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市城市執法管理條例

市城市執法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8-20 13:49:03

1. 深圳經濟特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2019修正)

第一條 為了規范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為,促進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以下簡稱綜合執法),是指市、區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相對集中行使有關城市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對有關違法行為統一實施行政執法的行為。
第三條 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內的綜合執法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 市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市綜合執法部門)是綜合執法的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區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區綜合執法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綜合執法。街道城管和綜合執法隊(以下簡稱街道執法隊)以區綜合執法部門的名義開展綜合執法。
第五條 教育、公安、生態環境、住房建設、交通運輸、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及其他部門(以下統稱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助綜合執法部門實施本條例。
第六條 綜合執法部門應當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管理與疏導、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嚴格、規范、文明執法,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支持、配合綜合執法,發現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有權進行勸阻、制止或者舉報。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志願者組織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協助綜合執法。
第二章 職責范圍和管轄
第八條 納入綜合執法職責范圍的事項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屬於城管和綜合執法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二)與市容管理密切相關且屬於現場易於判斷、不需要專業設備和技術檢測手段即可定性的事項。
第九條 綜合執法的職責范圍包括:(一)根據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違反城市容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照明和燈光夜景設施、愛國衛生、養犬等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二)根據林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違反林業管理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三)根據道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擅自佔用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等設置非交通設施、擺攤設點、銷售商品的行為進行查處;(四)根據戶外廣告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違法設置戶外廣告設施的行為進行查處;(五)根據環境保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未經批准焚燒固體廢棄物的行為進行查處;(六)根據畜禽屠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私設屠宰場、非法屠宰畜禽的行為進行查處;(七)根據文化市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對未經批准在室外進行營業性演出的行為進行查處;(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決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條 市綜合執法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決定,研究制定全市綜合執法的規章制度、管理目標、考核標准和年度工作任務,並組織檢查落實;(二)辦理全市跨區案件、重大或者復雜案件以及市人民政府交辦的案件;(三)指導、檢查、監督區綜合執法部門開展工作,對區綜合執法部門進行考核,根據工作需要統一組織區綜合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活動;(四)加強綜合執法部門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高綜合執法人員素質。
第十一條 區綜合執法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決定,落實完成有關綜合執法的具體要求和任務;(二)辦理本行政區域內跨街道的案件、重大、復雜案件或者市綜合執法部門以及區人民政府交辦的案件;(三)指導、檢查、監督街道執法隊的執法業務,對街道執法隊進行業務考評;(四)參加市綜合執法部門組織的執法活動。根據工作需要統一組織街道執法隊開展執法活動。
第十二條 街道執法隊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的決定,履行綜合執法的具體職責;(二)配合、協助市、區綜合執法部門組織的綜合執法活動;(三)依法處理納入綜合執法范圍的違法行為;(四)辦理區綜合執法部門交辦的案件。

2. 成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行為,促進依法行政,維護城市管理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四川省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是指市和區(市)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行使有關部門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處罰權及採取相關的行政檢查、行政強制措施的行為。第四條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遵循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執法與教育、疏導、服務相結合,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注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第五條市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制定城市管理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和考核標准,研究解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是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考核,並承擔重大復雜案件的執法工作。區(市)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公安、民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建設、規劃、房管、交通、經信、水務、園林綠化、工商、質監、食葯監等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職責,協同開展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和互聯網站等媒體應當加強城市管理領域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營造社會共同依法維護城市管理秩序的氛圍。第七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發現違反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有權進行勸阻、制止或者投訴、舉報。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違法行為投訴、舉報受理制度,並向社會公布全市統一的舉報電話及其他聯系方式。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收到投訴、舉報後,應當及時核查、處理,並將核查、處理情況告知投訴、舉報人。第二章執法職責第八條市和區(市)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下列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實施處罰:

(一)違反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

(二)違反下列事項范圍內環境保護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造成環境污染的行為:

1.在城市商業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文化娛樂場所邊界雜訊超越國家標准、從事建築施工活動造成雜訊污染;

2.建築施工揚塵污染、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露天燒烤污染、城市焚燒瀝青塑料垃圾等煙塵和惡臭污染、城市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煙塵污染;

3.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環境污染。

(三)違反工商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在戶外公共場所從事無照經營活動的行為。

(四)違反水務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向城市河道傾倒廢棄物和垃圾、違規取土,或者侵佔城市河道從事建設活動的行為。

(五)違反食品葯品監管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在戶外公共場所銷售食品、違法經營餐飲攤點、違法回收販賣葯品的行為。

除前款第二至五項規定事項外,環境保護、工商管理、水務管理、食品葯品監管等領域其他需要集中行使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並依法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二)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

(三)行政執法頻率高;

(四)專業技術要求適宜;

