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活動場所各種規章制度
㈠ 《宗教事務條例》對宗教團體有哪些規定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㈡ 安徽省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對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根據《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和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伊斯蘭教清真寺、天主教、基督教教堂及其他固定處所。第三條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必須依法進行登記。新建、重建寺觀教堂須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批准。第四條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固定的處所和名稱;
(二)有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信教公民;
(三)有信教公民組成的管理組織;
(四)有主持宗教活動的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各宗教規定的人員;
(五)有管理規章制度;
(六)有合法的經濟收入。第五條宗教活動場所申請登記,應由其管理組織向當地縣級以上(含縣級,下同)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交下列書面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該場所的歷史沿革、房地產權屬證明;
(三)所用的主要經典和教義教規;
(四)主持人基本情況;
(五)信教公民情況;
(六)鄉(鎮)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辦事處的意見。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依法進行審查,並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後予以登記、臨時登記或暫緩登記;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登記,並書面通知,說明理由。第七條准予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具備法人條件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法人登記,領取法人登記證書。第八條宗教活動場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自主管理。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主要職責是:
(一)教育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尊重他人信仰自由;
(二)制定本場所管理規章制度;
(三)組織安排宗教活動和其他事務;
(四)管理本場所財務,接受有關部門和信教公民的監督;
(五)按期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交年度管理情況的報告。第九條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教職人員的定員,由縣級宗教團體核准,無縣級宗教團體的,由省宗教團體核准,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條寺觀教堂負責人的選任、聘用、調動、罷免或辭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提出,經縣級以上宗教團體同意,報同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全國和省級重點寺觀教堂的方丈、住持、本堂神甫、主任牧師等的人事變動須經省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宗教教職人員有權在其所在的宗教活動場所主持、參加宗教活動,或到其職責所屬范圍內的宗教活動場所視察教務、主持宗教活動。第十二條在宗教活動場所,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製造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的紛爭,不得進行封建迷信活動。
任何宗教組織和信教公民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傳教、佈道以及散發宗教宣傳品。第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信教群眾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也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境外宗教組織和個人的捐贈。
宗教活動場所接受境外宗教組織和個人贈予的宗教書刊或音像製品,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第十四條宗教活動場所可以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興辦生產、服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營銷售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宗教書刊。第十五條宗教活動場所舉辦跨地區的大型宗教活動,須經省宗教團體同意,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由該場所或相關的宗教團體主辦。第十六條宗教活動場所舉辦義工班、查經班、要理班、海里凡培訓班等,須經相關的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舉辦佛學院、經學院、神學院,須經省宗教團體和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並按規定履行報批手續。第十七條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或負責人邀請境外宗教組織或個人來訪、或應邀出訪,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第十八條外國人以及僑居國外的中國公民、台港澳居民,在我省宗教活動場所參加宗教活動、舉行宗教儀式,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㈢ 《宗教事務條例》對宗教活動場所有哪些規定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第三條宗教活動場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自主管理,其合法權益和該場所內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預。
第四條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公安、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活動場所不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支配。
第五條宗教活動場所的常住人員和外來暫住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戶籍管理的規定。
第六條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信教群眾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宗教活動場所接受境外宗教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條在宗教活動場所內,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營銷售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宗教書刊。
(3)宗教活動場所各種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的范圍內改建或者新建建築物,設立商業、服務業網點或者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等活動,必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同意後,再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
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者位於風景名勝區內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管理、保護文物和保護環境,並接受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