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燃氣條例
Ⅰ 深圳有規定不能用瓶裝氣嗎
經民警介紹,根據《深圳經濟特區燃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高層建築內禁止使用瓶裝液化氣。《城鎮燃氣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也表明,個人從事瓶裝燃氣經營活動的,應當遵守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有關規定。
Ⅱ 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監理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建設工程監理活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保證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建設工程施工階段和保修階段的監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建設監理(以下簡稱監理),是指監理單位受建設單位的委託依照關於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工程建設實施的監督管理。第三條市住房建設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是監理的主管部門,對監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區住房建設部門(以下簡稱區主管部門)在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其職責許可權,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監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市交通運輸、水務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有關專業建設工程的監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第四條監理單位和監理從業人員應當遵循獨立、客觀、科學、公正和誠信的原則,嚴格履行監理職責。第五條深圳市監理工程師協會是由監理單位和注冊監理工程師組成的行業自律性組織,在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制定行業規章、資格核查、培訓考試等工作,並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
在特區注冊登記的監理單位和注冊監理工程師,應當加入市監理工程師協會,成為會員。第二章監理范圍與內容第六條下列建設工程的施工階段和保修階段應當實行監理:
(一)總投資額在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上的建設工程;
(二)總投資額在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下的橋梁、地下通道、燃氣管道、鍋爐、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等涉及公眾安全的建設工程;
(三)國家規定應當實行監理的其他建設工程。第七條監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工程的合法性;
(二)工程質量;
(三)施工安全與文明施工;
(四)建設工期;
(五)建設資金的使用等。第八條施工階段監理的主要職責是:
(一)審核承建商編寫的開工報告,核查建設工程辦理計劃立項、規劃許可、招標投標、工程質量監督、施工安全監督、施工許可等情況,審查承建商及其從業人員資質,督促工程建設依法進行;
(二)確認承建商選擇的分包商;
(三)組織施工圖紙會審;
(四)審核承建商提出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施工進度計劃、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和施工安全保證體系;
(五)督促、檢查承建商嚴格執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國家強制性技術標准;
(六)查驗承建商或者建設單位提供的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數量及質量;
(七)控制工程進度、質量和投資,督促承建商落實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八)組織分部、分項工程和隱蔽工程的檢查、驗收;
(九)負責施工現場簽證,處理工程變更的其他事宜;
(十)簽發工程付款憑證;
(十一)督促承建商整理合同文件和技術檔案資料;
(十二)組織工程竣工初步驗收;
(十三)督促建設工程辦理竣工驗收及其備案手續。第九條保修階段監理的主要職責是:
(一)督促承建商回訪;
(二)參與鑒定質量責任;
(三)監督工程保修直至達到規定的質量標准。第三章監理單位與監理從業人員第十條從事監理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取得相應的工程監理從業資格,並在其資格許可的范圍內從事監理活動。第十一條監理單位是注冊監理工程師的執業機構,可以採用企業法人、合夥等組織形式。
申請監理單位資質,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到市主管部門辦理。第十二條監理單位的資質等級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分級審批。第十三條非本市監理單位在特區內承接監理業務,應當向市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具體辦法由市主管部門制定。第十四條注冊監理工程師是指取得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執業證書》和執業印章,從事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等活動的人員。
未經注冊的人員不得以注冊監理工程師的名義從事監理活動。
經市監理工程師協會考核合格、取得監理崗位證書的監理員,可以協助注冊監理工程師從事監理活動。第十五條注冊監理工程師不得同時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監理單位執業。
Ⅲ 共產房、公租房等列入2022立法計劃
2022立法工作計劃公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列入預備項目。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正式公布,擬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規草案共14項;擬由市政府制定的規章共14項;預備項目共58項,其中包括法規41項,規章17項。
據了解,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涉及住房、燃氣管理、職業教育等;其中包括,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深圳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等。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健全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規制度。包括深圳市公共住房規劃建設管理辦法、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深圳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辦法、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等。
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方面,積極推進公共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等城市治理急需的立法項目,著力提高城市治理領域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消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燃氣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成品油監督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等。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市深化改革開放的需求出發,加快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和支持前海發展方面的立法。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暫行辦法、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國際船舶條例、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管理辦法、深圳經濟特區不動產登記條例等。
在加快補齊相關領域法規制度短板弱項方面,積極推進公共衛生、教育、勞動保障等重要領域立法。包括制定或修改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深圳市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深圳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條例、深圳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一、當年擬提請審議項目
(一)擬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規草案(14項)。
1.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2.深圳經濟特區職業教育條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深圳經濟特區不動產登記條例(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4.深圳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5.深圳經濟特區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6.深圳經濟特區成品油監督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深圳經濟特區國際船舶條例(責任單位:深圳海事局)
8.深圳經濟特區燃氣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9.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人才工作局)
10.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11.深圳經濟特區消防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消防救援支隊、市住房建設局)
12.深圳經濟特區計量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13.深圳經濟特區統計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統計局)
14.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修改)(責任單位:深圳海事局)
(二)擬由市政府制定的規章(14項)。
1.深圳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2.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破產事務管理署)
3.深圳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4.深圳市公共住房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5.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6.深圳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7.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8.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職權調整的決定(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9.深圳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實施細則(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10.深圳市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保障局)
11.深圳市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管理規定(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2.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暫行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13.深圳市糧食儲備管理暫行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14.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醫保局)
二、預備項目
(一)法規(41項)。
1.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2.深圳經濟特區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管理條例(責任單位:鹽田區政府)