(五)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第九條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集中行使其他部門行政處罰權的,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相關的行政強制措施。第十條已由市和區(市)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集中行使的行政處罰權及採取的相關行政強制措施,其他部門不得再行使,其他部門履行的其他行政管理和監督職責,應當依法繼續履行。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集中行使原由其他部門行使的行政處罰權及採取相關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與其他部門建立權責明確的協作機制。

3. 長沙市城市管理條例第三章 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

長沙市城市管理條例的第三章詳細規定了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的職責和操作流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國務院、省人民政府的決定,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關被賦予相對集中的行政處罰權,具體包括城鄉規劃、市容環境衛生、城市園林綠化、環境保護、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市政管理和土地管理等領域的部分行政處罰權。它們在各自管轄區域內執行這些權力,不得與已相對集中行使的部門重復執法,否則處罰決定將被視為無效。


城市管理實行屬地管理,違法行為一般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區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綜合行政執法機關處理。特殊情況下,如涉及專業性強或跨區域的案件,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關可以直接管轄。政府通過《公務員法》的規定,確保執法人員的錄用、考核和隊伍管理,並要求執法人員在執法時宣傳法規,接受社會監督。


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需兩人以上行動,著裝統一並出示證件,可採取包括要求解釋、查閱文件、現場檢查和取證等措施。對於違法行為,如有需要,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關可以採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並在必要時通知相關部門或企業配合。對於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的當事人,有權利申請行政復議或訴訟。


同時,各部門需建立信息共享和執法聯動機制,及時通報相關行政管理信息。公民和法人有權舉報、投訴城市管理違法行為,執法機關會公開職責、程序等信息,接受公眾監督,並對舉報投訴進行處理和反饋。


(3)市城市執法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長沙市城市管理條例》經2010年11月29日長沙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通過;根據2012年4月26日長沙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40次會議通過、2012年5月31日湖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批準的《長沙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長沙市關於集會遊行示威的規定〉等五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改。該《條例》分總則、城市管理規定、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法律責任、附則5章53條,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4. 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行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是指市、區(縣)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集中行使相關行政機關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處罰權的行為。第三條市、區(縣)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是本級人民政府實施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的行政執法機關,按照職責分工,依法查處發生在本轄區范圍內的行政違法行為,並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規劃、市政市容、園林、公安、建設、環保、工商等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實施本條例。第四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行使經國務院或者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市人民政府依據國務院、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行政處罰權。
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行使行政處罰權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第五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嚴格執法,文明執法,並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第六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保障機制。
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第二章執法措施第七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人員應當經過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培訓並依法取得行政執法證後方可上崗。
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應當按規定著裝,出示行政執法證件。第八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制度,及時發現、糾正和查處違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第九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在執法活動中,可以行使以下職權:
(一)詢問案件當事人、證人,並製作詢問筆錄或者調查筆錄;
(二)進入正在發生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收集違法證據,制止違法行為;
(三)查閱、調取、復印與違法行為有關的文件資料;
(四)對實施違法行為的場所進行勘驗、拍攝現場照片、錄音錄像,製作檢查筆錄。
(五)對違法行為採用錄音、錄(攝)像方式,進行現場取證;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權。
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人員、當事人、證人應當在前款第(一)項、第(四)項規定的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不在現場的,應當由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無見證人或者見證人拒絕簽名、蓋章的,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人員應當註明情況。第十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將證據先行登記保存。
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第十一條對證據先行登記保存的,應當出具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清單。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查封、扣押涉嫌違法的工具、物品:
(一)適用先行登記保存不足以防止當事人銷毀或者轉移證據的;
(二)當事人拒不改正或者有證據證明其轉移財產逃避義務的;
(三)有可能危害人身健康、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物品;
(四)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第十三條查封、扣押涉嫌違法的工具、物品,應當出具查封、扣押清單。
對查封、扣押的物品,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保管費用。
查封、扣押的物品易腐爛、滅損或者不易保存的,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應當妥善處理。
不得扣押與案件無關的物品。第十四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在查封、扣押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事實、理由、依據、救濟途徑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應當採納。第十五條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機關實施查封、扣押措施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對違法行為作出處理決定;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三十日。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將查封、扣押的工具、物品退還給當事人。

5. 2019年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和水平,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活動。

前款所稱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是指市和區、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城管執法部門)依法相對集中行使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行政檢查權和行政強制權的行為。

第三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領導。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區域面積、人口數量、管理需求等狀況,合理配置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以下簡稱城管執法人員)和執法裝備,並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第四條市城管執法部門是本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區、縣城管執法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並接受市城管執法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在鎮(鄉)、街道派駐城管執法機構,以區、縣城管執法部門的名義,具體負責本區域內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組織協調城管執法機構在轄區內開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活動。

市和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在特定區域派駐城管執法機構,以市或區、縣城管執法部門的名義,具體負責本區域內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

