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通信條例紅線
㈠ 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保證公路安全暢通,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境內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的路政管理。
專用公路由建設單位參照本辦法管理。第三條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設施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第四條公路路政管理工作遵循「綜合治理、預防為主、依法治路」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檢查。公安、土地、城建、環保、水利、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依照各自職責,協同公路管理機構做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第六條公路有遵守公路管理法規,愛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義務;有檢舉、揭發違章侵佔、破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行為的權利。第二章管理機構及職責第七條各級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公路管理的主管部門,其所屬的公路管理機構具體負責路政管理工作。
公路管理機構路政管理的職權是:
(一)宣傳貫徹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管理和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
(三)實施公路路政巡查,依法制止、查處各種違章利用、侵佔、污染、破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行為;
(四)按照公路建設規劃要求,對公路兩側實施建築控制線;
(五)維護公路渡口、收費站(點)區和公路養護、施工作業現場的正常秩序;
(六)審查增設交叉道口和從地面、公路上空或地下穿(跨)越公路的其他設施的建築事宜;
(七)參與新建、改建公路工程驗收,負責辦理其交接手續;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八條專職公路路政管理人員執行公務時,應統一著裝,佩戴胸徽,並持有路政管理證件及指揮旗(燈)。
公路管理機構可以根據需要聘用兼職路政管理員。兼職路政管理員須佩戴和持有由省交通廳統一制發的袖標和「兼職公路路政員證。」
公路路政巡查車須裝有公路路徽標志並證明「公路路政管理」字樣。經省公安機關批准,可在路政巡查車上安裝紅色警燈和警報器。第三章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保護第九條公路、公路用地及其附屬設施按照分級管理的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公路管理機構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勘查、登記造冊,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認權屬,建檔保存。第十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確定公路兩側邊溝外緣各不少於1米的土地為公路用地,並按下列規定確定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建築控制區邊緣線稱建築紅線):從公路兩側邊溝(或坡腳護坡道、截水溝,下同)起,國道不少於20米、省道不少於15米、縣道不少於10米、鄉道不少於5米,公路彎道內側及平交道口附近按行車視距或改作立體交叉的需要適當增加控制區的寬度。
公路管理機構應在確定的公路兩側建築紅線、公路用地邊緣設施界樁。第十一條在公路兩側建築紅線內,嚴禁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和設施;修建臨時性建築的,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公路管理機構同意後,報有關部門審批。因公路建設、拓寬改造等需要拆除臨時性建築時,應無條件拆除,不予補償。
公路兩側建築紅線內已有的建築設施,一律不得在原地擴建、改建、重建,並由公路路政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有關規定,逐步拆除遷移。第十二條穿過城鎮的公路路段,由公路管理機構負責養護和管理的,其兩側建築紅線必須按本辦法規定控制;由城建部門負責養護和管理的,其兩側建築紅線由城建部門根據有關規定負責控制。第十三條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設置棚屋、攤點、維修場及其他類似臨時設施;
(二)打場曬糧,堆放物料,傾倒垃圾與渣土,放養牲畜,積肥、制坯和種植作物;
(三)挖掘、采礦、取土、引水、灌溉和排放污水;
(四)車載貨物觸地行駛損壞公路路面或遺漏、拋撒物體污染公路路面;
(五)其他違章利用、侵佔、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行為。第十四條在大型公路橋梁、公路渡口上下游各200米范圍內,不得採挖沙石、傾倒垃圾、進行爆破作業等妨礙橋梁、渡口安全暢通的行為;因特殊情況需修築堤壩、壓縮或擴寬河床的,必須報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公路管理機構同意。
在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外100米范圍內不得任意取土、採石、伐木、刷坡、燒窯、爆破等妨礙隧道安全暢通的行為。
㈡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2022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保護、開發、利用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土地管理應當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節約集約用地;實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推動綠色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土地管理工作的領導,制止非法佔用土地和破壞土地資源的行為。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在市轄區、鄉鎮設立自然資源管理機構,承擔相應區域土地的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土地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開展土地管理方面的公益宣傳,提升全社會珍惜土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意識。第二章國土空間規劃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細化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應當依法徵求專家和公眾意見。第七條國土空間規劃包括:
(一)省、設區的市、縣(市)、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二)省、設區的市、縣(市)國土空間相關專項規劃;
(三)設區的市、縣(市)、鄉鎮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包括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詳細規劃和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的村莊規劃。
下級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符合上級國土空間規劃。第八條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後,報國務院審批。
設區的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其中需報國務院審批的,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
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由縣(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轄區的鄉鎮、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國土空間規劃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相關專項規劃按照有關規定組織編制、審批。
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相關專項規劃目錄以及相關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銜接的規定。第十條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城鎮開發邊界外鄉村地區的村莊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轄區的村莊規劃,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一條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實施用途管制、用地審批以及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第十二條國土空間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二十日內通過門戶網站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的村莊規劃還應當在政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等顯著位置向社會公開。第十三條國土空間規劃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者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的,由原組織編制的機關按照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報原審批機關審批。第十四條國土空間規劃批准後,組織編制機關應當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匯交標准數字化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沒有土地利用計劃或者超過年度下達的土地利用計劃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設用地。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應當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作出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