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是法律規范

法規是法律規范

發布時間: 2025-08-31 01:50:54

Ⅰ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的區別與分類:
1. 法律:
法律是由具有立法權的機關,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訂並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它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2. 法規:
法規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依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例如,國務院制定和發布的行政法規,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發布的地方性法規。法規主要針對特定領域或區域內的行為進行規范。
3. 政策:
政策是國家機關、政黨組織等為了實現所代表的階級或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制定並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應當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政策通常涉及國家或政黨的長遠目標和行動計劃。
4. 標准:
標準是一種由公認機構制定並批準的,為了在特定范圍內實現最佳秩序,通過協商一致形成的,供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規范性文件。標准主要涉及產品、服務、過程等方面,旨在確保質量、安全、效率等方面的統一要求。
總結:
法律、法規、政策和標准都是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工具。法律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規范,法規是在特定領域或區域內的規范性文件,政策是國家或政黨為達成特定目標的行動指南,標准則是為了確保特定領域內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而制定的統一要求。

Ⅱ 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區別

(一)概念區別
1. 法規,即法律的規范,是由國家或地方立法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依據其職權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性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2. 規章,即規章制度,則是由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制定的,旨在實施管理、規范工作與行為,依據法律和法規,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二)類別和文種不同
1. 法規根據制發主體的不同,分為全國法規、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三類,常用的文種包括條例、規定、辦法。
2. 規章根據性質和內容的不同,分為行政規章、組織規章、業務規章和一般規章四類,常用的文種包括規定、辦法、細則等。
(三)制發主體不同
1.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規稱為全國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會所在市和計劃單列市人大制定的法規稱為地方法規;國務院制定的法規稱為行政法規。
2. 行政規章由國務院各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所在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制定;組織規章由黨的各級領導機關、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制定;企業可制定業務規章;所有機關、團體、單位均可制定一般規章。
(四)制發程序不同
1. 全國性法規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會議的討論通過,才能發布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規,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及計劃單列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規,須經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2. 行政法規必須經過國務院常委會議審議或國務院總理的審批,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各主管部門發布。行政規章須經行政會議討論通過,報主管部門審批後方能發布實施;組織規章、業務規章、一般規章也要經會議討論通過,由主管領導審核簽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

Ⅲ 請教 法規與條例、辦法、要求、規定、規范有何區別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
辦法是有關機關或部門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有關法規、規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問題提出具體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要求可由不同的相關方提出。很多時候還表示是建立在自己意願基礎上來強烈指導別人的決定。
規定是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於法律條文中的決定。規定作動詞指對事物的數量,質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比如說:~產品的質量標准 | 不得超過~的日期等。
規范是指群體所確立的行為標准。它們可以由組織正式規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物流企業組織為了做到別具特色,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影響組織的決策與行動。

Ⅳ 法規是法律嗎

法律分析:法規不是法律,二者是不同的:1、首先,制定機關不同。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而法規是國務院、地方政府或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2、其次,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高於法規的效力。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總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熱點內容
北辰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8-31 12:20:01 瀏覽:82
司法考試試題答案解析 發布:2025-08-31 11:56:08 瀏覽:65
20184勞動法自考考試答案 發布:2025-08-31 11:56:07 瀏覽:267
2企業法律顧問培訓 發布:2025-08-31 11:55:00 瀏覽:737
經濟法答題如何背誦 發布:2025-08-31 11:46:37 瀏覽:151
金錢追求和道德追求能統一 發布:2025-08-31 11:36:09 瀏覽:361
善後會議條例 發布:2025-08-31 10:22:17 瀏覽:403
山亭區律師 發布:2025-08-31 10:07:47 瀏覽:604
重慶情蹤法律咨詢有限公司聯系電話 發布:2025-08-31 10:06:14 瀏覽:907
依法治國關鍵是依法執政 發布:2025-08-31 09:54:37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