第五條建設、綠化市容、水務、環保、工商、房屋管理、規劃國土資源、公安、財政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遵循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執法與教育、疏導、服務相結合,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注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第七條本市應當加強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制度和監督機制,促進執法水平的提高。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和互聯網站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市民自覺遵守城市管理規定的意識,營造社會共同維護城市管理秩序的氛圍。

第九條城管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支持城管執法部門的工作,協助城管執法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城管執法部門應當聽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執法方式和方法。

第十條對在實施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或者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予以表彰獎勵。

第二章執法許可權

第十一條市和區、縣城管執法部門實施行政執法的范圍包括:

(一)依據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二)依據市政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違反非市管城市道路(含城鎮范圍內的公路)、橋梁及其附屬設施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三)依據綠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除綠化建設外的違反綠化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四)依據水務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傾倒工業、農業、建築等廢棄物及生活垃圾、糞便;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車輛、容器;以及擅自搭建房屋、棚舍等建築物或者構築物等違反河道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五)依據環境保護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在非指定地區焚燒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道路運輸、堆場作業等產生揚塵,污染環境;任意傾倒或者在裝載、運輸過程中散落工業廢渣或者其他固體廢物;違反安裝空調器、冷卻設施的有關規定,影響環境和他人生活;未經批准或者未按批准要求從事夜間建築施工,造成雜訊污染;以及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以及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等規定區域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等不需要經過儀器測試即可判定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六)依據工商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佔用道路無照經營或者非法散發、張貼印刷品廣告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七)依據建設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損壞、擅自佔用無障礙設施或者改變無障礙設施用途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八)依據城鄉規劃和物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按照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分工,對擅自搭建建築物、構築物的違法行為和物業管理區域內破壞房屋外貌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九)本市地方性法規和市政府規章規定由城管執法部門實施的其他行政處罰。

城管執法部門按照前款規定實施行政執法的具體事項由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二條本市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可以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范圍進行調整。

除前款規定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范圍。

第十三條已由市和區、縣城管執法部門依法行使的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行政檢查權和行政強制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不得再行使;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履行的其他行政管理和監督職責,應當依法繼續履行。

第十四條區、縣城管執法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違法行為的查處。

管轄區域相鄰的區、縣城管執法部門對行政轄區接壤地區流動性違法行為的查處,可以約定共同管轄。共同管轄區域內發生的違法行為,由首先發現的城管執法部門查處。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市城管執法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五條市城管執法部門對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未予查處的違法行為,應當責令其查處,也可以直接查處。

市城管執法部門可以對社會影響重大的違法行為直接進行查處;必要時,也可以組織相關區、縣城管執法部門共同進行查處。

第三章執法規范

第十六條城管執法人員實行全市統一招錄制度,公開考試、嚴格考察、擇優錄取。城管執法人員經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統一培訓並考試合格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方可取得行政執法證件。未取得行政執法證件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

城管執法人員從事行政執法活動,應當著統一識別服裝,佩帶統一標志標識,做到儀容嚴整、舉止端莊、語言文明、行為規范。

城管執法人員從事行政執法活動時,應當向當事人出示行政執法證件;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必須兩人以上共同進行。

第十七條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城管執法巡查機制,並可以利用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違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行為。

本市舉辦重大活動時,市城管執法部門可以組織區、縣城管執法部門進行集中巡查。

第十八條城管執法部門可以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後果,採取不同的行政執法方式。

城管執法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時,對情節較輕或者危害後果能夠及時消除的,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直接給予行政處罰外,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先對當事人進行教育、告誡、引導,並責令其改正;對拒不改正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十九條城管執法人員在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依法進入發生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並製作檢查筆錄;

(二)以勘驗、拍照、錄音、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取證;

(三)詢問案件當事人、證人,並製作詢問筆錄;

(四)查閱、調取、復印與違法行為有關的文件資料;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城管執法人員、當事人、證人應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不在現場的,應當由無利害關系的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無見證人的,城管執法人員應當註明情況。

第二十條城管執法人員調查取證時,應當全面、客觀、公正,符合法定程序,不得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不得偽造、隱匿證據。

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違法事實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城管執法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依法扣押與違法行為有關的物品。

城管執法部門實施扣押措施,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期限。

城管執法部門實施扣押措施後,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對於經調查核實沒有違法行為或者不再需要扣押的,應當解除扣押,返還物品。

第二十二條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妥善保管扣押物品,不得使用或者損毀,屬非法物品的,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被扣押的物品易腐爛、變質的,城管執法部門應當通知當事人在二日內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理;逾期不接受處理的,可以在登記後拍賣、變賣;無法拍賣、變賣的,可以在留存證據後銷毀。

