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野保條例
1.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和管理活動。
本條例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前款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按照本條例規定管理。
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執行。第三條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應當堅持普遍保護、限制利用、嚴格監管,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培育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負總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制定保護規劃,健全保護管理體系和目標責任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將保護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林業、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本區域內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相關工作。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積極開展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知識教育。
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志願者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動物防疫等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公益宣傳,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每年11月為廣東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每年3月20日至26日為廣東省愛鳥周。第六條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有權舉報或者控告違反本條例的行為。
在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舉報等方面成績顯著的組織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第七條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人民政府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調整並公布。第八條省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相關自然保護區域,保護野生動物及其重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和改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對不具備劃定自然保護區域條件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和本地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情況,採取劃定禁獵(漁)區、規定禁獵(漁)期等形式予以保護。
國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郊野公園、植物園、城市公園以及其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或者生態廊道,列為禁獵區。自然保護地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類自然公園。第九條合法捕獲、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推行專用標識管理。專用標識應當記載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種類名稱、來源、用途等信息,保證可追溯。
專用標識的使用范圍和管理辦法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監測和防疫體系。
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獸醫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停歇地、越冬地、遷徙洄遊通道、人工繁育場所及其製品集散地等區域疫源疫病進行監測,組織開展預測、預報等工作,並按照規定製定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獸醫、衛生健康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動物傳染病的防治管理。
2.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前此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馴養繁殖、開發利用、科學研究等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規定的保護野生慧晌迅動物,包括:
(一)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三)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或者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前款規定的保護野生動物,是指野外生存的和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個體或群體。
本條例所稱野生動物產品是指野生動物的肉品、骨骼、皮張以及其他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第四條縣級以上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工作。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協助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
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所需經費由同級人民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統一安排。第五條縣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分工協作,加強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進入集貿市場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管理,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協作,並有權查處;在集貿市場以外經營、運輸、攜帶、郵寄、貯存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由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管理。
公路運輸、鐵路、航空、航運、郵政等部門對非法運輸、攜帶、郵寄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應當予以扣留。司法、公安機關和監察部門應當支持縣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使查處權。海關對非法進出口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應當依法查處。
各有關部門扣留、沒收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應當及時移交縣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第六條野生動物種類鑒定由地級以上市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負責。第七條對保護野生動物或者檢舉控告和查處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行為有功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獎勵。具體辦法由省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執行。第二章野生動物保護第八條各級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實施進行檢查時,檢查人員應當出示檢查證件,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對非法運輸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木材檢查站有權制止,扣留非法運輸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並報縣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被查處的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案件同時涉及陸生和水生保護野生動物的,由該案件查處部門根據縣級以上陸生、水生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委託依法一並處理,其他單位不再重復處罰。第九條縣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檢查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行為時,可採取下列措施:
(一)詢問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人和責任人;
(二)檢查收購、出售、加工、利用、經營、儲存、運輸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場所和運輸工具;
(三)扣留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行為所使用的物品和運輸工具;
(四)查閱、復制、封存、扣留有關違反野生動物保護謹橡法律、法規的合同、發票、賬冊、單據、記錄、信件和有關資料。第十條禁止獵捕、殺害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非法收購、出售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
禁止介紹非法買賣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禁止為非法獵捕、宰殺、收購、出售、加工、利用、儲存、運輸、攜帶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提供工具或者場所。
承運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必須憑省保護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單位批準的運輸證辦理。第十一條省、市、有條件的縣和重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應當建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負責本行政區域或者上級保護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指定區域內被沒收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接收、救護、飼養、放生和移交工作。
3. 在自然保護區捕殺國家保護動物,怎麼判
根據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野保法》
第十八條 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取得狩獵證,並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
第二十條 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和禁獵期內,禁止獵捕和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狩獵證或者未按狩獵證規定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井可以沒收獵捕工具,吊銷狩獵證。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高法解釋》
第六條 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狩獵"情節嚴重":
(一)非法狩獵野生動物二十隻以上的;
(二)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或者禁獵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的;
(三)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第十五條獵埔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持有狩獵證,並按照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期限、工具和方法進行獵捕。
第十八條禁止使用軍用武器、汽槍、毒葯、炸葯、地槍、排銃、非人為直接操作並危害人畜安全的狩獵裝置、夜間照明行獵、殲滅性圍獵、火攻、煙熏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其他狩獵工具和方法狩獵。
第二十六條經營利用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注冊。
經核准登記經營利用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單位核定的年度經營利用限額指標內,從事經營利用活動。
第三十四條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有獵獲物的,處以相當於獵獲物價值八倍以下的罰款;
(二)沒有獵獲物的,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未取得獰豬證或者未按照狩獵證規定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有獵獲物的,處以相當於獵獲物價值五倍以下的罰款;
(二)沒有獵獲物的,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相當於實物價值十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一)拒絕、阻礙野生動物行政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
(二)偷竊、哄搶或者故意損壞野生動物保護儀器設備或者設施的;
(三)偷竊、哄搶、搶奪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
(四)未經批准獵捕少量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
4. 深圳立法禁食貓狗肉原文是什麼
2020年3月31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內食用野生動容物條例》,明確禁止食用貓狗等寵物,原文為:
第二條 禁止食用下列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1、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其他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2、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禁止食用用於科學實驗、公眾展示、寵物飼養等非食用性利用的動物及其製品。
「禁止食用用於科學實驗、公眾展示、寵物飼養等非食用性利用的動物及其製品」。意味著貓狗屬於禁食范圍。因此深圳也成為中國大陸首個立法禁食貓狗的城市。
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非法食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最高可按貨值的30倍處罰,被外界稱為「最嚴禁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