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條法規
Ⅰ 勞動合同法第36條支付失業金可以領取嗎
《勞動合同法》第36條並不是關於失業金領取的規定,是關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失業金的領取是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夠申請領取的。不是隨意領取的。一、勞動合同法第36條支付失業金可以領取嗎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並沒有關於失業險的相關法律規定,但當事人可以自行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五章的規定對失業保險的相關問題進行核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個人主動辭職的,不可以領取失業證;單位先提出,個人沒有提交辭職報告的,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申請失業金。如果合同到期,公司關門等都可以申請失業金。
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根據《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第四條:失業人員符合《失業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其中,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是指下列人員:
(一)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和辭退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二、三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二、領取失業保險金需要滿足的條件
1、方法/步驟
享受失業金是有一定條件的:
(1)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一年以上的;
(2)在法定勞動年齡內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3)已按規定辦理失業和求職登記的。
2、主觀意願
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1)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2)由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3)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4)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單位辭退、除名、開除的;
(5)勞動者本人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6)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3、其他要求
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如果是個人進行主動離職的話,那麼是不可以領取失業金的,如果是由單位進行辭退,並且是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的話,那麼是可以申請領取失業金的。失業金是對失業人員的一種保障。
Ⅱ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內容是什麼
該法規第3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本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此為協商解除,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完全自願的情況下,互相協商,在彼此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合同在訂立以後,尚未履行完畢或者未全部履行以前,由於合同雙方或者單方的法律行為導致雙方當事人提前消滅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可分為協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三種情況。
Ⅲ 勞動合同法36條規定內容
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具體來說:
- 協商解除的前提: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因某種原因希望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 協商解除的內容:雙方需要對解除條件、解除後的權益處理等問題進行詳細的溝通和商議,如經濟補償、工作交接等事項。
- 協商解除的形式: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後,可以簽署解除協議,以書面形式確認勞動合同的解除。
- 協商解除的原則:
- 自願原則: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雙方的自願和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能單方面強制要求解除合同。
- 合法原則:協商解除的過程和結果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能違反國家的勞動法律政策。
總之,勞動合同法第36條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了一個合法、靈活的機制,有助於減少勞動糾紛,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