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征拆法規

征拆法規

發布時間: 2025-08-28 12:13:33

❶ 拆遷法律法規有哪些

房屋拆遷法律規定具體如下:
1、公示制度。拆遷實施單位必須在拆遷基地內設立公示欄,內容為:基地的拆遷補償方案;基地最低補償價和價格補貼系數;按面積標准房屋調換的有關規定;按時搬遷的獎勵政策和其他補助政策;評估單位名稱、評估人員姓名;房屋評估基準價;評估鑒定機構;拆遷公司名稱、基地負責人姓名、上崗工作人員工號;基地工作時間、公司和基地聯系電話;
2、信訪接待制度;
3、舉報制度。各區縣房地局拆遷管理部門,應在每一個拆遷基地設立舉報箱。舉報箱由專人定期開啟,對舉報反映的問題根據職責由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在舉報箱上告示市、區縣房地局管理部門的投訴電話;
4、承諾書制度。承諾書必須明確拆遷電位的責任,嚴格依法動遷,嚴禁對動遷戶哄、嚇、騙,嚴禁對未簽約居民戶斷水、電、氣、通信,嚴禁動遷工作人員打人、罵人等行為;
5、監管制度。房屋拆遷許可證審批流程如下:區、縣國土房管局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屬於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區、縣國土房管局應當報經市國土房管局復審同意後,方可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跨區、縣建設工程的,區、縣國土房管局應當報經市國土房管局復審同後,方可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國土房管局在審查房屋拆遷申請時,設計拆遷中央國家機關、軍隊所有房屋時,應當徵求有關管理部門的意見。區、縣國土房管局審查、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後,報市國土房管局備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六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❷ 征地拆遷八條新法規是什麼

征地拆遷是指政府依法對土地上的房屋或建築物進行拆除,以滿足公共利益的需要。由於征地拆遷涉及到公民的財產權益,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征地拆遷的法律法規。下面介紹八條比較重要的征地拆遷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明確了土地徵收和補償的相關規定,保障拆遷戶的合法權益。
2.《征地條例》:征地條例具體規定了征地拆遷的程序和標准,要求政府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征地,並提供合理的補償。
3.《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了城市房屋拆遷的程序、標准和補償方式,保護城市居民的合法權益。
4.《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與補償條例》:該條例明確了關於征地、補償和安置的具體政策,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
5.《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暫行條例》:此條例規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規定,保護國有土地上房屋的產權。
6.《城市建設用地徵收與補償條例》:該條例針對城市建設用地的徵收和補償情況,保護市民的合法權益。
7.《房屋徵收(國有建設用地)法》:此法規定了房屋徵收的程序和補償方式,保障房屋主人的權益。
8.《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徵收與補償條例》:此條例主要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徵收和補償權益,確保他們獲得合理的補償。
這些征地拆遷的法規有助於規范征地拆遷行為,保障公民和農民的合法權益。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政府需要依法進行,並提供合理的補償和安置措施,以確保公民和農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征地拆遷的法規也對政府行為進行了限制,保證了行政的公正性和規范性。

❸ 征地拆遷法律法規有哪些

在征地 拆遷 中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有的被強拆造成人員掩埋或者傷亡的,有的和拆遷的實施人員發生沖突,這些都會使矛盾不斷的升級加重。 只有更好的了解征地拆遷法律 法規 ,才能合法合理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征地拆遷法律法規有哪些? 1、對於佔用耕地,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31條規定,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負責開墾與所佔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2、徵收耕地的補償。 《土地管理法》第48規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以下幾部分: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3、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的標准。 《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 征地 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4、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 宅基地 建房、提供 安置房 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5、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6、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 《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熱點內容
任懿君法官 發布:2025-08-28 14:58:08 瀏覽:145
瀏陽市北盛鎮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14:52:59 瀏覽:995
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解釋 發布:2025-08-28 14:43:45 瀏覽:14
山東司法網站 發布:2025-08-28 14:29:04 瀏覽:661
姜堰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8-28 14:23:39 瀏覽:324
司法改革現狀 發布:2025-08-28 14:22:36 瀏覽:542
學校教師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8-28 14:22:25 瀏覽:921
合同法自考真題2014 發布:2025-08-28 13:56:39 瀏覽:621
今年民典法規定 發布:2025-08-28 13:51:42 瀏覽:157
水利系統法治工作要點 發布:2025-08-28 13:43:36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