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管理條例
❶ 安徽省圖書報刊出版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圖書、報紙、期刊(以下簡稱書報刊)出版管理,維護書報刊出版、印刷、發行秩序,促進出版事業繁榮與發展,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境內從事書報刊出版、印刷、發行的單位和個人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出版工作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鼓勵出版具有思想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書報刊。
出版活動不得損害國家、社會的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第四條禁止出版、印刷、發行下列書報刊:
(一)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形象的;
(二)宣揚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或傳授犯罪手段的;
(三)違反宗教、民族政策的;
(四)國家明令禁止出版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第五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以偽造、假冒、侵犯他人著作權等非法手段出版、印刷、發行書報刊。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書報刊出版事業的領導,對在書報刊出版與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設立的出版專項基金,用於扶持優秀圖書的出版。第二章管理機構第七條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全省的書報刊出版、印刷、發行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或者負責新聞出版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書報刊出版、印刷、發行工作。
文化、公安、工商、物價、鐵路、郵電、交通和海關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書報刊的出版、印刷、發行進行管理。第八條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檢查書報刊的出版、印刷、發行活動,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撓。第九條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封存、扣押有證據涉嫌違反本條例第四條、第五條規定的書報刊。封存、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15日;因審查工作需要必須延長的,須經上一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或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延長期不得超過15日。第十條新聞出版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檢查時,應有兩人以上參加,並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佩帶執法徽章,使用統一的執法文書,嚴格按規定程序執法。實施行政處罰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執行。第三章圖書出版管理第十一條圖書分為圖書出版單位出版的圖書和非圖書出版單位編印的內部資料性圖書兩類。第十二條成立圖書出版單位,必須經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報經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到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第十三條圖書出版單位在本埠以外設立編輯部或者其他分支機構,必須經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到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第十四條圖書出版單位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國家核準的專業分工范圍出書;
(二)執行國家選題計劃和出書計劃的審批或備案制度;
(三)遵守國家有關協作出版、自費出版和代印代發的規定;
(四)向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送繳樣本;
(五)按照國家版本記錄的規定在圖書上標明版本記錄;
(六)不得轉讓、買賣書號,不得用書號出版報刊;
(七)嚴格執行編輯審稿校對制度,保證圖書出版質量。第十五條非圖書出版單位編印內部資料性圖書,必須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第十六條供本省使用的中小學教材及教學用圖書資料,經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審定後,由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圖書出版單位出版。
供全國選用的中小學教材的出版,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七條涉外圖書出版管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章報刊出版管理第十八條報紙、期刊分為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國家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出版的正式報刊和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省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出版的非正式報刊兩類。第十九條創辦正式報刊,由創辦單位的主管部門徵得行署、省轄市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同意,經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報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國家駐皖單位、省直單位創辦正式報刊,由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後報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
創辦科學技術類正式期刊,由創辦單位的主管部門向省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報國家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報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❷ 出版管理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出版活動的管理,發展和繁榮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產業和出版事業,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出版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出版活動,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
本條例所稱出版物,是指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第三條出版活動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傳播和積累有益於提高民族素質、有益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豐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第四條從事出版活動,應當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第五條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予以保障。
公民在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的時候,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第六條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出版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出版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出版管理的部門(以下簡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出版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出版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法從事出版物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等活動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檢查與涉嫌違法活動有關的物品和經營場所;對有證據證明是與違法活動有關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第八條出版行業的社會團體按照其章程,在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實行自律管理。第二章出版單位的設立與管理第九條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等應當由出版單位出版。
本條例所稱出版單位,包括報社、期刊社、圖書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等。
法人出版報紙、期刊,不設立報社、期刊社的,其設立的報紙編輯部、期刊編輯部視為出版單位。第十條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全國出版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指導、協調出版產業和出版事業發展。第十一條設立出版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出版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符合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
(三)有確定的業務范圍;
(四)有30萬元以上的注冊資本和固定的工作場所;
(五)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符合國家規定的資格條件的編輯出版專業人員;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審批設立出版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國家關於出版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第十二條設立出版單位,由其主辦單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設立的出版單位為事業單位的,還應當辦理機構編制審批手續。第十三條設立出版單位的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出版單位的名稱、地址;
(二)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的名稱、地址;
(三)出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住址、資格證明文件;
(四)出版單位的資金來源及數額。
設立報社、期刊社或者報紙編輯部、期刊編輯部的,申請書還應當載明報紙或者期刊的名稱、刊期、開版或者開本、印刷場所。
申請書應當附具出版單位的章程和設立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及其主管機關的有關證明材料。第十四條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設立出版單位的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書面通知主辦單位;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