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理法律法規
A. 天津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駐津部隊和其他組織以及公民,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實行行政區域管理。第四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應當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運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科技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種手段,從根本上預防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社會穩定。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國家安全、司法行政等政府職能部門,特別是公安部門,應當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發揮骨幹作用。第六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任務是:
(一)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掃除社會丑惡現象;
(二)開展治安防範工作和基層安全創建活動,健全和完善治安防控體系;
(三)重點整治治安問題突出的地區、行業和場所,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消除不穩定因素;
(五)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傳教育,提高防範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預防違法犯罪;
(六)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和服務,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保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
(七)加強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規定;
(八)教育、挽救、改造違法犯罪人員,做好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指導和幫助其就業或者再就業;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基層群眾治安組織所需經費,可以採取政府補貼、社會捐助以及按照自願、受益的原則由有關單位和個人出資等形式解決,所籌資金定向用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第八條市和區、縣設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接受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指導,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研究部署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並監督實施;
(三)對本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
(四)指導、協調、推動、檢查本地區部門和單位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五)總結推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典型經驗,決定獎懲事項或者向同級人民政府提出獎懲建議;
(六)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
市和區、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設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日常工作,根據需要也可以設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第九條街道、鄉(鎮)設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部署;
(二)制定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規劃,檢查、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維護社會穩定;
(三)定期分析轄區內社會治安形勢,及時向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反饋信息;
(四)建立健全群眾治安組織,開展治安防範活動以及軍民、警民聯防活動;
(五)推動、協調、檢查本地區各部門、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六)指導、幫助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七)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
街道、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設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日常工作。街道、鄉(鎮)應當配備一名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專職領導幹部。第十條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對居民、村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傳教育;
(二)動員和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助公安、司法機關查處違法犯罪案件;
(三)做好治安防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基層安全創建、對刑滿釋放人員幫教等基礎治安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暫予監外執行、被裁定假釋的罪犯和刑滿釋放後繼續被剝奪政治權利人員的社區矯正工作;
(四)反映居民、村民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和要求;
(五)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
B.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是干什麼的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是干什麼的
1、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的職責是:
(1)承擔轄區內基礎網格、數字化城市指揮、基層社會治理等網格化管理帆擾服務的相關工作;
(2)做好基礎網格員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
(3)負責及時採集和報送各類矛盾糾紛、隱患問題等事件信息,並對有關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4)協助開展綜合治理、綜合服務指標考核工作;
(5)完成鎮委、鎮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保障和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有哪些要求
1、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綜合治理擺上重要議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定期研究,部署工作;
2、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形成「誰主管頌配,誰負責」的局面;
3、各項措態櫻旦施落實到城鄉基層單位,群防群治形成網路,廣大群眾法制觀念普遍增強,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C. 湖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
第一條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基本任務: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運用政治、法律、行政、經濟、文化、教育等多種手段,預防和懲治違法犯罪,保障社會穩定。第四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擊和防範並舉、治標和治本兼顧、重在治本的方針,實行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和保障。第六條縣級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鄉、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組織、指導、協調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其主要職責:
(一)宣傳貫徹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貫徹執行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決定,根據本地區的社會治安情況作出部署,並督促實施;
(三)研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提出解決的意見;
(四)總結推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經驗,決定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表彰、批評事項;
(五)向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單位提出獎懲建議;
(六)辦理本轄區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第七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任務:
(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本單位的治安責任制,落實安全防範和治安管理措施,維護內部安全;