3.深圳經濟特區禁毒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4.深圳經濟特區機動車停車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5.深圳經濟特區保安行業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6.深圳經濟特區網路安全治理與服務條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7.深圳經濟特區公園條例(責任單位: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8.深圳經濟特區政府采購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9.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出讓條例(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10.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收回條例(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11.深圳經濟特區機關運行保障條例(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12.深圳經濟特區房屋租賃市場管理若干規定(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3.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4.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施工招標投標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5.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6.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工程監理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7.深圳經濟特區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18.深圳經濟特區河道管理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19.深圳經濟特區水土保持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20.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圖書館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21.深圳經濟特區戶外運動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22.深圳經濟特區城市軌道交通條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23.深圳經濟特區道路運輸條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24.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實施條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25.深圳經濟特區城市安全發展條例(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26.深圳經濟特區應急救援條例(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27.深圳經濟特區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中小企業服務局)
28.深圳經濟特區反不正當競爭條例(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29.深圳經濟特區口岸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口岸辦)
30.深圳經濟特區陸路口岸和特區管理線檢查站物業管理規定(修改)(責任單位:市口岸辦)
31.深圳經濟特區慈善事業促進條例(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32.深圳經濟特區社會組織管理若干規定(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33.深圳經濟特區殯葬管理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34.深圳經濟特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35.深圳經濟特區創業投資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36.深圳經濟特區審計監督條例(修改)(責任單位:市審計局)
38.深圳經濟特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修訂)(責任單位:市殘聯)
39.深圳經濟特區公示語外文標識管理條例(責任單位:市政府外辦)
40.深圳經濟特區大鵬新區條例(責任單位:大鵬新區管委會)
41.深圳經濟特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條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二)規章(17項)。
1.深圳市個人破產管理人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破產事務管理署)
2.深圳市市場監管舉報獎勵辦法(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3.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4.深圳市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5.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6.深圳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7.深圳市工程建設標准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8.深圳市城建檔案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9.深圳市工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應用辦法(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0.深圳市人才安居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住房建設局)
11.深圳市水庫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12.深圳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規定(修改)(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13.深圳市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經營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14.深圳市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15.深圳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16.深圳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17.深圳市前海灣保稅港區管理暫行辦法(修改)(責任單位:前海管理局)
Ⅳ 深圳經濟特區特種設備安全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特種設備事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以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特區內的特種設備生產、銷售、使用、檢驗、檢測及其安全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特種設備的具體范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本條例所稱特種設備的生產,包括設計、製造、安裝、修理、改造、移動式壓力容器和氣瓶充裝。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應當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工作的領導,指導、監督、支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加大投入,鼓勵採用先進技術,推行科學管理方法,提高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管理水平。
街道辦事處應當將特種設備納入安全生產檢查范圍,協助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簡稱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可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建設工程工地電梯安裝以及建設工程工地所用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安裝和使用,由負責工地建設安全監督管理的行政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市政燃氣管道和已投入運營的天然氣長輸管道,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市、區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機構按照各自職責要求,依法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應當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節能責任,保證必要的安全和節能投入。第六條檢驗、檢測機構及其相關人員應當依法獨立開展檢驗、檢測工作,保證檢驗、檢測工作的客觀、准確,並對其檢驗、檢測結論負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七條特種設備行業協會應當建立行業自律機制,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提供培訓、宣傳、評估、咨詢等行業相關服務,加強行業交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市、區政府應當支持特種設備行業協會開展相關活動。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特種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或者涉及特種設備安全的違法行為,可以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報告或者舉報。
接到報告或者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調查處理。
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公布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第九條特種設備的生產、銷售、使用、檢驗、檢測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購買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保險。第二章特種設備的生產和銷售第十條特種設備生產單位(以下簡稱生產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二)符合行政許可規定的期限、范圍和條件;
(三)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
(四)首次開展許可業務前,應當以書面形式或者數據電文形式告知(以下簡稱書面告知)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
(五)行政許可范圍、單位地址、主要負責人等主要信息變更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第十一條特種設備製造單位(以下簡稱製造單位)所製造的特種設備及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標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及相關標準的要求,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製造國家明令淘汰、禁止製造的特種設備及相關產品;
(二)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的製造單位應當提供出廠文件、維護保養說明、應急處置技術指導文件;
(三)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的製造單位,應當在出廠資料、銘牌等載體上明確整機和重要部件的使用期限。第十二條特種設備存在可能危害人身、財產安全同一性缺陷的,生產單位應當自發現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立即停止生產,已生產的不得交付使用,並向社會公告有關產品缺陷情況,及時通知使用單位、銷售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並通過退貨、換貨或者修理方式消除產品缺陷。第十三條特種設備安裝、修理、改造施工單位(以下簡稱施工單位)對施工的質量及其所影響的特種設備安全性能、能效指標負責,承擔施工過程安全管理責任,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使用不符合強制性要求的材料、部件、元件、附(配)件;
(二)施工前書面告知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已告知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
(三)對施工過程進行記錄並存檔;
(四)特種設備未經監督檢驗合格不得交付使用;
(五)自監督檢驗合格之日起三十日內,將特種設備有關技術資料移交使用單位。
施工單位不得安裝未取得生產許可、國家明令淘汰、禁止製造、強制報廢的特種設備及相關產品。