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

發布時間: 2025-09-01 00:39:20

⑴ 遼寧省高速公路管理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高速公路管理,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暢通和高效運營,發揮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我省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車輛、乘車人以及在高速公路管理范圍內從事其他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全省高速公路的管理,必須堅持集中、統一、高效、特管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是全省高速公路管理的主管部門,其所屬的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全省高速公路的養護、路政、收費、通訊監控和綜合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公安機關是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管部門,對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工作實施統一管理,其所屬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協調和指導。高速公路沿線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沿線各級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助做好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第五條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全省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凍災害等損毀高速公路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其所屬的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應急預案,制定全省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方案,根據實際需要組建高速公路應急救援隊伍,配備適應搶險救援需要的設備及物資,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第二章養護管理第六條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當依據高速公路的養護標准,加強對高速公路及其設施的養護和維修,保持高速公路及其設施處於良好狀態。第七條高速公路養護作業人員作業時,應當穿著統一的安全標志服。作業現場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設置施工警告標志、限速標志、導向標志和安全防護設施。夜間和雨、雪、霧天氣作業,現場應當設置紅色警示信號。養護車輛、機械設備作業時,應當設置明顯的作業標志,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

通過作業現場的車輛,應當按設置的標志通行,過往車輛和人員應當注意避讓,不得侵擾作業。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協助維護作業現場的交通秩序。第八條高速公路因自然災害遭受破壞,交通嚴重受阻時,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當採取緊急措施盡快恢復交通。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調集搶修力量,統籌安排有關作業計劃,下達路網調度指令,配合有關部門組織繞行、分流。第九條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高速公路養護的監督管理,制定高速公路養護維修計劃,定期分析高速公路、橋梁技術狀況等路況數據,並對高速公路及其附屬設施的完好情況和養護質量進行檢查;對達不到高速公路技術規范要求的,應當責成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單位限期採取措施,及時修復道路,保障安全暢通。第三章路政管理第十條禁止下列危及高速公路行車安全的行為:

(一)設置破壞物、障礙物阻礙車輛行駛;

(二)車輛裝載物易掉落、遺灑或者飄散,未採取廂式密閉等有效防護措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三)除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故障外,載客車輛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停車場以外上下乘客;

(四)除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故障外,載貨車輛在高速公路路面上裝卸貨物;

(五)在高速公路用地兩側500米范圍內焚燒物品;

(六)擅自在高速公路防護欄開口和開啟中央分隔帶活動護欄;

(七)除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故障外,在隧道內以及橋梁等構造物上停車;

(八)其他危及高速公路行車安全的行為。第十一條除養護和維修高速公路作業外,涉路施工活動依法需要辦理行政許可的,應當按照國務院《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規定,到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辦理行政許可手續;影響交通安全的,應當徵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

利用高速公路用地和設施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造成高速公路及其設施損壞的,應當按照不低於原有技術標准給予修復。第十二條高速公路建築控制區的范圍從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的距離標准為50米。

禁止在高速公路建築控制區內構築永久性工程設施。

在高速公路建築控制區外修建的建築物、地面構築物以及其他設施不得遮擋高速公路標志,不得妨礙安全視距。第十三條未經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高速公路用地及收費站等設施上設置標志牌、廣告牌、張貼標語和宣傳物品。

⑵ 重慶市公路路政管理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保障公路完好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的公路路政管理。

本條例所稱的公路路政管理,是指公路路政管理機構依法管理和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保障公路暢通的行政行為。第三條公路路政管理應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依法治路、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市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市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區縣(自治縣)交通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第五條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公安、土地、規劃、市政、工商行政等部門應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行使職權,積極配合做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第六條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壞或者非法佔用。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義務,有權檢舉和控告破壞、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和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