解除扣押後,城管執法部門應當通知當事人及時認領。當事人逾期不認領或者當事人難以查明的,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及時發布認領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六十日內無人認領的,城管執法部門可以採取拍賣、變賣等方式妥善處置,拍賣、變賣所得款項應當依照規定上繳國庫。

第二十三條城管執法部門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對當事人棄留現場的物品,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四條城管執法部門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理由、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要求聽證以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時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城管執法部門應當採納,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對符合聽證條件的,城管執法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第二十五條城管執法部門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採用直接送達、留置送達、郵寄送達和公告送達等方式送達法律文書。採用公告送達的,城管執法部門可以通過其政府網站和公告欄進行。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其網址和公告欄地址。

第二十六條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建立違法行為舉報制度,並向社會公布全市統一的舉報電話及其他聯系方式。

城管執法部門收到舉報後,應當及時核查,並在五個工作日內將核查情況告知舉報人;對不屬於本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向舉報人說明情況,並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城管執法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

第四章執法協作

第二十七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履行管理職責,與城管執法部門加強協作,採取疏導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

第二十八條城管執法部門在執法活動中發現應當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執法活動中發現應當由城管執法部門處理的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移送城管執法部門處理。移送案件涉及的非法物品等相關物品應當一並移送。

城管執法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接受移送的案件和相關物品,並應當在作出處理決定後,及時通報移送部門。

第二十九條城管執法部門查處違法行為需要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查詢有關資料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配合。

城管執法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時,需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認定違法行為和非法物品的,應當出具協助通知書。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協助通知書之日起十日內出具書面意見;如情況復雜需要延期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城管執法部門說明理由並明確答復期限。

第三十條在城市管理中開展重大專項執法行動時,城管執法部門需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協助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城管執法部門協助的,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協助。

第三十一條公安機關與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協調配合機制。

公安機關應當依法保障城管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活動,對阻礙城管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依法予以處罰;使用暴力、威脅等方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動城管執法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與執法信息共享機制,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將實施行政處罰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通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管理建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有關的行政許可和監督管理信息及時通報城管執法部門,保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有效開展。

第三十三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不斷加大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科學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在調查取證、檢查檢測等方面的普及運用。

第五章執法監督

第三十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對城管執法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應當責令其改正並追究行政責任。

第三十五條市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執法培訓、崗位交流、督察考核、責任追究和評議考核等制度。

市和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應當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隊伍規范化、制度化的建設和管理。評議考核不合格的城管執法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市城管執法部門對區、縣城管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發生的情節嚴重、社會影響較大的違法違紀行為,可以向區、縣人民政府提出查處建議。

第三十六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發現城管執法部門有違法執法行為的,可以向其提出書面建議。城管執法部門收到書面建議後,應當及時調查核實;情況屬實的,應當予以糾正並告知有關行政管理部門。

第三十七條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將城管執法職責范圍、執法依據、執法程序以及監督電話等事項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城管執法人員有違法執法行為或者行政不作為的,可以向城管執法人員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部門檢舉、控告。接到檢舉、控告的部門應當按照法定許可權及時核實處理,並及時反饋處理意見。

第三十八條市和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定期對本部門的行政執法情況組織社會評議;有關部門對城管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情況組織社會評議的,城管執法部門應當予以配合。評議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派駐本鎮(鄉)、街道的城管執法機構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定期組織評議,並將評議結果告知其所屬的區、縣城管執法部門。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城管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不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

(二)超越職權或者違反法定程序執法,情節嚴重的;

(三)擅自變更已經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

(四)使用暴力、威脅等手段執法的;

(五)故意損壞或者擅自銷毀當事人財物的;

(六)截留、私分罰款或者扣押的財物的,以及使用扣押的財物的;

(七)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的;

(八)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四十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拒不履行執法協作職責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一條城管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違法行使職權,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本條例自2012年7月15日起施行。

6. 2019年海口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全文(草案)

海口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草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行為,促進依法行政,提高綜合行政執法效率和水平,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活動。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以下簡稱綜合執法)是指市、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綜合執法部門)依法相對集中行使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權,對有關違法行為統一實施行政執法的行為。

第四條本市實行以區、鎮(街)為主的綜合執法體制。

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市綜合執法部門)負責全市綜合執法的監督管理,統籌協調組織實施本條例。

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區綜合執法部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轄區內的綜合執法工作。

市、區綜合執法部門根據需要可以在鎮、街道及特定區域設立或者派駐綜合執法機構,負責履行綜合執法的具體職責。

區、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協調相關單位配合綜合執法機構開展綜合執法活動。

第五條規劃、土地、住建、交通、交警、食葯監、水務、海洋漁業、衛生、市政、園林、環衛、工商、環保、人防、地震、民政、司法行政等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綜合執法部門實施本條例。

第六條綜合執法部門是政府職能工作部門,具有獨立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和地位。綜合執法部門的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管理。