(三)協助有關部門調查與本單位有關的違法犯罪案件;
(四)調解本單位內部或者與本單位有關的民間糾紛;
(五)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
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責。第八條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任務:
(一)宣傳法律、法規,進行防火、防盜、防破壞、防治安災害事故等安全教育,增強村民、居民的遵紀守法觀念,提高自防自治的能力;
(二)落實基層人民政府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措施;
(三)組織和管理以治保會成員為骨乾的群眾性自防自治隊伍,維護好所轄區域的治安秩序;
(四)及時調解民間糾紛,防止矛盾激化,消除治安隱患;
(五)做好有輕微違法行為的村民、居民的幫助教育工作。第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安全、司法行政部門應嚴格履行職責,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充分發揮骨幹作用。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安全、司法行政部門應嚴格內部管理制度,從嚴治警,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教育、管理,提高執法隊伍的素質。第十條人民法院對罪犯判處管制、緩刑、單獨判處剝奪政治權利以及對勞改人員裁定假釋後,應及時通知其戶口所在地的公安部門監管。
勞改部門應嚴格保外就醫審批制度。對保外就醫人員,應及時通知其戶口所在地的公安部門監管;期滿的,應及時將罪犯收監。
公安部門應加強對判處管制、緩刑、單獨判處剝奪政治權利以及假釋、保外就醫人員的考察、監督和管理,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有關單位應予協助。第十一條勞改、勞教部門要嚴格管教制度,提高改造工作質量,加強對罪犯和勞教人員的教育、挽救、改造和文化技術培訓工作,為刑滿釋放、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就業、就學創造條件,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第十二條勞動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通過介紹就業、組織起來就業、自謀職業、原單位安置等辦法,妥善安置刑滿釋放、解除勞動教養人員。各單位在招工時,對刑滿釋放、解除勞動教養人員不得歧視。第十三條公安部門應加強對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品安全管理的監督檢查工作;有關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單位必須嚴格管理制度。
對非法製造、販賣、攜帶、存放槍支彈葯、管制刀具的行為,必須依法嚴肅處理。
D. 北京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訂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都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必須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運用政治、法律、行政、經濟、文化、教育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落實打擊、防範、教育、管理、建設、改造等各項工作任務。第四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必須堅持打擊和防範並舉,治標與治本兼顧,重在治本的方針,實行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本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積極參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應當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發揮骨幹作用。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第六條市、區、縣、鄉、鎮和街道設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第七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根據需要設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或者領導小組,或者配備專職、兼職人員。
各單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應當執行上級主管部門的部署,接受所在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指導、協調和檢查。第八條市、區、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職責:
(一)宣傳貫徹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
(二)貫徹執行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決定和部署,根據本地區的社會治安情況作出相應的安排並督促實施;
(三)指導、協調、推動轄區內各部門、各單位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任務;
(四)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經驗,決定表彰、批評事項或者向有關主管部門、單位提出獎懲建議;
(五)辦理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交辦的事項。第九條鄉、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職責:
(一)貫徹執行上級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部署,制定本地區的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二)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三)檢查、推動轄區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開展各種形式的治安防範活動;
(四)指導、幫助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五)協調轄區內其他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面的工作。第十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任務:
(一)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治安責任制,落實安全防範和治安管理措施,維護內部安全;
(三)根據公安、檢察、審判機關的要求,協助調查與本單位有關的違法犯罪案件;
(四)調解本單位內部或者與本單位有關的民間糾紛;
(五)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並參加所在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活動。第十一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任務:
(一)宣傳法律、法規、規章,進行防盜、防火、防破壞、防治安災害事故等安全教育;
(二)加強對治安保衛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領導,組織居民、村民搞好治安防範,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管理常住人口和暫住的外來人口;
(三)組織制定居民公約、村規民約,並監督執行;
(四)及時向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社會治安情況和居民、村民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要求。第三章打擊違法犯罪第十二條公安、檢察、審判機關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依法打擊各種危害社會的違法犯罪活動,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第十三條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偵查破案工作,提高發現、查獲犯罪分子的能力;組織以人民警察為骨乾的多種力量參加的治安巡邏,依法取締違法活動,打擊現行犯罪。第十四條公安機關和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出的社會治安問題,適時組織專項治理或者由公安機關組織集中打擊違法犯罪的統一行動。
E. 福建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2011)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預防與打擊相結合、預防為主,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依靠群眾的方針,實行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第四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動員和組織各方面力量,通過教育、管理、防範、打擊、改造、建設等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開展平安建設,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化解社會矛盾,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設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當地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研究部署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三)組織、指導相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平安創建活動,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
(四)檢查、考核本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執行情況,決定或者建議獎懲;
