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條例處罰
Ⅰ 采購法江蘇規定重大違法記錄處罰金額是多少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所稱重大違法記錄,是指供應商因違法經營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 那麼。其中「較大數額罰款」的標準是多少呢?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起草過程中對將哪些行政處罰作為重大違法記錄曾反復研究討論,一般認為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等都是對嚴重的違法行為作出的行政處罰,作為重大違法記錄都沒有爭議,實踐中也容易把握。但對於罰款則比較難以確定,罰款作為一種行政處罰,在各行各業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金額可大可小,即可應用於處罰嚴重的違法行為,也可應用於輕微的違法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也可以設定一定數量以下的罰款,多少金額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作為政府采購中的重大違法記錄很難統一確定。《條例》最初曾明確罰款數額3萬元以上即為重大違法記錄採納的是部門規章可以設定的罰款數額的上限,但在討論中大家認為,對於一般行業來講3萬元是合適的,但對於一些特定行業,3萬元的標准則過低,部分項目甚至可能出現沒有合格供應商的情況,如保險等金融行業,輕微的違法行為罰款額都將遠遠超過3萬元。
最終《條例》借鑒了《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中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也就是說,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權利的行政處罰,即是政府采購中供應商的重大違法記錄。而對於何為「較大數額罰款」,《國務院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通知》(國發[1996]13號)文件中明確要求「各地方、各部門都要認真執行聽證制度、調查取證與處罰決定分開制度、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制度,要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確定聽證的范圍,明確主持聽證的人員,制定聽證規則」。據此,各地方、各部門都明確了聽證的范圍,即較大數額罰款的額度。如《財政部門貫徹實施<行政處罰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財法字[1997]17號)文件中明確規定「地方財政部門可以按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或者人民政府的具體規定執行。財政部以及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對公民處以超過2000元的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超過5萬元的罰款,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組織聽證」。較大數額罰款,各部門、各地的規定有所不同。比如各部門來說,海關,個人為1萬元,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10萬元;林業局為10萬元;外匯管理局為自然人5萬元,法人或者其他組織100萬元;人民銀行,縣級支行5萬元、地市級分行20萬元、省級分行50萬元、總行300萬元以上;稅務機關、公民2000元,法人或者其他組織1萬元;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公民5000元,法人或者其他組織5萬元。各地來說,如黑龍江省為1萬元,四川省為2萬元,吉林省為個人1000元、法人和其他組織5000元,海南省為個人1萬元、法人和其他組織10萬元,江蘇省為2萬元。一般各地也對適用地域標准還是部門標准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判斷是否屬於較大數額罰款時,要根據具體行政處罰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