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區域面積、人口數量、管理需求等狀況,合理配置綜合執法人員和輔助執法人員。

第八條綜合執法人員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其他有關規定採取考試、考核等辦法擇優錄用和管理。綜合執法人員享受外勤津貼。

第九條綜合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堅持合理合法、公開公正、及時高效的原則文明執法,堅持處罰與教育、管理與疏導、執法與服務相結合,注重對違法行為的糾正和對違法行為人的教育。

第二章職責范圍和管轄

第十條綜合執法的職責范圍包括:

(一)行使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依法強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標准、環境衛生標準的建築物或者設施;

(二)行使城市規劃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三)行使城市綠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四)行使市政設施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五)行使建築市場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六)行使燃氣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七)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無固定場所的無照經營行為以及在城市道路及其兩側戶外公共場所散發廣告性印刷品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八)行使環境保護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社會生活雜訊污染、建築施工雜訊污染;向大氣排放粉塵、飲食服務業油煙污染;在人口集中地區焚燒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等區域內露天焚燒秸稈、落葉、垃圾等產生煙塵污染物質;未採取防燃、防塵措施在城市人口集中地區存放散體物料;未採取密封措施或其他防護措施運輸、裝卸或儲存能夠散發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物質造成城市大氣污染;向城市水體排放、傾倒廢棄物;在城市道路、臨街公共場所從事修理車輛、清洗車輛等產生環境污染作業,臨街銷售煤、水泥、石灰或者進行建設工程施工造成揚塵污染;在城市人口集中地區違章佔道、露天經營燒烤、大排檔產生煙塵污染等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九)行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無照商販非法經營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十)行使水務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未取得城市排水許可證或未按城市排水許可證規定向城市排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排放污水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十一)行使物業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物業企業及開發建設單位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十二)行使衛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和控制吸煙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十三)依法可納入綜合執法的其他職責。

具體職責范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報省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管理的需要,對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范圍進行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第十二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重點時段、重點路段、重點區域的綜合執法力量。

第十三條綜合執法實行屬地管理,違法行為由發生地的區綜合執法部門或綜合執法機構管轄。對流動狀態的違法行為,相鄰區域的綜合執法部門或綜合執法機構都有管轄權。

各區綜合執法部門或綜合執法機構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由市綜合執法部門指定管轄。

第三章執法規范和措施

第十四條綜合執法部門在查處違法行為時,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取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

第十五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統一執法標志標識、統一制式服裝、統一執法文書、統一執法規范、統一裝備技術標准。

第十六條綜合執法人員應當經考試合格,並取得行政執法證後,方可從事綜合執法活動。

第十七條綜合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應當穿著綜合執法制式服裝,文明執法。執法時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行政執法證件。

第十八條綜合執法部門根據工作需要並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聘請輔助執法人員協助開展執法工作。輔助執法人員可以承擔執法過程中的事務性工作,對違法行為進行勸阻、制止,但不得行使行政檢查權、行政強制權和行政處罰權。

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制定輔助執法人員管理規定,加強對輔助執法人員的培訓和監督管理。

第十九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及時發現並查處綜合執法職責范圍內的違法行為。

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投訴、舉報制度,向社會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及信箱、電子郵箱。綜合執法部門收到投訴、舉報應當及時登記並安排執法人員在半小時內到現場核實處理,對不屬於綜合執法部門職責范圍的,應當告知投訴、舉報人向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投訴、舉報或者在三日內移送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處理。

綜合執法部門應當為投訴、舉報人保密,並在六十天內將處理結果向投訴、舉報人反饋。

第二十條綜合執法部門在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後果等具體情況,作出不同的行政處罰決定。對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對違法行為較輕或者危害後果能夠及時消除的,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直接給予行政處罰外,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先對當事人進行教育、勸誡、疏導,並責令其改正或限期改正;對拒不改正或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將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第二十一條綜合執法部門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要求聽證以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綜合執法部門在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查詢當事人身份、住址、聯系電話、法人營業執照等基本信息;

(二)詢問當事人、證人,並製作詢問筆錄;

(三)調查、收集、調取物證,查閱、調閱或復制有關資料。物證調取不便的,可以拍攝能夠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內容的照片、錄像,並註明情況;

(四)對與實施違法活動有關的場所進行勘驗,拍攝現場照片、錄音錄像、製作勘驗筆錄等;

(五)依法進入正在發生違法行為的場所進行檢查,收集違法證據,制止違法行為;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措施。

製作詢問筆錄應當由當事人和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或證人拒絕簽名的,由執法人員簽名並在筆錄中予以註明。

綜合執法人員進行調查或檢查時,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予以協助,不得阻撓。

第二十三條綜合執法部門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綜合執法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或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實施先行登記保存,應當當場製作清單,經綜合執法部門和當事人簽名或蓋章後交付當事人。清單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先行登記保存的物品的名稱、種類、規格、數量和完好程度;

