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義務的法規
『壹』 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第三章 經營者的義務
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第三章經營者的義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履行承諾義務:經營者通過廣告、產品說明等方式承諾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及售後責任時,必須切實履行這些承諾。
遵循約定與法規:經營者與消費者有約定或承諾對消費者有利且高於法規要求時,應按約定履行;反之,若對消費者不利且低於法規標准,應遵循法律規定。
禁止強制交易:經營者不得強制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不得違背消費者意願搭售或附加條件,同時禁止虛假陳述和誤導消費者。
明碼標價:經營者需在顯著位置標明商品或服務價格,不得額外加價或收取未明示的費用。
公示信息:經營場所需公示真實名稱,並懸掛相關行政許可證照。
安全設施與警示:經營場所的安全設施需符合標准,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設施應有警示標志並採取防護措施。對於相關娛樂項目,應有應急措施和救護方案。
告知義務:對可能存在危險的商品或服務,經營者在銷售前要告知消費者正確使用方法和防範措施。對於驚險娛樂項目,需告知危險因素和防範措施。
缺陷商品處理:如商品或服務存在嚴重缺陷,經營者需立即停止銷售或服務,並報告相關部門,對已售出商品需召回進行修理、更換或銷毀。
履行修理、更換等義務:經營者需履行規定的修理、更換等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拒絕。如消費者提出要求後,經營者在規定時間內未作答復或未履行承諾,將承擔法律責任。
『貳』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53條內容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3條主要規定了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
一、修理、重作、更換、退貨的要求
當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或者接受的服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向經營者提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的要求。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履行相應的義務。
二、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的要求
如果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不足,或者經營者提供的服務未達到約定的標准,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經營者應當積極響應消費者的要求,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
三、賠償損失的要求
如果因為經營者的原因,給消費者造成了損失,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進行賠償。賠償的范圍應當包括直接損失和合理范圍內的間接損失。經營者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四、經營者不得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
經營者對於消費者提出的上述要求,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如果經營者未能按照規定或者約定履行義務,消費者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或者尋求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綜上所述: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3條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法律條款,它要求經營者在面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賠償損失的要求時,必須按照規定或約定履行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這一法律條款的實施,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三條規定: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應當按規定或者約定履行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