(五)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常設辦事機構,負責辦理日常事務。
鄉鎮(街道)應有領導專門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並確定專職工作人員,負責辦理具體事務。第二章工作任務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促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
地方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根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加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履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任務。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應當根據需要指定機構和人員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強內部的治安防範,建立健全治安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消除治安隱患。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重大建設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第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應急體系,健全矛盾糾紛預警報告、督辦制度,完善突發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處置能力,維護社會穩定。第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制宣傳教育。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宣傳報道。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應當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其法治意識。
村(居)民委員會開展對村(居)民的法制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宣傳教育。第十條地方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本地區社會治安形勢的分析和評估,建立對社會治安問題和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矛盾糾紛進行排查的制度,組織、協調排查工作,對發現的治安問題和突出矛盾糾紛督促有關地區、單位及其責任人予以治理和調處。第十一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應當協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元調解形式互相銜接的工作機制,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處理資源開發、環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方面的民事糾紛,以及涉及人數較多、影響較大、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糾紛過程中應當加強行政調解。
鼓勵設立區域性和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人民調解工作。第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國家安全、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充分發揮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職能作用,及時查辦、審理案件,懲治違法犯罪,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校園及周邊和其他學生活動場所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衛機構,加強安全制度建設,配備人員和必要的防範設施,維護校園及周邊和其他學生活動場所的治安秩序。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和各類學校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工作措施,加強對青少年的幫助和服務。
F. 天津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維護社會治安持續穩定,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組織以及公民,都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
社會治安問題必須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運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社會穩定。
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納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和幫助。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特別是公安部門,應當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發揮骨幹作用。第四條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實行行政區域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要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加強領導。
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在實際工作中密切配合、互相協調、共同承擔起維護社會治安的責任。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大會常務委員會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應當加強監督檢查,聽取有關工作報告,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深入基層檢查督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和落實,提出意見和建議。第六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列入財政預算。
基層群眾治安組織所需經費,可以採取群眾自願集資、接受社會贊助、依法簽訂協議提供有償服務等方法解決。第七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必須堅持打擊與防範並舉,治標與治本兼顧,重在治本的方針;實行治安目標管理責任制,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的原則。第八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任務是:
(一)打擊各種危害社會的違法犯罪活動,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查禁取締各種社會丑惡現象;
(二)加強治安防範工作,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建立健全群眾治安組織和各種防範措施,調解民間矛盾糾紛,消除不安定因素和各類治安隱患;
(三)加強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其自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積極性;
(四)加強行政管理和治安管理,特別是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部位的治安管理,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
(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規定;
(六)加強對違法犯罪人員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人員就業,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第九條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主要目標是:
(一)嚴重刑事犯罪受到有力打擊,重大惡性案件和多發性案件得到控制;
(二)突出的治安問題及時得到整治,社會丑惡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正常的生活、生產、教學、科研秩序得到保障,群眾安全感增強;
(三)勞動改造和勞動教養人員的改好率提高,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人員的重新犯罪率下降;
(四)民間矛盾糾紛得到及時調解,各項治安防範措施得到有效落實,社會治安整體防範功能不斷提高;
(五)法制教育宣傳得到普及,公民遵紀守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第十條市、區、縣設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接受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指導。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對本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作出部署,並監督實施;
(三)組織、指導、協調、推動所屬部門和單位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措施;
(四)總結推廣典型經驗,表彰先進,決定獎懲事項或者向人民政府提出獎懲建議;
(五)辦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其他事項。
市、區、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設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