(三)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的,視為自動解除。

第二十四條綜合執法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時,可以依法實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並依法強制執行。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情形的,綜合執法部門可以扣押違法行為的人使用工具和經營、兜售的物品:

(一)經營者擅自超出經營地址的門、窗、外牆經營、作業或展示商品或者超出租賃的經營場地的面積擺賣經營的;

(二)擅自在城市道路、人行天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公共場所設攤經營、兜售物品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條綜合執法部門採取查封、扣押措施後,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對違法事實清楚,依法應當沒收的工具和其他物品,予以沒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銷毀的,依法銷毀。銷毀過程應當拍照或者攝像予以記錄。違法行為不成立或者不再需要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綜合執法部門應當立即解除查封、扣押措施。

第二十七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妥善保管扣押物品,不得使用或者損毀。屬於非法物品或者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應當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查封、扣押鮮活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應當通知當事人在二十四小時內到指定地點接受調查和處理。當事人逾期不接受調查和處理的,對經法定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的物品,經綜合執法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依法進行拍賣或變賣;無法拍賣、變賣的,經綜合執法部門負責人批准,直接送交有經營(使用)權的單位收購;沒有使用價值或不符合產品質量標准和食品衛生標準的,留存證據後銷毀。

第二十八條先行登記保存、查封、扣押措施解除的,綜合執法部門應當立即通知當事人領回相關物品;無法通知的,應當在綜合執法部門的網站和公告欄公告。通知或者公告領回的期限屆滿,當事人未領回的,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定期發布招領公告,當事人應當在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領回。因逾期未領回所造成的損失,由當事人承擔。

已將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第二十九條綜合執法部門對查封、扣押的財物的處理情況應當進行登記存檔。

第三十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依法送達法律文書。

綜合執法部門送達法律文書,應當直接送交當事人。當事人不在住所地的,綜合執法部門可以在當事人住所地以外向當事人直接送達法律文書。當事人拒絕簽署送達回證的,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綜合執法部門依法採用公告方式送達法律文書的,可以在報紙或其門戶網站刊登公告,也可以在綜合執法部門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視為送達。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綜合執法部門可以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逾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加處罰款的數額不得超出原罰款數額;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抵繳罰款;

(三)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無法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執法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或者根據當事人意願安排其參加與城市管理有關的社會服務;

(四)通知社會保險、保障性住房、市場監管、金融監管、公共徵信等機構將當事人違法信息錄入個人信用系統,根據違法情節輕重進行失信懲戒,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向社會公開;

(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章執法保障與協作

第三十二條綜合執法人員依法開展行政執法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妨礙綜合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第三十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市、區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建立綜合執法隊伍培訓機制,加強業務和其他專項培訓,提高綜合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執法能力。

第三十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實現執法手段現代化,並根據執法的需要,不斷改善綜合執法設施設備和裝備,保障綜合執法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第三十五條市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建立綜合執法信息管理和服務平台,對違法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及時反饋,通過網路信息平台等科技手段提升綜合執法管理水平。

第三十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工作機制,動員轄區內的社會組織和居民參與城市管理,及時發現和報告各類城市管理違法行為。

居(村)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對本區域內的違反城市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及時報告並協助綜合執法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七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綜合執法部門與公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堅持統一調度、合署辦公、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優化社會管理執法資源配置,提高執法效能。

公安部門應當設置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與綜合執法部門合署辦公,配合和保障綜合執法部門依法開展綜合執法工作。

在城市廣場、商業中心、重要場所、主要道路、機場、車站、碼頭等重點區域,由公安、城管、交通部門共同設立巡邏組或聯合執法工作站,及時發現違法行為,加強對城市重點區域的管控。

第三十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綜合執法部門與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執法聯動制度、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事項通報制度、信息共享制度、配合協作制度等,加強日常業務聯系,及時通報有關行政管理和綜合執法信息。

第三十九條綜合執法部門與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應當建立案件轉辦和辦理情況反饋制度。綜合執法部門在執法活動中,發現依法應當由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查處的違法行為,應當及時制止並在三日內函告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處理;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依法應當由綜合執法部門查處的違法行為,應當及時制止並在三日內函告綜合執法部門處理。

第四十條綜合執法部門查處違法行為需要查詢有關資料的,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無償提供。

需要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提供專業認定意見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自收到協助函件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出具明確的專業認定意見並附相關依據。情況復雜不能按時提供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以書面形式說明理由並明確答復期限。

第四十一條違法行為人拒絕向綜合執法部門提供身份信息的,執法人員可以聯系公安部門進行現場協助處理。公安部門應當派員在半小時內到達現場協助處理。

第四十二條綜合執法人員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對拒絕、阻礙執法的行為,應當及時報警;公安機關對阻礙綜合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依法予以處罰;使用暴力、威脅等方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執法監督

