發布時間: 2025-08-17 21:24:52

Ⅰ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怎麼排序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優先順序順序應為: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的效力等級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憲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次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Ⅱ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區別

法律、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在制定主體、效力層級上有明確的區別。

首先,在主體規定上,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行政規章則由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關,如央行、審計署等制定。

其次,從法律效力看,行政法規在三者中具有最高地位。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並未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國家設定了裁決機制以解決沖突。當出現效力沖突時,由人大常委或國務院進行裁定。根據《行政立法法》第八十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第八十二條指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在各自的管轄范圍內具有同等效力。從法律邏輯推理,地方性法規在效力上高於行政規章。

總體而言,法律、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在制定主體、法律效力上有顯著差異。了解這些區別有助於在實際應用中正確識別和適用不同類型的法規。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需根據法規的層級、制定主體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Ⅲ 地方性法規 與 部門規章 之間沖突,哪個優先適用

地方性法規 與 部門規章之間沖突的解決方法是:
1.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2.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法律依據】
《立法法》第九十五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Ⅳ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行政規章他們之間的關系

我國法律體系的位階順序,從高到低依次為憲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行政規章。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居於法律體系的最高層級。隨後是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省級、省會市、較大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所制定的法規,以及部委規章、省級政府規章、省會市政府規章和較大市政府規章。

在這一系列的法律位階中,法律層級依次遞減,形成一個有序的法律體系。然而,部委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相對位階並未在憲法和相關法律中明確界定,這一細節成為法律體系中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在實際應用中,相關機構會根據具體情況及需要,對不同位階的法律進行權衡和適用,以確保法律的統一性和效力。這一問題的探討不僅關乎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直接關繫到法律實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因此,明確和細化不同位階法律之間的關系,對於我國法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法律專家的深入研究,更需要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調整,以實現法律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通過不斷的法律修訂和解釋工作,可以逐步明確不同位階法律的定位,為法律的正確適用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

Ⅳ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如何區分

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等x0dx0ax0dx0a法規是指國務院依據法律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地位次於法律x0dx0ax0dx0a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擬訂,並經各該級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討論決定的法律規范形式。其效力等級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x0dx0ax0dx0a通常對於規范性文件的理解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情況。廣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狹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目前這類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體非常之多,例如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所以法律、法規、規章都是規范性文件x0dx0ax0dx0a根據《立法法》第78、79、80、82條。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如下:x0dx0ax0dx0a1、憲法的效力高於法律、法規和規章。x0dx0a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x0dx0a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x0dx0a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x0dx0a5、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x0dx0a6、部門規章的效力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沒有高下之分。兩者發生沖突,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立法法》第86條)。x0dx0a7、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與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沒有高下之分x0dx0a希望有幫助

Ⅵ 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中國法律體系如同一座精細的金字塔,由憲法奠基,層層遞進,確保法治秩序的穩健運行。


基石:憲法</


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均須在憲法框架內制定,不容違逆。它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法治的航程。


法律篇</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立法的最高權力機構,以《土地管理法》為例,制定出一系列關鍵法律,如對土地使用進行精細管理(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行政法規</


國務院在憲法和法律的指引下,通過"國務院令"形式發布,如《地圖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64號),強化了國家秘密保護和資源稅管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和《資源稅暫行條例》修訂)。


地方立法</


省、市兩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法規。例如,浙江省的《土地管理條例》和住房公積金條例調整,展示了地方立法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規章世界</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制定,如《國土資源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確保行政管理的規范化。地方政府規章則由省市政府制定,如《浙江省國有土地租賃暫行辦法》等,為地方事務提供明確指導。


行政規范性文件</


這些文件雖非正式立法,但具有約束力,如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和自然資源部的文件,它們在特定領域內發揮重要作用,但效力低於正式的法規和規章。


總結來說,中國的法律體系是一個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體系,憲法作為核心,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等共同構成了我國法制的堅實框架。每一步都旨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權益,確保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


熱點內容
舉報法官腐敗信 發布:2025-08-17 22:35:50 瀏覽:107
快遞預計到達時間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7 22:06:10 瀏覽:804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發布:2025-08-17 22:06:05 瀏覽:802
2017西安勞動法 發布:2025-08-17 21:58:42 瀏覽:123
刑事法律服務內容 發布:2025-08-17 21:46:56 瀏覽:788
法治禁毒手抄報 發布:2025-08-17 21:45:16 瀏覽:889
刑法選擇罪名 發布:2025-08-17 21:29:17 瀏覽:934
經濟法概論提綱 發布:2025-08-17 21:29:14 瀏覽:505
法律法規地方性規章 發布:2025-08-17 21:24:52 瀏覽:829
在審判實踐中如何把講政治和講法治統一起來 發布:2025-08-17 21:24:49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