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條例
㈠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的醫療機構執業規則是
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公民健康,制定本條例。
本條例適用於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
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
國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國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對軍隊的醫療機構實施監督管理。
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
(三)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有與其開展的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設施、設備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五)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六)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批准其設置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按照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主要事項:
(一)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診療科目、床位;
(四)注冊資金。
醫療機構必須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診療時間和收費標准懸掛於明顯處所。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核准登記或者備案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有關葯品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葯品管理。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詳列細項,並出具收據。
醫療機構必須承擔相應的預防保健工作,承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委託的支援農村、指導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等任務。
㈡ 我國醫療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醫療事故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如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配套文件:《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醫療事故爭議中屍檢機構及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認定辦法》、《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學科專家組名錄(試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制度的規定》、《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
一、醫療報銷條件:
1、僱主為雇員支付醫療保險;
2、中國合法公民;
3、指定醫院就醫;
4、報銷醫療費用在醫療保險規定范圍內;
二、醫療報銷流程:
1、辦理人提交報銷單據等材料到社保機構受理;
2、受理部門自收到申請材料,醫保中心當日完成審核,結算,支付工作;
3、社保機構審查材料並批准申請,申請人領取社會醫療保險醫療費報銷單後,予以報銷;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三條 處理醫療事故,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責任明確、處理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