第四十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綜合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綜合執法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以及有關行政職能部門對綜合執法工作不依法配合的,應當責令其改正並依法追究行政責任。

第四十四條上級綜合執法部門發現下級綜合執法部門有不當或者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責令改正或者撤銷,發現其不履行執法職責的,應當責令改正或者依法查處。

第四十五條市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實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評議考核、督辦督察、責任追究等監督制度,監督綜合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

第四十六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將職責范圍、執法依據、執法程序、處罰標准以及監督電話等在網站和服務窗口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綜合執法人員在執法中有不當或者違法行為的,有權向其所在單位、上級行政部門或者監察部門檢舉、控告,接到檢舉、控告的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四十七條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定期聽取社會公眾建議、司法建議、檢察建議制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綜合執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巡查職責,未能及時發現違法行為,或者發現後不制止,情節嚴重的;

(二)違法使用或者損毀保全、查封、扣押的工具、物品,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

(三)粗暴執法,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

(四)泄漏舉報人信息,情節嚴重的;

(五)幫助違法行為人逃避查處,情節嚴重的;

(六)對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的;

(七)截留、私分查封、扣押、沒收的物品或者罰款的;

(八)利用職務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的;

(九)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四十九條綜合執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不履行綜合執法協作義務,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妨礙綜合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方法妨礙綜合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二)阻礙執法車輛通行或者破壞執法車輛和執法設備的;

(三)擾亂公共秩序或者辦公秩序,致使綜合執法工作不能正常進行的;

(四)對執法人員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其他妨礙綜合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情形。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的具體應用問題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五十三條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7. 2019年《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實施辦法》全文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實施辦法》

(1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7號發布)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活動。

前款所稱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是指市和區、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城管執法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依法相對集中行使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及相關的行政檢查權和行政強制權的行為。

第三條(主管部門)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市城管執法部門」)是本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

區、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下簡稱「區、縣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

第四條(管轄權劃分)

下列情形的城市管理違法行為,由市城管執法部門負責查處:

(一)對全市有重大影響的;

(二)涉及市級管轄河道的;

(三)涉及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的;

(四)全市范圍內需要集中整治的;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在中心城區重點區域造成重大影響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由市級行政機關負責查處的。

下列情形的城市管理違法行為,由區、縣城管執法部門負責查處:

(一)對本區、縣有重大影響的;

(二)涉及區、縣級管轄河道的;

(三)發生在街道轄區內的;

(四)本區、縣范圍內需要集中整治的;

(五)出租汽車駕駛員在街道轄區內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的。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查處在本轄區內發生的違法行為,以及在本轄區內中心城區重點區域出租汽車駕駛員違反客運服務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市級管轄河道、區縣級管轄河道、鄉鎮級管轄河道的目錄由市城管執法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五條(執法許可權)

城管執法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依照《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執法范圍,實施城市管理行政執法。

除前款規定的執法范圍外,城管執法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實施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范圍包括:

(一)依據水務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在原水引水管渠保護范圍內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在海塘保護范圍內擅自搭建建築物或者構築物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二)依據環境保護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作業單位和個人在道路或者公共場所無組織排放粉塵或者廢氣;經營性的爐灶排放明顯可見黑煙;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未按照規定安裝油煙凈化和異味處理設施,且未取得相關證照;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從事金屬切割、石材和木材加工等易產生雜訊污染的商業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三)依據物業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損壞房屋承重結構;擅自改建、佔用物業共用部分;損壞或者擅自佔用、移裝共用設施設備;擅自改變物業使用性質,以及物業服務企業對業主、使用人的違法行為未予以勸阻、制止或者未在規定時間內報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四)依據城鄉規劃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未經批准進行臨時建設;臨時建築物、構築物超過批准期限不拆除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五)依據建設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在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燃氣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內,建造建築物或者構築物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六)依據空調設備安裝使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在建築物內的走道、樓梯、出口等共用部位安裝空調設備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七)依據出租汽車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在中心城區重點區域出租汽車駕駛員違反客運服務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八)依據停車場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機動車駕駛員在中心城區道路停車場違反停車管理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二款第七項關於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的范圍,由市政府另行規定並公布。

第六條(違法建築查處職責)

對《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八項中規定的對擅自搭建建築物、構築物的違法行為,由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據城鄉規劃和物業管理方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實施行政處罰,但當事人取得下列文書之一的,由規劃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依法進行管理:

(一)《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二)《建設工程規劃設計要求通知單》;

(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四)《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核意見》。

鄉、鎮城管執法機構以鄉、鎮人民政府名義具體承擔對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行為的查處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拆除行政區域內違法建築的程序,按照國家和本市拆除違法建築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約定管轄和指定管轄)

