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是什麼
1. 制定機構的級別不同: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屬於最高立法機關的產物。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則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而規章則是由國務院各部門或者地方政府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 法律效力的層次不同:法律的效力層次最高,是制定其他法規、規章的依據。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是行政法規的具體化,其效力層次低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在地方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層次通常高於同區域內的部門規章。
3. 定義和內容特點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和管理國家目的而制定的,它包含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規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規章則是各類機關、團體和單位為了實施管理、規范行為而制定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件。
㈡ 政策與法規,規章,有什麼區別
1. 政策是指黨和國家政府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而制定和執行的政治策略和有效措施。政策的制定主體既可以是國家級政府機關,也可以是黨的機構。
2. 法規是由國家機關制定並具有規范性的文件。例如,中國的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和發布,地方性法規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公布。根據2015年《立法法》的最新修訂,設區的市和自治州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但在施行前需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
3. 規章是行政性的法律規範文件,其名稱取決於制定機構的性質。這主要指的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包括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政府,在行使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和法規,或針對本行政區域的特定行政管理事項,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㈢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什麼區別
在法律體系中,存在三種主要的規范性文件,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制定者、效力和含義。首先,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最高立法機構制定的,它具有至高無上的法律效力,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和管理國家的基礎性法律和普通法。
法規則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即政府的最高行政機構,制定的,用於規范和指導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地方性法規則是由地方各級人大制定的,適用於特定地域,通常是對國家法律的補充或細化。
規章則是比法規級別略低的規範文件,主要由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地方政府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制定。部門規章是這些機構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和行為而發布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效力低於法律和法規。
總的來說,法律是國家的基石,法規是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的基石,而規章則是具體行政管理和業務操作的指導文件。每種文件都在其特定領域內發揮重要作用,共同構成了我國法律體系的完整架構。
㈣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什麼區別
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具特點,相互區別。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分為基本法律與非基本法律,效力次於憲法。廣義上的法律概念則包括狹義法律、法規與規章,覆蓋所有有約束力的規范。
法規則進一步細分為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與經濟特區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效力僅次於法律。地方法規由省級、市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效力次於行政法規,省級法規高於市級,人大法規優於常委會法規。自治法規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包括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針對經濟特區。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是法律體系中效力層級最低的規范。
至於制度,其定義相對模糊,但通常指社會的游戲規則,涉及正式規則、非正式約束及其實施特徵。制度是人為設定的規則,旨在決定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簡而言之,制度涵蓋了法律、法規與規章等正式規則,以及非正式的約束與實施方式,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