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職業病防治條例
『壹』 職業病防治法有哪些內容
《職業病防治法》正式實施之際,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永中研究員提出,作為首都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中堅力量,腦力勞動者要關注自己的職業健康,培養良好的職業衛生習慣。
高檔的工作環境暗藏著諸多健康殺手:經常從事視屏作業導致視覺緊張;長時間保持靜態作業和不良工作體位;壓力大、競爭性強使精神無法鬆弛;空調病、封閉工作室製造了不良微環境,建築裝飾材料、地毯、清潔劑、殺蟲劑、復印機……工作人員經常會感到肌肉不適、僵硬、酸、麻、痛刺感,腰背痛,頭痛,還有眼乾、眼痛、視力下降、結膜發紅等視覺問題,最嚴重的還是疲勞、抑鬱症、心腦血管病,甚至導致「過勞死」。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一份調研表明,腦力勞動者高血壓患病率為12.6%,冠心病患病率為14.2%,都比一般人高出2至3倍。
『貳』 北京市職業病防治衛生監督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保護勞動者的健康,促進經濟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單位(以下簡稱有害作業單位),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防治結合、監督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職業衛生的宣傳教育,普及職業衛生知識,推廣職業病防治的技術,提高職工自我保護意識。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領導職業病防治工作,將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第五條市和區、縣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職業病防治的衛生監督工作。
勞動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做好職業病防治的勞動保護監察工作。
各級工會組織代表職工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實行群眾監督。第六條有害作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負責本單位、本系統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第七條對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或者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預防第八條有害作業單位的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系統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確定專門機構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並對所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第九條有害作業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勞動條件,使作業場所的有害因素符合國家衛生標准。第十條有害作業單位必須接受衛生或者勞動行政部門的監測機構對其作業場所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或者檢測。
有害作業單位有條件的,應當建立檢測機構,加強本單位的自身管理。第十一條有害作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和健康監護檔案制度,全面記錄生產工藝流程中有害因素的狀況,監測或者檢測數據及職工職業性健康檢查的結果等有關資料。第十二條有害作業單位應當按規定為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配備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易發生急性職業中毒的作業場所除採取防護措施外,必須配備應急防範裝備和醫療急救用品,並設有專(兼)職急救人員。第十三條涉及有害作業的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其衛生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使用,並符合國家衛生標准。
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參加建設項目的設計審查和工程驗收,並根據國家《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對建設項目進行項目衛生學預評價。第十四條凡轉讓有害作業項目的,必須同時提供有關衛生防護資料。引進或者接受轉讓的生產設備、工藝或者原材料中存在職業危害的,必須配有符合衛生要求的防護設施,並同時安裝使用。第十五條凡引進、使用新化學物品的,應當附毒性評定資料。缺少有關資料的,必須經市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鑒定機構審查同意後,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第十六條有害作業單位應當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定期的職業性健康檢查。對有職業禁忌症的人員,不得安排從事與其相關的作業。
對從事有職業危害的人員,在退休、調離時必須進行離崗的職業性健康檢查。
職業性健康檢查,由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第十七條有害作業單位的職工應當接受職業衛生教育和培訓,保護職業衛生防護設施,遵守本條例及本單位職業衛生規章制度。
第三章診斷治療第十八條職業病診斷工作由市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病的診斷,必須按國家有關職業病診斷標准進行。第十九條市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全市的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
對職業病診斷有異議的,可以向市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第二十條對確診的職業病病例和因職業病死亡的病例,由確診的醫療衛生機構或者死亡者所在單位按有關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第二十一條有害作業單位對疑似職業病患者應當及時申請診斷,對職業病患者必須進行治療與療養。第二十二條急性職業病由首診的醫療衛生機構負責診治,並按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第四章監督第二十三條市和區、縣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監測工作;會同企業主管部門對有關人員進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專業技術培訓、咨詢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