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財經紀律新條例
A. 什麼是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如何處分
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一系列國家有關財經管理法律法規,破壞國家財經管理秩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行為。
違反財經紀律的處分按情節嚴重程度從警告、通報到撤職、判刑。
從行為主體構成看,違反財經紀律的主體應為行政事業單位和國家工作人員,在違背國家有關法律時,需要給單位行政處罰以及給責任人予以行政處分。
從適用違法行為的法律分類看,違法行為主要分為預算違法行為,財政違法行為,會計違法行為、政府采購違法行為,稅收違法行為等幾類。
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十一章的有關規定,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有以下十七種:
(一)隱瞞、截留、坐支應當上交國家的財政收入的行為;
(二)騙取國家財政撥款、退稅款或者補貼的行為;
(三)不按照預算或者用款計劃核撥國家財政經費、資金的行為;
(四)擅自動用國庫款項或者財政專戶資金的行為;
(五)個人借用公款長期不還,或進行營利活動、非法活動的行為;
(六)違規將公款借給他人的行為;
(七)單位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行為;
(八)在對內對外活動中接受禮品的行為;
(九)違反有關規定擅自開設銀行賬戶的行為;
(十)擅自使用、調換、變賣或者損毀被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收繳的財物,或者擅自處理應當委託拍賣的物品的行為;
(十一)單位違反有關規定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行為;
(十二)違反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行為;
(十三)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應當納入法定賬簿的資產未納入法定賬簿或者轉為賬外的行為;
(十四)黨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公司)、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政府采購和招投標法律、法規的行為;
(十五)黨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公司)、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財務管理活動中違反會計法律、法規的行為;
(十六)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十七)在財經方面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
(1)違反財經紀律新條例擴展閱讀: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條例》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審計機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應當在規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應當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根據需要,國務院可以依法調整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審計機關)的職權范圍。
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個人,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由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照人事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B. 違反財經紀律行為
違反財經紀律行為,是指違反財經管理法規、破壞國家財經管理秩序,按照黨紀處分條例規定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行為。一般行為批評教育,嚴重的依法處理。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違反財經紀律行為主要有:
一、隱瞞、截留、坐支應當上交國家的財政收入的。
二、將隱瞞、截留款合夥私分的。
三、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國家財政撥款、退稅款或補貼的。
四、將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的錢款合夥私分的。
五、不按預算或用款計劃核撥國家財政經費、資金的。
六、擅自動用國庫款項或財政專戶資金的。
七、個人借用公款超過6個月不還的。
八、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
九、在對內對外活動中接受禮品應當上交而不上交的。
十、將接受的禮品集體私分的。
十一、違反有關規定擅自開設銀行帳戶的。
十二、擅自使用、調換、變賣或損毀被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收繳的財物,或擅自處理應當委託拍賣的物品的。
十三、違反有關規定為他人擔保的。
十四、違反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
十五、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應當納入法定帳簿的資產未納入法定帳簿或轉為帳外的。
十六、在財務活動中違反會計法律、法規的。
十七、在財經方面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
(2)違反財經紀律新條例擴展閱讀:
違反財經紀律行為,是指違反財經管理法規、破壞國家財經管理秩序,按照黨紀處分條例規定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行為。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財經管理秩序。
2、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財經法規,破壞國家財經管理秩序的行為。
3、主體既有單位,又有個人;既有特殊主體,又有一般主體。
4、主觀上多數是故意。
C. 關於對幾種嚴重違反財經紀律行為的行政處分辦法(試行)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一條為了糾正財政違法行為,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審計機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應當在規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應當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根據需要,國務院可以依法調整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審計機關)的職權范圍。
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個人,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由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照人事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條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補收應當收取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違反規定設立財政收入項目;
(二)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
(三)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財政收入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准徵收或者變換名稱徵收;
(四)緩收、不收財政收入;
(五)擅自將預算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九條單位和個人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投資建設項目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騙取的國家建設資金,沒收違法所得,核減或者停止撥付工程投資。
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截留、挪用國家建設資金;
(二)以虛報、冒領、關聯交易等手段騙取國家建設資金;
(三)違反規定超概算投資;
(四)虛列投資完成額;
(五)其他違反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有關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處罰。
(3)違反財經紀律新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第十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被挪用、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二)滯留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三)截留、挪用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四)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政府承貸或者擔保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行為。
第十三條企業和個人有下列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隱瞞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截留代收的財政收入;
(三)其他不繳或者少繳財政收入的行為。
屬於稅收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有關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
D. 利用不真實材料騙取國家財政補貼後果怎樣
《條例》第一百一十四條與一百二十六條,分別對騙取國家財政撥款、退稅款或補貼的行為進行了規定。這些規定集中在《條例》第十一章,涉及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侵犯了國家的財經管理制度。從行為的客觀方面來看,兩者都違反了財經紀律,具有相似的性質。然而,第一百二十六條則是一個兜底條款,它與第十一章中的其他條款之間存在補充與被補充的關系。這意味著,當行為不符合第十一章中具體違紀行為的構成要件,但依然存在財經方面的違規要素時,可以依據第一百二十六條進行定性處理。
具體而言,第一百一十四條主要針對騙取國家財政撥款、退稅款或補貼的行為,而第一百二十六條則是一個更為廣泛的條款,適用於那些雖然不符合第一百一十四條或其他具體條款規定的行為,但仍然存在財經方面違規的情況。例如,某些行為可能涉及虛報項目、偽造材料等手段,以獲取國家財政補貼,這類行為如果不符合第一百一十四條的具體描述,但仍屬於財經紀律的范疇,則可以根據第一百二十六條進行處理。
在實際操作中,第一百二十六條為處理那些具有類似性質但具體情形不符合其他條款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它確保了對財經紀律的全面覆蓋,同時也避免了因具體條款的局限性而遺漏對違規行為的處罰。這有助於維護國家財經管理制度的嚴肅性和完整性,確保公共資源得到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行為均會對國家財經管理制度造成損害,影響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因此,無論是騙取國家財政撥款、退稅款還是補貼,都應受到法律的嚴格懲處。這不僅是維護財經紀律的需要,也是確保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
總之,第一百一十四條和第一百二十六條在處理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的行為時,不僅明確了具體的違紀行為,還通過兜底條款確保了對所有違規行為的全面覆蓋。這對於維護國家財經管理制度的嚴肅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E. 國家財經紀律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違反財經紀律行為是指違反財經管理法規、破壞國家財經管理秩序,按照黨紀處分條例規定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三十九條 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證。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共產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的約束。
第四十條 黨的紀律主要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
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執紀必嚴、違紀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按照錯誤性質和情節輕重,給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處分、組織調整成為管黨治黨的重要手段,嚴重違紀、嚴重觸犯刑律的黨員必須開除黨籍。
黨內嚴格禁止用違反黨章和國家法律的手段對待黨員,嚴格禁止打擊報復和誣告陷害。違反這些規定的組織或個人必須受到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