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產法規
① 集體企業資產處置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城鎮集體企業與農村集體企業均應當根據集體組織的利益處置財產,具體而言見下述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十八條 企業財產屬於舉辦該企業的鄉或者村范圍內的全體農民集體所有,由鄉或者村的農民大會(農民代表會議)或者代表全體農民的集體經濟組織行使企業財產的所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四十六條 集體企業的稅後利潤,由企業依法自主支配。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確定公積金、公益金、勞動分紅和股金分紅的比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四十七條 集體企業職工的勞動報酬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具體分配形式和辦法由企業自行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四十八條 集體企業的股金分紅要同企業盈虧相結合。企業盈利,按股分紅;企業虧損,在未彌補虧損之前,不得分紅。《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第四十九條 集體企業必須依照國家規定提取職工養老、待業等保險基金。職工養老、待業等保險基金按國家規定在徵收所得稅前提取,專項儲存,專款專用。
② 村級集體資產處置法規
街道辦事處社區、村(居)村級「三資」管理監督領導小組是全辦社區、村(居)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社區、村(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處置的日常指導和監督工作;紀檢監察組織以及民政、財政、經管等部門,負責對社區、村(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處置管理工作進行跟蹤、督查和指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一十一條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選舉。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碰銷的相互關系由法律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畢棚,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社區、村(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處置實施細則》第一條為加強全辦社區、村(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處置管理,保護社區、村(居)村級集體資產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促進社區、村(居)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笑數游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湖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辦實際,制定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