交通主管部門、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對檢舉、控告的單位和個人可給予獎勵。第七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公路上非法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第二章機構與職責第八條市交通主管部門設置的市公路路政管理機構,負責全市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區縣(自治縣)交通主管部門設置的公路路政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職責由市交通主管部門設置的高速公路管理機構行使。

收費公路的路政管理職責由公路路政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人員行使。第九條公路路政管理機構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規;

(二)管理和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

(三)實施公路路政巡查;

(四)依法查處違反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五)會同規劃、土地、市政部門依法控制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

(六)審理、審批從地下、地面、上空跨越、穿越公路的構築物或設施事宜;

(七)審批公路的特殊佔用及超限運輸,並對其實施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八)維護公路、公路渡口的養護、施工作業及公路收費站的正常秩序;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條公路路政管理機構應配合公路養護單位加強公路養護工作,保持公路完好、平整、暢通。第十一條公路路政管理人員執行公務時,按國家規定統一著裝,並持有國家或者市人民政府制發的行政執法證件。路政巡查車須裝有交通主管部門統一規定的標志和示警燈。第十二條下列事項由區縣(自治縣)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報市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審批:

(一)在國道上設置立交、平交道口,以及在國道用地范圍內埋設管道、桿線、電纜;

(二)砍伐國道、省道和縣道行道樹在二十株以上的;

(三)跨越區縣(自治縣)行政區域的超限運輸。第十三條下列事項由區縣(自治縣)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審批:

(一)在省道及縣道設置立交、平交道口,以及在省道或縣道用地范圍內埋設管道、桿線、電纜;

(二)砍伐國道、省道和縣道行道樹在二十株以下的;

(三)本行政區域內的超限運輸。

前款第(一)、(二)項需報市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備案。第三章路產保護第十四條不準擅自佔用、挖掘、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確因興建鐵路、機場、電站、水庫、水渠、鋪設管線、電纜、架設桿線或者進行其他建設工程,需要佔用、利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事先徵得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同意,並繳納佔用費和補償費。影響車輛通行的,還應在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辦理手續。

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責任者,應當及時報告公路路政管理機構,並按規定賠償。第十五條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從事集市貿易、物資交流等商業性活動;

(二)挖砂、取土、採石、開礦;

(三)傾倒或者堆放垃圾、棄土、物料;

(四)種植作物、焚燒物品、挖溝引水、堆物作業;

(五)堵塞、損壞、改變公路排水系統或者利用公路橋梁、涵洞、排水溝等設施,設置閘門、築壩蓄水、引水灌溉、排放污水;

(六)損壞、擅自移動和塗改公路標志、標線、標樁、界樁、護欄、花草樹木等公路附屬設施;

(七)泄漏、拋散物品污染公路;

(八)車載物品不當損壞公路和公路附屬設施;

(九)其他破壞、損壞、污染或者非法佔用、利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的行為。

禁止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圍內和公路上設置棚房、攤點和經營修車、洗車、停車、加水、加油等業務。在高速公路以外的公路的用地范圍至公路建築控制區內設置臨時性棚房、經營修車、洗車、停車、加水、加油等業務的,應經公路路政管理機構同意,在指定地點設置。因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或者該公路改造時,應無條件自行拆除。

熱點內容
我國環境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 發布:2025-09-01 06:28:13 瀏覽:256
海商法中特別提款權的定義 發布:2025-09-01 06:26:48 瀏覽:596
道德和平論 發布:2025-09-01 06:17:17 瀏覽:663
法院可以向職工提供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9-01 06:08:42 瀏覽:705
膠州法院網址 發布:2025-09-01 05:55:56 瀏覽:165
人事爭議仲裁條例 發布:2025-09-01 05:51:07 瀏覽:822
法官講法律 發布:2025-09-01 05:51:05 瀏覽:79
合同法修改的意見 發布:2025-09-01 05:36:53 瀏覽:7
美國上庭法官 發布:2025-09-01 05:26:46 瀏覽:517
快遞運輸法規 發布:2025-09-01 05:26:34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