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規章怎麼合法性審查
A. 地方性法規需不需要經過批准才生效
地方性法規不需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法律分析
如果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不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只需要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如果是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地方性法規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或者是指由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此時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八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條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製定地方性法規,報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B. 規章可以附帶審查嗎
一、規章可以附帶審查嗎
1、規章可以附帶審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五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前款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含規章。
二、行政復議附帶審查的范圍有哪些
行政復議附帶審查的范圍如下:
1、合法性審查,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
2、適當性審查,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而不審查抽象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