管轄區域相鄰的區、縣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城管執法機構對行政轄區接壤地區流動性違法行為的查處,可以約定共同管轄。共同管轄區域內發生的違法行為,由首先發現的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或者鄉、鎮城管執法機構查處。

同一區、縣內鄉、鎮城管執法機構之間對管轄發生爭議的,由本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指定管轄;區、縣城管執法部門、鄉、鎮城管執法機構發生其他情形管轄爭議的,由市城管執法部門指定管轄。

第八條(執法協助)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查處重大、復雜或者爭議較大的違法行為時,可以通知住房城鄉建設、交通、綠化市容、水務、環保、工商、規劃國土資源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到場,對違法行為的現場檢查和勘驗提供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查處違法行為時,當事人應當按照要求接受調查,並如實提供個人身份或者組織名稱的信息。當事人拒絕提供個人身份信息的,城管執法人員可以要求公安機關進行現場協助,公安機關應當派員及時到場協助查明。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查處違法行為時,需要住房城鄉建設、交通、綠化市容、水務、環保、工商、規劃國土資源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提供下列執法協助的,應當出具協助通知書,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照規定予以配合:

(一)查閱、調取、復制與違法行為有關的文件資料;

(二)對違法行為的協助認定以及非法物品的鑒定;

(三)需要協助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案件移送與接受)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建立案件移送機制。對執法過程中發現需要移送的案件,應當自發現違法行為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移送。移送案件時應當出具涉嫌違法案件移送函,同時一並移送案件涉及的非法物品等相關物品。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以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對接受的移送案件,應當及時登記、核實處理,並在作出行政處理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通報移送部門。

第十條(信息共享機制)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與執法信息共享機制。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有關的行政許可和監督管理信息及時通報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其中行政許可信息應當自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報;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實施行政處罰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每月通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並提出管理建議。

公安機關與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街面社會治安和城市管理動態視頻監控信息共享機制。

第十一條(行政處罰條款適用)

對當事人一個行為同時違反了兩個以上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並且都應當給予罰款的,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適用其中處罰較重的條款給予行政處罰,但有從輕或者減輕情節的除外。

第十二條(送達地址確認書)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在調查取證時,可以要求當事人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告知當事人填寫要求以及拒絕提供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

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內容,應當包括送達地址的郵政編碼、詳細地址以及受送達人的聯系電話等。

第十三條(文書送達)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採用直接送達、留置送達、郵寄送達和公告送達等方式來送達法律文書。

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送達地址確認書的地址,對法律文書以專遞方式郵寄送達,並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逾期或者拒不拆除違法建築信用管理和信息公示)

對逾期不拆除或者拒不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的當事人,城管執法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其違法信息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並可以通過政府網站、報紙、微信公眾號等,以公告等方式依法向社會公開。當事人為企業的,還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公開。

第十五條(監督檢查)

市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區、縣城管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鄉、鎮、街道城管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

城管執法部門可以採取以下監督檢查方式:

(一)行政執法日常督察;

(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

(三)行政執法專項檢查;

(四)行政執法評議;

(五)其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方式。

城管執法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認為城管執法人員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情形的,可以向其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提出處分建議。

第十六條(妨礙公務的處理)

對阻礙城管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制止:

(一)圍堵、傷害城管執法人員的;

(二)搶奪、損毀被扣押的物品的;

(三)攔截城管執法車輛或者暴力破壞執法設施、執法車輛的;

(四)在城管執法機構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執法機構的;

(五)在城管執法機構辦公場所內滯留、滋事的;

(六)其他暴力抗拒執法的。

對阻礙城管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依法予以處罰;使用暴力、威脅等方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執法規范制定)

市城管執法部門應當制定並完善執法程序、執法人員行為規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和執法工作相關標准,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八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1月15日起施行。2004年1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號發布,根據2005年6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1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上海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暫行辦法〉的決定》修正,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根據2012年2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1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上海市內河港口管理辦法〉等15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並重新發布的《上海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上交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8-20 16:06:02 瀏覽:13
碰瓷刑法 發布:2025-08-20 16:06:02 瀏覽:586
支部條例的意義 發布:2025-08-20 16:05:09 瀏覽:320
如何闡述經濟法是一個法律部門 發布:2025-08-20 16:00:49 瀏覽:959
刑法案例和分析 發布:2025-08-20 15:36:27 瀏覽:420
劉繼峰不是法大經濟法所長 發布:2025-08-20 15:27:49 瀏覽:285
社會法經濟法行政法 發布:2025-08-20 15:27:04 瀏覽:156
勞動法計算月薪工資 發布:2025-08-20 15:25:34 瀏覽:224
勞動法那年實施 發布:2025-08-20 15:24:37 瀏覽:670
閩清法院 發布:2025-08-20 15:23:48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